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公共基礎知識 > 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時間: 永強1221 分享

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是指民事行為雖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實,可以因行為人撤銷權的行使,使其自始不發(fā)生效力的民事行為??沙蜂N的民事行為在被撤銷前,已發(fā)生效力,明顯不同于絕對無效的民事行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歡迎閱讀。

  一、知識介紹

  (一)重大誤解

  1.表意人對合同的內容發(fā)生重大誤解(例如: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均為重大誤解,而不是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誤解);2.因為誤解,致使表意人表示出來的意思與其內心真意不一致;3.表意人因誤解遭受較大損失。4.排除情形:①動機錯誤,不屬于重大誤解②對標的物價格或價值的認識錯誤不構成“重大誤解”。

  (二)欺詐

  1.一方故意(雙重故意:即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想讓對方被騙,否則構成脅迫);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3.對方因錯誤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咀⒁狻靠沙蜂N的婚姻只有脅迫一種情形,欺詐的婚姻不可撤銷。5.第三人欺詐: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合同相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緦Ρ鹊谌嗣{迫】

  (三)脅迫

  1.故意預告實施危害;2.對方因此陷入恐懼(脅迫與恐懼具有因果關系);3.對方因恐懼作出意思表示(恐懼與意思表示的作出具有因果關系);4.脅迫具有不正當性,包括:目的不正當、手段不正當、目的與手段結合的不正當。①手段不正當,即以不法手段要挾他人作出意思表示,即使為了合法目的也構成不法(公開裸照要 求還債)②目的不正當,即為追求不法結果而要挾他人作出意思表示(舉報犯罪的方法要求他人低價賣房)③手段與目的的關聯(lián)不正當。若手段與目的本身均屬合法,二者結合仍可能構成不法(例如要挾還債)5.第三人脅迫:第三人實施脅迫行為,即使相對人不知情,受脅迫方仍有權撤銷該行為。【注意和第三人欺詐區(qū)分,原因:脅迫具有不可容忍的違法性】

  (四)顯失公平

  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困境、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民法總則將乘人之危和顯示公平合在了一起】【注意】假一罰十等承諾沒有利用對方的困境,故不屬于顯失公平,是有效的承諾。 藝術品、珍寶、寶石等價值浮動很大的東西沒有惡意,一般不認為是顯失公平。

  二、真題展現(xiàn)

  下列選項中,屬于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A.7周歲的小李同學自己訂立的遺囑

  B.賈某以在馬某的家里放炸藥為要挾,迫使馬某放棄對賈某的債權

  C.甲入住乙賓館,誤以為乙賓館提供的茶葉是無償?shù)?,并予以使?/p>

  D.丙與丁簽訂買賣毒品的合同

  答案:BC

  解析:選項A說法錯誤,根據(jù)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單獨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除純獲利益、與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符外)無效;選項B說法正確,一方或者第三方以脅迫手段,迫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屬于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本題中,馬某是被迫放棄債權,因此屬于可撤銷行為;選項C說法正確,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題中,甲誤以為茶葉是無償?shù)?,造成重大誤解,屬于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給乙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選項D說法錯誤,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標的物屬于違法標旳物,不論在實際支付時交易的標的物是否違法,該買賣合同均無效。本題中,毒品是違法物品,因此該合同無效。故本題答案為BC。

相關文章:

1.法律行為的名詞解釋

2.國考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習題精講

3.法律知識:隱瞞婚史是否違法?

4.最簡單的法律小知識

5.政法干警考試民法名詞解釋: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

7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