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泰勒起義的原因是什么
瓦特泰勒起義是由瓦特·泰勒領導的英國農民反封建起義,那么你了解瓦特泰勒起義是怎么回事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瓦特泰勒起義的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瓦特泰勒起義的原因
瓦特泰勒起義,是英國農民對抗封建主的一次大規(guī)模起義。這次起義,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那么瓦特泰勒起義原因是什么呢?
公元11世紀末,英國的封建制度確立。在這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的時代,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往往是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在英國的封建制度下,國家主要的生產土地和資源都被國王和大小封建領主所掌握。他們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同時也操作著政治資源。在這些人的統(tǒng)治下,占英國人口總數(shù)絕大部分的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境地十分悲慘。到了14世紀,很多農民不僅要交納地租,還要受到商人和高利貸者的欺騙和勒索。國王推行貨幣地租,更是將農民推向了更加貧困的深淵。
1348年開始,黑死病蔓延全國,人口大減,農村勞動力匱乏,因此各地的用工工資大漲。但是政府卻在1349年起,多次頒發(fā)勞工法,企圖將民眾工資限制在黑死病爆發(fā)之前,以保住封建地主的利益。與此同時,對法戰(zhàn)爭長期進行,也讓農民苦不堪言。因此,為了反抗封建剝削,英國的各地農民,不斷地開展反抗運動。他們拒服勞役、抗稅,為自己爭取該有的權利。
此時,有一個叫約翰·保爾為代表的窮教士,他用原始_的平等思想論證農民應當和封建貴族平等,贏得了農民的認同。因此封建主多次將他關到監(jiān)獄。正因為如此,農民的怒火被徹底點燃了。
1381年5月,無法忍受國王的統(tǒng)治英格蘭農民,在瓦特·泰勒領下,揭竿而起,拉開了武裝斗爭的序幕。通過對瓦特·泰勒起義起因的分析,可以看出,起義是階級矛盾激化時不可避免的結局。
瓦特泰勒起義的過程
瓦特泰勒起義的過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壯史,在這次起義中,農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那些趾高氣昂的封建領土主們,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
瓦特泰勒起義從1381年開始。那年5月,埃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農民拒絕向封建領主交納人頭稅,并驅逐并處死了當?shù)毓賳T。起義的聲勢波及到了劍橋、薩福克等25個地方。其中以圣奧爾本斯起義的規(guī)模最大,堅持了一個多月。
起初,起義的群眾占領了達特福德和梅德斯通,并且推舉了瓦特·泰勒為領袖。之后,起義軍進入坎特伯雷,救出來約翰·保爾。到了6月12日,兩支起義軍在布萊克希思匯合,總人數(shù)達到10萬人以上。
6月13日,在城內人民的幫助下,起義軍進入了倫敦城內,國王和其他封建領主都逃到了倫敦塔中,起義的群眾完全控制了城內的形式。他們焚毀了封建領主的房子,打開了監(jiān)獄釋放了政治犯。起義形勢一片大好。6月14日,起義群眾開始和國王進行談判。他們要求國王取消農奴制,赦免起義人員。同時要開通國內貿易,消滅封建領土主對農民的剝削,規(guī)定每畝土地只收4便士的稅。為了擺脫困境,國王假裝同意農民的要求。有一部分起義者就此散去。但是堅持起義的群眾再次向國王提出了要求。談判陷入了僵局。在這個時刻,倫敦市長沃爾沃思帶領著國王的隨從,突然對起義軍首領發(fā)起攻擊,殺死了瓦特·泰勒。起義群眾沒有領袖的支持,很快陷入了混亂。最終瓦特泰勒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通過瓦特泰勒起義的過程,可以知道,農民階級的天真性和局限性,是導致起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瓦特泰勒沒有被刺,英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
瓦特泰勒起義的影響
瓦特泰勒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瓦特泰勒起義的影響,依然左右著英國歷史的進程。
瓦特泰勒起義,是英格蘭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民眾暴亂,也是英國貴族最驚心動魄的一次災難。瓦特泰勒起義是歐洲中世紀后期民變浪潮中的一個組成。由于歐洲發(fā)生了黑死病,民眾傷亡極大。而英國的領土主們,依然殘酷地盤剝著人民,因此人民的反抗越來越激烈。瓦特泰勒起義,開創(chuàng)了歐洲底層民眾反抗貴族統(tǒng)治的先例。雖然這次起義被英格蘭殘酷地鎮(zhèn)壓了,但是被后世視為是中世紀英格蘭農奴制度開始走向終結的一個標志,迫使英格蘭貴族認識到了民眾的苦難。雖然上層統(tǒng)治者依然會盤剝人民,但是盤剝的力度相對之前會小很多。他們會對現(xiàn)有的封建制度進行改革,使得英國的政治體系有了大的改變。
瓦特泰勒起義的影響遠不止這些。這次起義,不僅改變了英國的政治,也讓那些起義首領名字,成為了英國大眾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形象,被后世的藝術家們所放大,影響了英國一代又一代的人。
瓦特泰勒起義,雖然是一次被迫的農民起義,最終也是被封建貴族殘酷地鎮(zhèn)壓。但是這次起義的影響,改變了英國日后的歷史進程,之后的英國,再也沒有人頭稅的征收。從長遠來看,由于瓦特泰勒起義的影響,不列顛政治激進元素也在英國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