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勵志文章
微信公眾勵志文章
很多微信公眾號都會每天推送一些勵志文章,那么微信公眾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公眾勵志文章: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
文/古典
生涯規(guī)劃,的確能幫助人們躲避風險,少走彎路。但是人生真的有直路嗎?或者說,一條直線的人生,真的幸福嗎?
1993年奪得NBA總冠軍后,已擁有3枚冠軍戒指的喬丹開始覺得籃球生涯變得平淡,“沒有什么可以挑戰(zhàn)的了”。喬丹對于籃球的熱情開始減退。
1993年8月,喬丹的父親詹姆斯開車前往一個朋友的葬禮。回來的路上,他把車停在一個小鎮(zhèn)上休息。兩個年輕的歹徒盯上這輛車,搶劫并槍殺了他。
噩耗傳來,喬丹陷入毀滅性的打擊。
喬丹和父親的關系很獨特。他們既像父子,又像兄弟,他們會一起打高爾夫,聊天泡吧,甚至偶爾一起去小賭一把。
在父親去世前一年,他們曾經討論過關于打棒球的事情。他父親對他說:“別再打籃球了,為什么不試試看,給棒球一個機會呢?”那正是他父親教他的第一項運動。
父親的離開推動了喬丹想要做些什么的念頭。他的選擇是在一片唏噓中退役,半年后,他開始了棒球手的職業(yè)生涯。
喬丹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把對待籃球的認真和努力加倍帶到了棒球場:他是棒球場上最努力的人。
“每天,他是第一個到達賽場,又最后一個離開的人。”他的教練說。喬丹會每天早上6點到達運動場,自己練習,在隊友來之前做一些訓練。然后練習擊球前向后引34盎司(0.96公斤)重的球棒300至400次。在一天的訓練結束后,喬丹還會對他的擊球教練說:“我們可以再練一會兒嗎?我覺得我已經有點上手了。”
這樣努力的喬丹,是不是如某些大師所說,人生無極限,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很可惜,真的不是。1994年4月8日,喬丹首次參加職業(yè)棒球比賽。但一個賽季下來,他在參加的127場比賽中,擊打成功率僅有20.2%;30次盜壘,114次被三振出局。在436次擊球中只打出3個本壘打,50個有效擊球。成績徘徊在棒球運動傳說中的挫敗底線“門多托線”附近。
人們對此惡評如潮,有運動周刊用他來做封面:“喬丹讓棒球難堪了。”另外一部分人則說:“至少他在嘗試。”對于這些聲音,喬丹,那個曾經為了勝利不顧一切的喬丹,他自己怎么看?
教練有點擔心喬丹,他問:“你的感覺如何?”喬丹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份早餐,然后開上車,去球場開始晨訓。當時路上一個人都沒有,我看看旁邊的位置,我看到父親。我會對他說話,說:‘爸爸,我們可是在一起打棒球哦。’”喬丹內心深深地享受這份寧靜,他的棒球生涯是獻給父親的,并不精彩,但很溫暖。
在父親離開的頭兩年,他重新觸到了自己在籃球場上無法觸及的生命的溫度。喬丹的生涯走出一個巨大的曲線,父親的離開讓他直面生命的其他維度,他決定遵循自己的內心,為自己和父親打兩年球。誰又能說,那兩年的喬丹,那個在籃球場上宛若上帝親臨,卻在棒球場內四處碰壁、灰頭土臉的喬丹,他的手指上,沒有戴著自己心中的冠軍戒指?
生涯無直線,當你看到一個人在高度、深度上都沒有什么發(fā)展時,也許他并不是在墮落,他只是在填充自己的內在維度,找回自己的平衡。
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認為如果一個人既沒有提升,也沒有變得更加專業(yè),那就一定是在無所事事、不務正業(yè)。其實也許那個人正在你看不到的維度努力挑戰(zhàn)著自己的極限,修煉著自己的功力。
喬丹幾乎集中了所有人覺得可以成功的理由:為父親出征的意志,對于勝利的渴望,無人懷疑的強大自制力,比別人都努力的投入,以及優(yōu)秀的運動員天賦。但是這樣也無法讓他超越個人極限,成為棒球好手。一個人一輩子,也許只能在一個領域成為絕頂高手。
喬丹的收獲是什么?
我想喬丹的收獲有三。第一個是父親的心愿已了,他可以安心地打籃球了。第二是他在棒球場上深刻地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籃球天賦。第三,他了解了失敗,更加珍惜成功。
正如公牛隊的主教練杰克遜所說:“我想打棒球的經驗是讓他重新回到籃球場上的原因,他理解他被賦予的天分,在(籃球)這項運動中,他如此與眾不同。”你敢說,這不是一次偉大的成功?
