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居士李贄個人資料
溫陵居士李贄是明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以下是學(xué)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陵居士李贄個人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李贄個人簡介
李贄(1527~1602),漢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xué)家,中古自由學(xué)派鼻祖,泰州學(xué)派的一代宗師。初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yīng)會試。歷共城知縣、國子監(jiān)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xué)時,從者數(shù)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自刎死。他在社會價值導(dǎo)向方面,批判重農(nóng)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dǎo)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要求。李贄著有《焚書》、《續(xù)焚書》、《藏書》等。
李贄個人生平
嘉靖三十年,26歲中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授河南共城教諭。三十九年,擢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數(shù)月后,父白齋公病故于泉州,回鄉(xiāng)守制。時值倭寇攻城,他帶領(lǐng)弟侄輩日夜登城擊柝巡守,與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敵愾。嘉靖四十二年任北京國子監(jiān)博士。“三年服闋,盡室入京……居京邸十閱月不得缺,囊垂盡,乃假館授徒。館復(fù)十余月乃得缺。稱國子先生如舊官。”
隆慶四年(1570),調(diào)任南京刑部員外郎,至萬歷五年(1577)止,共七年。在南都任職的七年中,相識耿定向、耿定理、焦竑等。后來耿定向的假道學(xué)面貌露出時,李贄與之互相辯難。至于李贄對耿定向的弟弟定理以及定向的學(xué)生焦竑則一直為莫逆的朋友。在南都時,李贄又見過王守仁的弟子王畿以及泰州學(xué)派的羅汝芳。李贄對王、羅二人都很崇敬。這一時期的重要關(guān)鍵是李贄師事泰州學(xué)派的學(xué)者王襞。王襞是王艮的兒子,幼聞庭訓(xùn),王艮在淮南講學(xué),王襞長時期在左右,對“樂學(xué)”之說,發(fā)揮尤多。
萬歷五年(1577),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在公余之暇,仍從事于講學(xué)。他居官的準繩是“一切持簡易,任自然,務(wù)以德化”,而且“自治清苦,為政舉大體”。他還在府衙的楹柱上寫了兩副對聯(lián)。其一是:從故鄉(xiāng)而來,兩地瘡痍同滿目;當兵事之后,萬家疾苦總關(guān)心。”其二是:“聽政有余閑,不妨甓運陶齋,花栽潘縣;做官無別物,只此一庭明水,兩袖清風。”袁中道的李溫陵傳記他此時,“法令清簡,不言而治。每至伽藍,判了公事,坐堂皇上,或置名僧其間。簿書有隙,即與參論虛玄,人皆怪之”。這頗似羅汝芳的作風。當時云南邊境少數(shù)民族很多,上官嚴刻,他說:“邊方雜夷、法難盡執(zhí),日過一日,與軍與夷共享太平足矣”(焚書卷四豫約感慨平生)。在姚安居官三年以后,他厭惡簿書的生活,袁中道記他“久之,厭圭組,遂入雞足山,閱龍藏,不出。御史劉維奇其節(jié),疏令致仕以歸”。
李贄的二十多年的宦游生活,使他深感受人管束之苦。焚書卷四豫約感慨平生說:“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此磨難,一生坎坷,將大地為墨,難盡寫也。為縣博士,即與縣令、提學(xué)觸。為太學(xué)博士,即與祭酒、司業(yè)觸。……司禮曹務(wù),即與高尚書、殷尚書、王侍郎、萬侍郎盡觸也。……最苦者為員外郎,不得尚書謝、大理卿董并汪意。……又最苦而遇尚書趙。趙于道學(xué)有名。孰知道學(xué)益有名,而我之觸益又甚也。最后為郡守,即與巡撫王觸,與守道駱觸。……此余平生之大略也。”這是多年居官生活的總結(jié),反映了處處與上司抵觸的情況。這種抵觸,實質(zhì)上是李贄的反封建思想與封建主義的抵觸。他解官以后,并不回鄉(xiāng),攜妻女往湖北黃安依耿定理。