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周南·漢廣原文及賞析
《國風(fēng)·周南·漢廣》是先秦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jīng)》中《國風(fēng)·周南》中的一篇, 是先秦時代的民歌。這首詩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詩經(jīng)·周南·漢廣》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詩經(jīng)·周南·漢廣》原文及賞析
【原文】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①;漢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③,不可方思④。
翹翹錯薪⑤,言刈其楚⑥;之子于歸,言秣其馬⑦。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⑧;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①休:休息,在樹下休息。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跐h:指漢水。游女:在漢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劢褐搁L江。永:水流很長。
④方: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
?、萋N翹:樹枝挺出的樣子。錯薪:雜亂的柴草。
?、蕹汗嗄镜拿Q,即荊條。
?、唢?mo):喂馬。
?、嗍V(lou):草名,即蔞蒿。
【賞析】
這是一首戀情詩。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帳的愁緒。
關(guān)于本篇的主旨,《毛詩序》所說贊文王“德廣所及也”,并不足據(jù),《文選》注引《韓詩序》云:“《漢廣》,說(悅)人也。”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進而發(fā)揮曰:“夫說(悅)之必求之,然唯可見面不可求,月慕說益至。”對詩旨的闡釋和詩境的把握,簡明而精當(dāng)。“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是體現(xiàn)詩旨的中心詩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疊三唱,反覆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難求的感傷之情。魯齊韓三家詩解“游女”為漢水女神,后頗有從者,這給本詩抹上了一層人神戀愛的色彩。不過一部《詩經(jīng)》,總體落實在現(xiàn)實人生,“十五國風(fēng)”,皆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間歌謠,因此似乎沒有必要將此詩與神話傳說聯(lián)系起來。
首先,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方玉潤曾寫道:“首章先言喬木起興,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為題正面;三兼言刈蔞,乃采薪余事”(《詩經(jīng)原始》)。方氏由此把《漢廣》詩旨概括為“江干樵唱”,否定其戀情詩的實質(zhì),仍不免迂闊;但見出起興之句暗示了采樵過程,既有文本依據(jù),也是符合勞動經(jīng)驗的。
其次,從結(jié)構(gòu)形式看,首章似獨立于二、三兩章;而從情感表現(xiàn)看,前后部分緊密相聯(lián),細(xì)膩地傳達(dá)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復(fù)雜的情感歷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詩篇于此未作明言,對這位青年當(dāng)年追求思戀的一往深情,讓讀者得之言外。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dá)得淋漓盡致,不可逆轉(zhuǎn)。一般把首句視為起興;如果換一種讀法,把“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便可視為比喻,連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構(gòu)成一組氣勢如潮的博喻;瞻望難及的無限悵惘之情,也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當(dāng)年苦戀追求,今日瞻望難及。但心不甘、情難拔,于是由現(xiàn)實境界轉(zhuǎn)入幻想境界。三、三兩章一再地描繪了癡情的幻境:有朝“游女”來嫁我,先把馬兒喂喂飽;“游女”有朝來嫁我,喂飽駒兒把車?yán)?。但幻境畢竟是幻境,一旦睜開現(xiàn)實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滅的深淵。他依然癡情而執(zhí)著,但二、三兩章對“漢廣”、“江永”的復(fù)唱,已是幻境破滅后的長歌當(dāng)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兒傷心不忍聽之感。總之,詩章前后相對獨立,情感線索卻歷歷可辨。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把《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xiàn)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yuǎn)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永遠(yuǎn)可以向往但永遠(yuǎn)不能到達(dá)的境界?!肚仫L(fēng)·蒹葭》也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與《漢廣》比較,則顯得一空靈象征,一具體寫實。《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向往而渺茫難即的意緒?!稘h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游女;有細(xì)徽的情感歷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于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王士禛認(rèn)為,《漢廣》是中國山水文學(xué)的發(fā)軔?!对娊?jīng)》中僅有的幾篇“刻畫山水”的詩章之一(《帶經(jīng)堂詩話》),不為無見。當(dāng)然,空靈象征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卻不易作審美的超越。錢鐘書《管錐編》論“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jīng)》中以《秦風(fēng)·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其原因或許就在于此。
《詩經(jīng)·周南·漢廣》讀解
一位砍柴的樵夫,路遇一位即將出嫁的女子,頓生愛慕之情。他明知這是不可能如愿以償?shù)膯蜗嗨?,便以一首山歌唱出了?nèi)心的失望和痛苦。
這當(dāng)中很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
性愛總是自私的,并且常常是功利的。男子見到漂亮女子總會動心,女子見到英俊男子也會動情。由動心、動情想到占有、嫁娶婚姻,這便是功利的態(tài)度。再進一步,當(dāng)?shù)弥约核鶅A慕的人將為或已為別人占用時,便會妒忌,吃醋,甚至采取行動做出蠢事來。
單相思的心境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換個角度,把自己所欣賞的異性對象當(dāng)作審美對象;擺脫功利的目的和眼光,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她或他,不也是一種選擇嗎?
單相思的失望和所謂痛苦,實際上是功利欲求遭到否定后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一方在事實上不可能把對方拒為己有,自己的欲求注定了不可能實現(xiàn),在心理上遭受了挫折,于是便以某種方式來作心理上的轉(zhuǎn)移和排遣。
凡胎肉身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很難在兩性關(guān)系中完全擺脫功利目的的左右,很難采用一種純粹的、無關(guān)功利的審美態(tài)度對待另一方。男女雙方,要么是情人、戀人、夫妻,要么是陌生人、仇人、敵人。是私欲使戀愛中的人變得狹隘、自私,甚至心理變態(tài)。這大概也是兩性關(guān)系固有的特點?
是的,誰都不愿去培植不開花、不結(jié)果的植物。耕耘是為了有所收獲。為耕耘之后一無所獲而哀歌,完全值得同情。況且,這種哀歌有時竟會很動人,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