所以回到文章的開頭,我想現(xiàn)在的你也如我一樣,能夠很堅定地回答那個問題:如果喬丹沒有去打兩年棒球,那么他一輩子也許只能拿3個冠軍戒指。
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因為彎路上有我們必做之事。
微信公眾勵志文章:自己把握好自己,有計劃地進步
文/文清
每個人都想在前進的道路上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尋找的時候我們要心平氣和不要急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tài)把握好自己,讓自己的目標在有計劃中一點點靠近。
太多人都被生活的重負壓在身上,如同一塊巨石壓身,喘不過氣來。是的,我們的生活太沉重了,身心經常會有疲憊之感。但是又不能不為自己的前途靜下心來,去尋找出路。也許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唉,我的出路在何方呀?我都熬到這樣的年齡了,怎么還是沒有希望。”要知道,一味地嘆息是沒有用的,唯有挺著腰桿尋找出路才可能有最大的希望。
很多人覺得人生太迷茫,歸根結底主要是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為之奮斗的明確目標。沒有人生的目標,只會停留在原地。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會變得慵懶,只能聽天由命,嘆息茫然。想不讓機會就這樣溜走,不叫青春就這樣逝去,只有靠志向和理想沖出迷茫的漩渦,隨之嶄新的人生之頁將會為你從此刻掀開。
人生需要立志,古人對“志”的解釋,是認為“心之所指曰志”,也就是指人的思想發(fā)展趨向。當代漢語對“志向”給出的解釋是:“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決心。”理解了“志”的含義后,我們對“立志”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立志,就是立下未來的人生理想。
在我們的一生中,除了年幼無知的童年時期外,其他每個不同的成長發(fā)展階段都與立志有很大的關系。簡而言之,青少年求學階段,尤其是大學階段,是人生志向的確立時期;中年工作階段,是人生志向的實現(xiàn)時期;老年休息階段,是對人生志向的回顧與檢查時期。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岸邊。成功者一定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無頭蒼蠅一樣在人生之旅中四處碰壁的人頭上。
人一旦有了目標,就有了熱情,有了積極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有明確目標的人,會感到自己心里很踏實,生活得很充實,注意力也會神奇地集中起來,不再被許多繁雜的事所干擾,做什么事都顯得胸有成竹。
有很多的人都期待走上社會經濟的舞臺,并成長為影響一方的主角。可是你對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生活、學習狀況感到滿意嗎?你有沒有更大的追求目標與夢想呢?你是不是覺得信心也有,可是就是感覺沒集中性的時間給自己充電學習。有時候因為這個而心生焦躁。為了不打擊自己的信心,那就試試“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理念吧。
每天進步一點點,雖然沒有沖天的氣魄,也沒有什么誘惑力,更沒有展示決心的氣勢。但是針對女性,用這句話,更能展示女性的堅韌力與柔性的一面。細細琢磨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那簡直是在默默地創(chuàng)造一個料想不到地奇跡,在不動聲色中醞釀一個真實感人的神話。
一個不成功的人在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少了什么東西,而是多出來一些東西。多了某些影響她成功的不良習慣。譬如,恐懼、懶惰、沒耐性……播種一種習慣,將收獲一份成功。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理念對于男性也同樣適用,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一種量的積累。無以跬步,不足以至千里。成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羨慕別人的富足,也不抱怨自己暫時的不成功。向自己挑戰(zhàn)!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所進步,就是小小的成功。不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書本知識,還是謀生的手段、生存的技能,適應社會、家庭、工作及生活發(fā)展的各項本領?;蛘呙刻熳呗繁茸蛱炀褚稽c點;哪怕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哪怕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行動比昨天多一點點;哪怕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點點……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有什么能阻擋得了她最終達到成功?
