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勵志 > 勵志故事 >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

時間: 稱紅1024 分享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

  一說到畫家,想必很多人都會感興趣,那么關于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畫家杜菲

  杜菲1877年出生于法國諾曼底一個清寒的大家庭里,父親替別人經營一家金屬商店,靠菲薄的收入養(yǎng)活八個孩子。母親沒有工作,艱難地擔負起全家的家務活。杜菲的父親酷愛音樂,經常彈奏風琴,一家來到哪里,哪里就充滿了音樂。自然,音樂成了杜菲的終生至愛和重要創(chuàng)作題材,從音樂中得到了無限的靈感和自由的想象。為了養(yǎng)家糊口,杜菲十四歲時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當一名低級雇員,經常被派遣去碼頭、港口干一些粗重的體力活。繁重的勞動并沒有壓垮他樂觀的天性,后來他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聞到那種氣味,就說得出這船是從德克薩斯、印度還是亞速群島來的,而且這一點還激發(fā)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橋上或甲板曾為那射向河口灣的獨特燈光而欣喜若狂……。”

  年輕的杜菲為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印象所驅使,按捺不住要描繪它們的激情,1892年,十五歲的他走進了故鄉(xiāng)的一所藝術學校,為了湊足學費,他不得不白天打工賺錢謀生,晚上加入夜班研習繪畫。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和教師的嚴格要求使杜菲在藝術學校中打下了堅實的學院派功底,很快,他就能用寥寥幾筆線條,嫻熟地勾畫出對象的特征。付不起房租和模特費,他就與碼頭工人擠在地下室,以父母、親朋為描繪對象。天氣晴好的日子,就在甲板上、海灘邊、鄉(xiāng)間小道、農舍庭院豎起畫架,描繪故鄉(xiāng)那令人歡愉的景色。這時,他那自由的想象力以及捕捉自然生動變幻的才能便顯露了出來。

  1900年,絢麗多姿的巴黎畫壇迎來了杜菲。此時的杜菲,學院派繪畫技巧已掌握得爐火純青,但他那種不囿于成法的創(chuàng)造精神,卻與學院派的教學準則格格不入。在此后的許多年里,杜菲經常對學院的教學持懷疑和保留態(tài)度,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在官方組織的范圍之外工作,學院這種完善體系的教學與造就藝術家及鼓勵藝術家的獨創(chuàng)精神往往是不相關的”。1900—1904年間,受印象主義思潮影響,杜菲熱衷于露天的繪畫和對光與色的研究,描繪巴黎市街和諾曼底海濱等熱鬧場所,手法明顯帶有印象派痕跡。但他逐漸認識到,以這種印象派的手法來做畫,卻找不到真實的自我。他問自己:僅以現(xiàn)在我所有的,我如何能表現(xiàn)出對象是什么,而不是我所看的外表?在我之前存在的是什么,是我的實在嗎?1905年的獨立沙龍展上,馬蒂斯的新作《奢華、寧靜與喜悅》帶給杜菲思想很大震動,這幅畫向他展示了“堅持繪畫與色彩絕對想象的奇跡”。這樣,杜菲走到了自己的野獸派時期。

  躍升為野獸派代表畫家并沒能阻擋住杜菲探索的腳步,他悉心觀察研究樹木、物體、人像的幾何結構,著力表現(xiàn)它們外觀和體積的多樣性,開始在立體主義的道路上探索。1908年,杜菲與布拉克在塞尚曾工作過的伊斯臺克并肩作畫,創(chuàng)作了《綠樹》、《拿波里坦的漁夫》等作品,形象質樸,偏幾何化,色彩冷峻、節(jié)制。立體主義也沒能讓杜菲駐足太久,他從不為任何創(chuàng)作模式所束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追隨任何體系,當創(chuàng)作的時刻到來時,大家遵循的法則就被拋到一邊去了。通過不斷的藝術實踐,20世紀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響了。他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蓋畫面,有時顏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時候又沒涂滿,色與形互不干擾,還能彼此呼應。這種獨特的處理方法也被許多人名之為“杜菲樣式”。這一時期,杜菲的藝術走到了最高點。代表作有《牧場》、《賽船》、《賽馬場》、《交響樂隊》等。

  在生命的晚年,杜菲開始簡化他的繪畫。他放棄了對比,代之以統(tǒng)制整個畫面的單一色調,輔之以小塊相關的灰色,色彩極度簡化,但依舊充滿了張力。臨終之際,他還在不斷探索,他對一位老友說道:“我還想去試驗那些傳統(tǒng)教我們排拒的那些色調的對比與調和,看看它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縱觀杜菲的藝術漫長的歷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很難給杜菲納入一個固定的流派中去,這可能也是藝術家自己的愿望,因為偉大的藝術家總是想獲得最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永遠也不想畫地為牢。杜菲在少年時期已經可以把古典主義大師傳下來的精妙寫實技法掌握得爐火純青,但他并沒有為此而沾沾自喜,又先后游走于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等等,直到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杜菲樣式”,迎來藝術生涯最輝煌的時期。然而杜菲并沒有停下追尋的腳步,他從東方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純化色彩,簡化構成,風格又為之一變。除了繪畫以外,他還繪制壁毯、燒制瓷器、設計服裝,在藝術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吳冠中的藝術人生