自稱:“我老矣,得一二勝友,終日晤言,以遣余日,即為至快,何必故鄉(xiāng)也?”在李贄云南辭官的前一年,萬歷七年(1579年),何心隱被楚撫王之垣緝捕殺害于武昌。李贄對這件事極為憤怒,曾著文二篇為何辯冤,并表示對何的景仰。后來他給焦竑的信中,提起何心隱說:“何心老英雄莫比。觀其羈絆縲紲之人,所上當?shù)罆?,千言萬語,滾滾立就,略無一毫乞憐之態(tài),如訴如戲,若等閑日子。今讀其文,想見其為人。其文章高妙,略無一字襲前人,亦未見從前有此文字,但見其一瀉千里,委曲詳盡。觀者不知感動,吾不知之矣。奉去二稿,亦略見追慕之切。”(續(xù)焚書卷一與焦漪園太史書)信中所稱論何心隱者二篇,今焚書卷三中有何心隱論一篇;另一篇,未見。焚書卷六有贈何心隱高第弟子胡時中五絕一首:“三日三渡江,胡生何忙忙?師弟恩情重,不忍見武昌。”這詩當做于云南解官后初到黃安時,可見他對何心隱及其弟子的同情。李贄一生未有機會與何相識,他在與焦漪園太史書中曾引以為憾:“弟向在南都,未嘗見兄道有此人也,豈兄不是之耶,抑未詳之耶?若此人尚不是,天下古今更無可是之人類,則其所是者又可知也。”(焚書卷一)。
李贄棄官后于萬歷九年(1581)春,應(yīng)湖北黃安(今紅安)耿定理之邀,攜妻子女兒到耿家鄉(xiāng)黃安天臺書院講學(xué)論道,住耿定理家中充當門客兼教師,但和耿定理做大官的的哥哥耿定向意見沖突。耿定向在李贄看來是鄉(xiāng)愿、是假道學(xué)的代表人物。萬歷十二年耿定理死去以后,自然與耿定向不能相容,不可能再在黃安耿家住下去了。耿定理死時,李贄有五言長詩三首哭耿子庸(定理字)。其間萬歷十一年王畿卒,李亦著王龍溪先生告文,對王畿表示敬仰,如稱王畿為“圣代儒宗,人天法眼”,又說“先生今既沒矣,余小子將何仰乎?萬歷十二年(1584)十月,李贄從黃安移居麻城,因無館住宿而返。第二年三月才定居于麻城龍?zhí)逗系闹シ鹪骸}執(zhí)毒喑侨?,一般人不易走到。他從此安靜地讀書著作,與一二相知者講學(xué)。移居麻城的時候,李贄將妻女送回福建,自己孑身居麻城龍?zhí)逗シ鹪?,讀書著述近二十年,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贊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xué)家耿定向反復(fù)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6卷。揭露道學(xué)家們的偽善面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xué)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李贄倡導(dǎo)絕假還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李贄在麻城還多次講學(xué),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并受到熱烈的歡迎。
萬歷十六年(1588年)夏天又剃頭以示和鄙俗斷絕,雖身入空門,卻不受戒、不參加僧眾的唪經(jīng)祈禱。這對傳統(tǒng)思想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被當?shù)氐谋J貏萘σ暈?ldquo;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qū)逐出境。李贄旗幟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jīng)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縮。他喜愛清潔成癖,衣服一塵不染,經(jīng)常掃地,以至“數(shù)人縛帚不給”。“與僧無念、周友山、丘坦之、楊定見聚,閉門下鍵,日以讀書為事。衿裾浣洗,極其鮮潔。拭面拂身,有同水淫。不喜俗客,客不獲辭而至,但一交手,即令其遠坐,嫌其臭穢。其忻賞者,鎮(zhèn)日言笑。意所不契,寂無一言?;耪{(diào),沖口而發(fā),既能解頤,亦可刺骨。所讀書皆抄寫為善本,東國之秘語,西方之靈文,離騷、馬、班之篇,陶、謝、柳、杜之詩,下至稗官小說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筆,逐字雙校,肌擘理分,時出新意。其為文不阡不陌,攄其胸中之獨見,精光凜凜,不可迫視。詩不多作,大有神境。”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李贄認識了在當時文學(xué)上反對復(fù)古主義的公安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次年,袁宏道(字中郎)又來麻城訪李贄,二人并同至武昌?!