有這樣一首童謠: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只馬蹄鐵;丟了一只馬蹄鐵,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zhàn)爭;輸了一場戰(zhàn)爭,亡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滅亡,一開始居然是因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的戰(zhàn)馬的一只馬蹄鐵上的一顆小小的鐵釘松掉了。這就是所謂的小澗不補,大洞吃苦。每次一點點的變化,最終會釀成一場災難。每次一點點的放大,最終會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使之上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它具有無窮的威力。只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力。因為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得重復著去做。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簡單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因為這個人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這些簡單而重復的事情。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越容易忽視而不去做它。
微信公眾勵志文章:每一次失敗都是走向成功的一塊墊腳石
遭遇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遭遇逆境后從此便一蹶不振,從此失去了再站起來的勇氣!要知道:梅花之香,來自凜冽的寒風;松柏之翠,源于險峻的懸崖。這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平靜的湖面練不出強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所以,逆境并非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全般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它亦有它存在的價值,而且逆境更是激勵我們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老師!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環(huán)境不如別人,甚至總會說自己連衣食問題都沒著落,所以想學習是不可能的,給人的感覺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其實,這只不過是懶惰之人不愿意學習的一個借口罷了。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但又有幾個人真正知道他成名前的學習環(huán)境呢?莎士比亞原來只不過是替人看管馬匹的,劇院中打雜工的而已,但他從未因自己身處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閑便從劇院的門縫和小孔里偷看戲臺上的演出,他憑著這種執(zhí)著的“偷學”精神,終于使自己聞名于世。
逆境不是使人退縮的原因,它反而會給人一種不平凡的壓力,這樣的壓力不同于家長給孩子的壓力,老師給學生的壓力,而是環(huán)境給人的一種更高一層的壓力。它不是可以簡單得到的,它對人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逆境中成長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在一些發(fā)達的大城市中,有不少20歲左右的青年,他們的父母都正值中年,家境頗為殷實,因為他們有可以依靠的臂膀,有父母的庇護,吃、穿、住都不用自己操心,所以他們不會獨立生活,沒有很強的上進心和事業(yè)進取心。而那些獨自闖蕩大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早早就離開了家庭,不僅自己要在大城市尋求立足之地,還要力爭去擔負家庭的重任。這些年輕人有著很強的戰(zhàn)勝逆境、走向成功彼岸的斗志。這一點,下面這個實驗說明得更加確切。
有人把一只青蛙突然扔進沸水里,青蛙會奮力一躍,死里逃生。而同樣是一只青蛙,把它放入溫水中,然后再悄悄地給水加熱。當青蛙察覺到水溫升高危及生命時,再也無力跳出鍋外。
人類有時也跟青蛙一樣,在沒有取得榮譽,生活條件貧困的情況下,我們會不懈努力,最后一躍而取得輝煌的成就,令所有人敬仰;但我們若是驕傲自大,那么我們就會在人們的掌聲中迷失自己。
基利爾雖然是古希臘的一個奴隸,但他很有藝術方面的天賦。當他正從事一組雕塑的創(chuàng)作時,國家卻頒布了一條法律:奴隸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要被判處死刑。但此時,基利爾把他的整個身心、靈魂和生命都投入到這組雕塑上了。
與此同時,基利爾的姐姐和他一樣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姐姐鼓勵他說:“到我們房子下面的地窖去,我給你點燈,給你食物,繼續(xù)工作吧,上帝會保佑我們的!”
在地窖里,基利爾在姐姐的保護和參與下,夜以繼日地進行著他那光榮而危險的工作。
不久,在希臘的雅典舉行了一個藝術品展覽會,由政府顯要兼藝術家波力克主持,希臘當時最著名的雕塑家菲狄亞斯、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及其他有名的人物都參加了。
許多大師們的作品都在那兒,但是,有一組雕塑,比其他所有的作品都漂亮得多,它好像是阿波羅神自己的作品。這組大理石雕塑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藝術家們同聲贊嘆,心服口服,沒有一點兒妒意。
“這組雕塑是誰的作品?”沒有人說話,傳令官又重復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人回答。“怪了,難道這是一個奴隸的作品嗎?”
在一陣騷動中,一個衣發(fā)散亂的美麗少女被拖了出來,她緊閉著嘴,眼中閃爍著堅定的神情。這個少女就是基利爾的姐姐。
“這個姑娘知道這組雕塑,我們肯定這一點,但是她不肯說出雕塑者的名字。”官員們喊道。
人們問基利爾姐姐,但是她就是不肯說話。人們告訴她,她這樣的行為是要被懲處的,但是她還是不說話。
“那么,”波力克說,“法律是強制的,我是執(zhí)法大臣,把她關進地牢里去!”
這時,一個留著長發(fā)、面容憔悴,然而眼中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年輕人沖到了波力克面前:“放了她吧,我是雕塑者。那組雕塑是我的作品,一個奴隸雙手的勞動。”
人們鼓噪起來,他們呼喊著:“下地牢!下地牢!處死這個該死的奴隸!”
但是,波力克站了起來:“不!只要我還活著,就要保護那組雕塑!是阿波羅神用這組雕塑告訴我們,在希臘,有比一條不公正的法律更崇高的東西。法律最崇高的目標就是保護和發(fā)展美好的事物。雅典之所以能聞名世界,那就是因為它對不朽藝術的貢獻。這位年輕人不應該下地牢,而應該站在我的身邊!”
看到了基利爾順利渡過難關,最后走向充滿光明的世界,此時,你對逆境是不是也有了新的看法呢?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無論你正身處逆境,還是已經走出了逆境的泥潭,都要記?。荷钪形覀冇龅降拿恳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走向成功的一塊墊腳石。
看了“微信公眾勵志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