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
白族是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那你知道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小黃龍打敗大黑龍
“龍”,是一種虛擬的神物。而在古代白族人的原始觀念中,水之所在都有龍,水利水患總是與龍有關(guān),大理是個“水鄉(xiāng)澤國”,故而龍的神話便多得出奇。有人“統(tǒng)計”大理市就有99條龍,鶴慶也有99條龍,全州加起來少說也有上千條,什么紅龍、黃龍、白龍、黑龍、獨角龍、禿尾巴龍、蝌蚪龍、母豬龍等等,各種“個性化”的龍無奇不有。而且在這類傳說中,人與龍,蟒蛇與龍都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于是乎各種傳說便更顯得十分浪漫、神奇。
“小黃龍打敗大黑龍”的故事,大理人早已耳熟能詳,講的就是正義如何戰(zhàn)勝邪惡,然而這個故事的感人之處還在于小黃龍凄涼的身世和悲壯的結(jié)局。
話說大理崇圣寺以北雙鴛溪旁的村子里,有個給富人家打工的年輕姑娘,有天到溪邊洗菜,水中飄來個綠桃子,她拾起來就吃了。殊不知這是一顆龍珠,吃了以后便懷胎有孕,被富人家趕出家門。無依無靠的姑娘只好在村子邊上搭起一間小草棚賴以棲身,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
十個月后,姑娘生下了一個小男孩。生孩子這一天,草棚上飛來一支很大的鳳凰,張開翅膀為她們遮風(fēng)擋雨。孩子未滿月,年輕的媽媽就得到田里以割草賣來維持生計,每天都只好用蓑衣裹著孩子放在田埂上睡覺。而每當(dāng)孩子哭起來的時候,就有條大蟒蛇爬過來給孩子喂奶。就這樣,不知不覺間過了十多年,孩子也長成了一個身強體健的英俊少年。每天從早到晚幫助母親干活,母子倆相依為命。
就在這年頭,洱海水有段時間暴漲起來,經(jīng)常掀起驚濤駭浪。據(jù)說是大黑龍的老婆與小白龍相好,偷走了丈夫的龍袍。大黑龍為了找回龍袍,一面堵住海水不往外流,一面不時地到處翻騰,掀翻船只,沖毀田園。于是南詔大衙貼出皇榜招募義士制服大黑龍。少年得知此事便毅然辭別母親到城里揭了皇榜。
開初,衙門的衛(wèi)士還不放他進(jìn)宮,爭執(zhí)之間,清平官親自出面過問:“你這毛頭孩子,怎能治服妖龍?”“能,只要你們照我說的去辦!”少年的回答非常斬釘截鐵。于是按他的要求,官府為他定做了一個銅龍頭,兩對鐵爪子,六把尖刀,300個鐵饅頭,300個面包子,還扎了三支大草龍。又安排數(shù)十村民劃一艘船在海面助威。
少年把各種東西的用法給鄉(xiāng)親們交待了一番之后,頭戴銅龍頭,手腳都套上鐵爪子,背縛四把尖刀,手執(zhí)兩把利刃準(zhǔn)備下海。臨下水前,鄉(xiāng)親們先丟下三條草龍,吸引大黑龍來迎戰(zhàn)。接著少年一躍入海,瞬間變成一條小黃龍,與大黑龍撕殺起來。直打得濁浪翻滾,水柱騰空。小黃龍打餓了,把嘴伸出水面,鄉(xiāng)親們便給他丟面包子;大黑龍打餓了,鄉(xiāng)親們便給它丟鐵饅頭。這樣連打了三天三夜,大黑龍痛得張嘴亂吼,小黃龍趁勢鉆進(jìn)它肚子里,用滿是尖刀的身子拼命翻滾。大黑龍實在受不住了,連聲向小黃龍求饒說只要小黃龍趕快出來,它就立馬離開洱海。于是小黃龍捅開它的一只眼睛,從眼眶里鉆了出來。瞎了一只眼的大黑龍沒命地往西洱河逃去,一頭撞開了江風(fēng)寺下的大石巖逃往瀾滄江去了,海水也跟著從這巖洞中瀉去,頂上的巖石便成了天生橋。