豆部h志》袁宏道傳載:“時聞龍湖李老,冥會教外之旨,走西陵質(zhì)之。李老大相契合,賜以詩。……留三月余,殷殷不舍,送之武昌而別。”袁宏道之兄袁宗道,對李贄也表示傾仰,自認為能夠了解李贄的一人。他在答李信中說:“不佞讀他人文字覺懣懣,讀翁片言只語,輒精神百倍,豈因宿世耳根慣熟乎?云中信使不斷,幸以近日偶筆頻寄,不佞如白家老婢,能讀亦能解也。”(白蘇齋類集卷一五)萬歷二十三年(1595)袁宗道致李贄一面,更為推崇:“翁明年正七十,學(xué)道諸友,共舉一帛為賀。蓋翁年歲愈久,造詣轉(zhuǎn)玄,此可賀者一。多在世一日,多為世作一日津梁,此可賀〔者〕二。”(白蘇齋類集卷一六李宏甫)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李贄應(yīng)巡撫梅國楨之請往山西大同,著《孫子參同》,修訂《藏書》。梅國楨是麻城人,也是與李贄甚相契合的友人之一。李贄著觀音問中所稱澹然師便是梅的女兒。袁中道梅大中丞傳記載他:“嘗曰,人生自適耳,依憑軌跡,外張名教,酷非所屑”,又稱“女澹然以孀為尼,公不之禁。澹然戒律甚嚴,于道有入,父子書牘往來,頗有問難。”同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極樂寺,撰成《凈土訣》,這時新安汪本鈳來從。汪自萬歷二十二年即來龍湖問學(xué),至李贄死為止,先后相從九年。李最后在獄中給汪有“嗟子胡然泣涕洟,相依九載不勝奇”的詩句。萬歷四十六年(1618),李贄死后的十六年,汪本鈳編輯了李贄晚年的書信詩文而成續(xù)焚書,汪本鈳在書的序言中對李贄的思想作了以下的評論:“鈳從先生游九年,所朝夕左右未嘗須臾離也。稱事先生之久者無如鈳,宜知先生之真者亦無如鈳。顧鈳何足以知先生哉?則先生之自知也,先生自與天下萬世人共知之也。先生一生無書不讀,無有懷而不吐。其無不讀也,若饑渴之于飲食,不至于飫足不已;其無不吐也,若茹物噎不下,不盡至于嘔出亦不已。以故一點攛自足天下萬世之是非,而一欬唾實關(guān)天下萬世之名教,不但如嬉笑怒罵盡成文章已也。蓋言語真切至到,文辭驚天動地,能令聾者聰,瞆者明,夢者覺,醒者醒,病者起,死者活,躁者靜,聒者結(jié),腸冰者熱,心炎者冷,柴柵其中者自拔,倔強不降者亦無不意頫而心折焉。”
萬歷二十六年(1598)李贄七十二歲,春天仍在北京,次年春天與同在北京的焦竑共往南京,并將自己的零星著作匯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寫《易因》,最后編訂其巨著《藏書》?!恫貢饭?8卷,系紀傳體史論,論述戰(zhàn)國至元亡時歷史人物約800人,對歷史人物作出了不與傳統(tǒng)見解茍合的評價,旨在反對儒學(xué)。如他贊揚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圣后”。李贄曾在與焦弱侯書里,約略透露了著作藏書時的情況:“山中寂寞無侶,時時取史冊批閱,得與其人會覿,亦自快樂。非謂有志于博學(xué)宏詞科也。嘗謂載籍所稱,不但赫然可紀述于后者是大圣人,縱遺臭萬年,絕無足錄,其精神巧思,亦能令人心羨。況真正圣賢,不免被人細摘?;蛞愿∶麄黜?,而其實索然。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誰與辨雪?故讀史時真如與百千萬人作對敵,一經(jīng)對壘,自然獻俘授首,殊有絕致,未易告語。”(續(xù)焚書卷一與焦弱侯書)李贄對藏書的評價,自許甚高。他說:“藏書收整已訖。……一任付梓矣。縱不梓,千萬世亦自有梓之者。蓋我此書,乃萬世治平之書,經(jīng)筵當以進讀,科場當以選士,非漫然也。”(續(xù)焚書卷一與耿子健書)
李贄個人著作
《李氏藏書》六十八卷。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刻于金陵。
《李氏續(xù)藏書》二十七卷。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刻。
《史綱評要》三十六卷。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閣刻。
《李氏焚書》六卷。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刻于麻城。
《李氏續(xù)焚書》五卷。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新安海陽虹玉齋刻。
《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
看了溫陵居士李贄個人資料的人還看
1.李贄生平簡介
溫陵居士李贄個人資料
上一篇:易安居士李清照個人資料
下一篇:蓮溪居士薛論道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