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呂布形象
在演義中,呂布其人,勇猛而善戰(zhàn),然首鼠一端,弒殺其主被后人摒棄。但他勇猛無謀,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最終身死白門樓。除去這些歷史上真實的呂布到底如何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正史中的呂布形象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正史中的呂布形象
呂布首先是以武將的身份出現(xiàn),其武勇確實了得,我們在這之前也曾介紹過?!?a href='http://m.regraff.com/shouyou/sanguo/' target='_blank'>三國志》本傳中記載,呂布被擒后,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顯然呂布對自己能力是非常自信的,認為曹操所擔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認為由自己帶領騎兵,曹操帶領步兵便可平定天下。曹操在聽了此番話后也并不是毫不動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動心,這說明曹操對于呂布所統(tǒng)領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是很欣賞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說,那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和呂布交鋒多年,對呂布實力應該相當了解,所以說呂布作為武將統(tǒng)兵作戰(zhàn),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而且呂布并非單純的勇將,頗有才略。王粲的《英雄記》中記載稱呂布在離開袁紹時,袁紹派人追殺,“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fā),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于帳側,偽使人于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斫布床被,謂為已死”。可見呂布不單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計。實際上呂布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與陳宮張邈密謀取兗州,再夜襲徐州,日后袁術攻打劉備,他能判斷形勢出兵幫助劉備,這些舉動根本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只有匹夫之勇的將領所為。
在《英雄記》中還有一段對于呂布的記載,那是呂布投奔好友張楊時,當時郭汜、李傕通緝呂布,張楊屬下有所心動,呂布知道后做了如下舉動:“布聞之,謂楊曰:‘布,卿州里也。卿殺布,于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楊于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 這段話不像一個武將,倒是一個辯士所說的話,雖然此文不一定是實,但是呂布非無智之人這是肯定的。
而且呂布也頗有人緣,張遼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將,在呂布死前一直追隨呂布,而呂布手下的高順也是極有才華的將領,而且他與張楊也是好友,張楊還一度想出兵協(xié)助呂布,雖然比不過劉關張之間的友情,但是也相差無幾了,龐舒也在長安城被破后為呂布私藏家小。這些人對呂布都可以稱得上有忠有義,而呂布能交上這些好友或屬下,也可見其人確實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呂布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呂布的缺點比優(yōu)點更加多,而且?guī)缀跏侵旅?。首先就是?ldquo;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zhàn)多敗。”
作為一個軍事統(tǒng)帥,呂布帶兵不錯,但是也導致了他過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長安力主殺盡涼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領部下的戰(zhàn)斗力,但是一味用強,導致涼州人盡反,長安也被攻破,這是其雖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勢,只以武力為先的結果;而在下邳最終迎戰(zhàn)曹操時,陳宮獻計,呂布自己也認可,卻最終因妻子的一席話放棄,這比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劉、孫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得遠了。呂布作為一名統(tǒng)兵將領,其才智確實足夠,但是要作為一國之主,不單統(tǒng)兵,還要統(tǒng)領文臣武將,就不足夠了。陳登便說曹操將呂布用為鷹犬,呂布居然也默然,可見呂布也認識到自己的弱點。
其次,便是陳壽所說的“輕狡反復,唯利是視”這種嚴重的性格缺陷,貪小利而忘大義,如丁原、董卓兩個人之死,給了呂布相當大的好處,但是也給了他極大的罵名。古人重視氣節(jié)忠義,尤其是弒主,你不想在原來主公麾下,離去就可以了,所謂臣可以擇君,對此古人還是相當寬容的,但是你不但叛變,還殺了原來的主公邀賞,這就是極大的過錯了,而呂布不單做了,還一連做了兩次(假如細說起來呂布偷襲收留自己的劉備也可以說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來未殺劉備,二來劉備并非他的主公,這就不算了)。這使得他日后到了關東各諸侯處便難以生存,比如他殺了董卓,為袁術、袁紹報了大仇,但是袁術不齒其為人,惡其反復,拒而不受。袁紹一度收留之后卻擔心呂布為自己的禍害而要殺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跡,曹操才聽到劉備說董卓、丁原的名字時便殺了呂布,否則即便劉備說再多的壞話,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呂布。
第三,好色。王允的連環(huán)計雖然史無可考,但是“布與卓侍婢私通”一事卻是絲毫不假,如果這個可看做是呂布日夜保護董卓,其侍婢美女愛英雄的話,那么《英雄記》上,“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爾。’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這就說不過去了,正是他屢次對身邊的人,無論主公也好,部下也好,對人家的妻子垂涎欲滴,又怎會不惹人怒。
第四,目中無人。呂布再有一個極大的缺點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無人,和同僚關系搞得很糟糕。之前說過,誅殺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呂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涼州派系搞不好關系,而殺了董卓后,呂布得掌大權,卻和涼州人的關系越來越差,甚至要誅盡涼州人。等到了袁紹處,也是因為呂布認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紹手下眾將,終于和袁紹決裂。而且呂布并沒有認識到這點,到劉備處他哭訴說:“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呂布只知眾人要殺己而不知其為何要殺己,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是個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也難怪劉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劉備一次,便認為對劉備有功,卻全忘記了,若不是他偷襲徐州,劉備怎么會落得要他救的下場,更別說劉備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這樣的情況下還希望劉備為自己說好話,可見呂布其人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只知自己對他人的恩,而不記得自己對他們的仇了。
可以這么說,呂布這種人的存在是亂世的必然,他的滅亡也是亂世的必然。沒有這種人,亂世不稱其為亂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亂世無法結束。他只是為亂世而生,在亂世中扮演一個可能很顯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謝幕。他的英姿固然瀟灑,他的能力固然驍勇出眾,可是他不懂得演戲,所以他注定不是亂世的主角,只能早早謝幕。這正是:
赤兔本應屬英雄,李肅美言巧降龍。
雖是求得如意將,不知其后患無窮!
注?!度龂緟尾紓鳌分嘘P于呂布降董一事記載很簡單:“(何)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并其兵眾。卓以布見信于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并沒有對于李肅的介紹,當然,說服呂布必定是一能言善辯之士,是否真為李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作為一個統(tǒng)領,呂布的缺點是致命的,他的剛愎自用是杜絕人才的一種致命毒藥,他的好色是將領離心離德的催化劑,因此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據(jù)此我們也不能把他簡簡單單地看做演義中的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