小黃龍打敗了大黑龍,但無法變回人形。他媽媽在岸上連聲呼喚,想再見兒子一面,開始兒子擔(dān)心嚇壞母親不肯露面,無奈母親邊哭邊喊“兒啊,兒啊!”他終于還是忍不住一露頭,母親便被嚇?biāo)懒?。為了紀(jì)念這對母子,人們在洱海豐樂亭邊建了龍王廟供奉小黃龍,又在雙鴛溪邊建了龍母祠,把小黃龍的母親封為綠桃村的本主。
神話講起來確實神乎其神,因而學(xué)者們都說“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chǎn)物”,然而,馬克思卻說:“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但是,兒童的天真能不使他感到愉快嗎?”難怪這個故事一直在白族民間流傳。
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負(fù)石阻兵
大理七里橋有座觀音塘,那玲瓏高聳的亭閣,建造在有小房子大的一堵巖石上。周圍全是大理石鑲砌而成,四面冒著清清的泉水,顯得格外清幽。一塊塊大理石上,鐫刻著一行行金字,記載著觀音老母負(fù)石阻兵、救百姓于戰(zhàn)禍的一段故事。
很古的時候,大理叫做白國。那時,外族常來侵奪,戰(zhàn)事不止,兵荒馬亂。一次,強悍的敵兵又來打白國,一直打到七里橋。白國士兵天天吃敗仗,就把民間所有的男子都抓去當(dāng)兵。有的老百姓家里只有一個獨兒子,就男扮女裝,東躲西藏。敵兵燒殺搶擄,加上白國官府抓兵抽丁,田里連個種莊稼的人也找不到了。老百姓沒有吃的,把樹皮草根都吃光了,只好挖觀音土充饑。不久,就有人餓死和病死了。大路兩旁,青草地上,到處是僵臥的尸體。山青水秀的白國變得一片凄涼。
這時,觀音老母巡天出行,來到白國上空,看到白國土地上烽煙彌漫,戰(zhàn)骨亂拋。老百姓過著暗無天日的痛苦日子,心里十分焦愁。她想,不能讓仗繼續(xù)打下去了。不然,美麗的白國就要變成一堆廢墟。無辜的百姓還要遭到更大的禍殃。
于是,觀音立即施法顯神,變成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婆,用草繩背著一堵大巖石,滿面紅光,邁著輕松的步子朝七里橋走來。駐扎在七里橋的敵兵正要大舉向白國王府進(jìn)攻,突然看見一個精神抖擻背著一堵大巖石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婆,又驚奇,又恐慌,敵兵慌里慌張退走了。
說時遲,那時快,白國兵馬借助神力,疾速趕來,乘勢追殺。打得敵兵魂飛魄散,大敗而逃。觀音老母見戰(zhàn)禍平息下來了,就把巖石丟在七里橋,回天上去寸步不敢向前。敵兵的首領(lǐng)上前問道:“哎!你這個老太婆來做什么?咋個能把這么大一堵巖石背著來?”觀音背著巖石直挺挺地站著,滿不在乎地回答:“我老了,不中用了。比起在我后面的年輕人差多了。我是聽說你們要來攻打白國王府,先來看看你們有多大本領(lǐng),能不能打得過我后面的年輕人。”首領(lǐng)聽了這話,吃了一驚。心想:這老太婆都這么了不起,還不知她后面的年輕人怎么厲害呢?于是又問道:“你后面的年輕人有多大本事?”觀音忙說:“他們呀,象我背的大巖石,一只手就輕輕舉起來,一丟就能丟到百步遠(yuǎn)。每個人還有一把百斤重的大刀,殺人就象砍瓜切菜!"