  走上藝術之路

  1919年,吳冠中出生在江蘇宜興,家庭貧困的他高小畢業(yè)后,進入無錫師范初中部,憑優(yōu)異的成績,幾乎每學期都獲得江蘇省教育廳的獎學金。

  1934年,吳冠中懷揣著工業(yè)救國的理想,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的工業(yè)學校電機科,但一場新生校際聯(lián)合軍訓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他遇到杭州藝術??茖W校的朱德群,朱德群帶他去參觀杭州藝專,并建議喜歡畫畫的他放棄電機專業(yè)專攻美術。

  兩年后,吳冠中如愿以償?shù)剡M入杭州藝術??茖W校,在校長林風眠的啟發(fā)下,走上了“融貫中西”的藝術道路。

  尋找心中的麥田

  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選派留學生赴歐美留學,吳冠中以全國繪畫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取得公費留學法國最高美術學府——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的資格。

  吳冠中為自己的藝術世界打開了一扇氣勢磅礴的大門。舊中國的黑暗腐敗、對藝術的不重視,刺疼了他的心,他做夢都想著能在法國大展宏圖,不再回國了。

  吳冠中開始瘋狂學畫,一有時間就到盧浮宮。除了在盧浮宮美術史學校聽課,就是參觀博物館、大型展覽及大大小小的畫廊。那么多畫廊,每家不斷在輪換展品,他天天轉,所見仍日日新。

  書店及塞納河岸的舊書攤也是很吸引吳冠中的地方。晚上他到法語學校補習,或到大茅屋畫室畫人體速寫,時間排得緊,來不及吃飯,便買面包夾巧克力,邊跑邊吃。大學城晚上常有舞會,他從未參與過,晚上回到宿舍就10點多了,還要看一小時法文書。

  1949年,游歷歐洲的留學生們即將結束自己的學業(yè),留在國外還是回祖國去,吳冠中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一次,他看到了梵高寫給他弟弟的話:“你也許會說,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開花、結果。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故鄉(xiāng)的麥田里。”正是這段話,令他意識到,他深愛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國。

  走遍大江南北的“院士”

  回國后的吳冠中到處寫生,他住工棚、破廟,啃干饅頭、喝河水,曾被路人誤以為是修雨傘的、要飯的。他背著沉重的畫具獨自闖蕩荒野僻壤,從東海三角到西藏的邊城,從高昌古城到海鷗之島,一步步地向人們揭示藝術的奧秘。

  吳冠中的一幅油畫并非在一處完成,經常十里、二十里地挪地方;畫架畫箱連同油畫一起扛,他像山里的擔貨郎。有時他靠雙手攀著樹根爬上陡峭無路的山巔作畫;作完畫,他雙手捧著油色未干的畫幅,無法下山,于是只好先將畫箱扔出,讓它滾下坡去,自己則像兒童滑滑梯似地從坡上慢慢滑下去。

  大江南北,頻繁奔波,他在藝術領域的造詣日漸提升。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為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2000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200年來獲得該職位的首位亞洲人。

  身負巨萬的“窮人”

  在業(yè)界看來,吳冠中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書名來概括,那就是“要藝術不要命”。他將西方形式結構同中國意境韻味有機結合,將中國繪畫的精神與風貌推向了世界。他的畫作在拍賣市場上高達幾千萬元,并屢創(chuàng)新高。

  1999年,吳冠中向中國美術館捐獻了10幅作品。2008年,吳冠中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長江》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此外,上海美術館、浙江省人民政府及他的母校中國美術學院也收到過他捐贈的很多件作品。2008年,他將113幅市值3億元的作品捐獻給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館長說,這應該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館收到的價值最高的一份捐贈。

  然而,這位身負巨萬的藝術大師,他的書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幾乎頂?shù)搅藭堋?/p>

  2010年6月25日,吳冠中安靜地走了,沒有追悼會,沒有遺產糾紛,他所有的畫都捐給了國家。他以一生的心力踐行著不負丹青的承諾,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人格上,他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周昉改畫

  唐朝時候,有一天,都城長安的章敬寺前,人舉熙攘,熱鬧非凡。大伙兒圍著一幅壁畫的草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有的贊揚它的妙處,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們都只顧看畫,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個人舉止與眾不同,他不看畫,卻在側耳細心傾聽各種議論。這個人就是壁畫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著名的畫家。

  當時,唐德宗命他畫章敬寺的壁畫,他接受任務后,苦苦琢磨,精心構思,有時甚至睡夢中都還在念叨著如何作畫。畫好草圖后,本可一氣呵成,但周昉沒有這樣做。他想,輕率從事,草草求成,是決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于是,就想了個巧妙的辦法:揭去遮在畫上的帳幕,讓眾人批評指點。

  因章敬寺與長安的東門緊緊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昉的畫就廣泛征得了群眾的意見。他按照這些意見,認真修改,畫稿越改越好,一個月之后,誰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后定稿。畫成之后,觀眾贊不絕口,評為第一流的佳作。

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1.介紹著名畫家的勵志故事

2.畫家的勵志故事

3.名人畫家的勵志小故事

4.名人勵志典型經典故事

5.名人短篇勵志的故事素材

321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