敵兵們聽了,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瞪著眼睛,半天說不出話來。那首領(lǐng)也連聲說道:“不得了,不得了,這里的人惹不得??斐罚斐?,免得大禍臨頭,落得個死無葬身之所了。”從那以后,敵兵再也不敢來攻打白國了。
白國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他們并沒有忘記救苦救難的觀音老母。大家一商議,就在七里橋興建了觀音塘。在觀音背來的那堵大巖石上建造了觀音閣,塑了她的像。后人用大理石鐫刻了許多副對聯(lián):
大力負(fù)來永鎮(zhèn)西睡干古跡
慈容宛在平分南海一片春
掃卻千軍不以甲胃逞雄干戈為勇
保全六詔真如金沙布地水火生蓮
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藥王爺與琉璃獸的傳說
相傳,老君山有塊叫玉召塊的大石崖,玉召塊上長著一棵紫檀香樹。紫檀香樹餐風(fēng)飲露骨,長了八萬八千年,得了仙氣,發(fā)出一股馥郁清幽的異香,似蘭非蘭,似麝非麝,遠(yuǎn)飄千里。雪山太子在天河里洗澡,聞到幽香,啡著香氣來到玉召塊,把樹砍倒,運回玉龍雪山。一年發(fā)大水,樹根沖到金場院河的沙灘上,被放豬放羊的娃娃拿來點火。紫檀香根燒了九天九夜,香氣飄進(jìn)了南天門,玉皇大帝帶著各種神仙下凡來聞香氣。到了南天門,拔開云頭往下一看,見一群脫得精光的娃娃有的烤肚皮,有的烤屁股,有的往樹根上撒尿,把一股幽香變成了厭天污地的穢氣沖上南天門。玉帝大怒,叫瘟神隆下三年小兒溫疫,弄得十家娃娃九家病,白王得知疫情,派皇太醫(yī)院的太醫(yī)到劍川來冶病。太醫(yī)們費了三個月,用了一百匹馬馱的藥,也沒能控制住疫情。
白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國師公公說:“該因百姓有難,此事只有設(shè)壇做七七十四九天道場,請大慈大悲的佛祖保佑。”使由婆婆說:“這是病鬼作祟,只有咬犁頭跳神驅(qū)鬼,才能保百姓平安。”白王聽了,無所適從。忽然,宮外來了一個山民打扮的老人,背上挎一只扁籃,籃子里裝著一個銅葫蘆和一把鶴嘴鋤,手里牽著一只似犬非犬,似虎非虎的怪蓋。白王把老人召進(jìn)宮,問清情由,才知那是能辨藥味藥性的琉璃獸。
它現(xiàn)有三萬八千歲,到四萬二千歲后,全身毫毛脫盡,透明透亮,吃下藥后就能從外看清藥走筋脈肺腑的情形。白王問別有什么法子,老人說用白王的一片肝,王后的幾滴膽汁,制成龍肝鳳膽,讓琉璃獸吃了,蛻光毫毛,全身透明,帶它到山上采一百味藥,制成百寶靈丹,就可平息瘟疫。以后也不會有瘟疫了。老人見白王面有難色,說:“常聞白王愛民如子。如今看來,空有其名,小民告辭了。”
白王見老人要走,想出個辦法,對老人說:“老者請留步。孤封你為藥王,賜你龍袍龍褂,半副鸞駕。你就成龍王爺了,龍肝之事,就請你代孤受點苦,怎么樣?”
老人回到金鸞殿,說既蒙大王封贈,當(dāng)為黎明百姓除災(zāi),隨即吞下一顆藥丸,讓官人拿出刀盤,剖腹取肝,給王后也吞下一顆藥丸,取了王后的幾滴膽汁,制成了龍肝鳳膽。琉璃獸吃了龍肝鳳膽,毫毛脫盡,周身透明得能看清五臟六腑。藥王帶上琉璃獸,到老君山采了九十九味良藥,再找一味平火掃毒藥,就可制成百寶靈丹。
瘟神得知藥王快制成晨寶靈丹,除絕瘟疫,栽了一棵斷腸草,毒死了琉璃獸。琉璃獸死后,藥王背上九十九味藥,到古柏庵熬制了藥丸,用三個月功夫,平息了瘟疫。
白王派人送藥王龍袍龍褂和半副金鸞,請藥王來宮共坐金鸞寶殿,但藥王想琉璃獸已死,未制成百寶靈丹,沒實現(xiàn)永遠(yuǎn)根除溫疫的諾言,何況自己也不愿與白王共坐金鸞寶殿,結(jié)果只結(jié)受藥王的封號,回到古柏庵。
藥王死后,人們在他熬藥的窩棚蓋了一座廟,朔了他的金身和琉璃獸像,尊他為藥王爺,每到四時八節(jié),人們都要用三牲酒禮去祭奠他。
作品中的“國師公公”,指佛教密宗的首領(lǐng)。“使由婆婆”,指白族巫教的女巫師。其中有佛教、道教和巫教的因素,從中可窺視白族地區(qū)宗教的特點。
猜你感興趣:
1.白族民間傳說故事
2.白族的傳說故事
3.白族民間故事傳說
4.白族傳說故事
白族的民間故事傳說
上一篇:500字左右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