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百科>歷史條約>

1895馬關條約內(nèi)容

時間: 藍俊22 分享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那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895馬關條約內(nèi)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895馬關條約內(nèi)容

  中國從朝鮮半島撤軍并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中國割讓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中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臺灣澎湖內(nèi)中國居民,兩年之內(nèi)任便變賣產(chǎn)業(yè)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條約批準后兩個月內(nèi),兩國派員赴臺辦理移交手續(xù)。

  由于馬關條約中規(guī)定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危害了沙俄在東北的權益,故于馬關條約簽署后六天則受俄羅斯、法國及德國的干涉,稱為三國干涉。日本于是被迫同意歸還遼東半島,但清廷須繳付三千萬兩“贖遼費”作為補償。

  《馬關條約》簽署背景

  日本明治維新后,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清朝與朝鮮有宗藩關系,日本極力破壞這種關系,在朝鮮造成與中國的尖銳矛盾和多次沖突。1885年3月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確立了兩國在朝鮮的對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計劃地大力開展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zhàn)活動。

  1894年春,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農(nóng)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zhèn)壓。日本政府表示對中國出兵“決無他意”。但當清軍入朝時,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名大軍入朝,于7月25日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爭打響后,兩國海軍進行了黃海大戰(zhàn)。陸上戰(zhàn)斗軍從朝鮮打到奉天(今遼寧)。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東威海。清政府無心抗戰(zhàn),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全權代表、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

  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李鴻章要求議和之前先行停戰(zhàn),日方提出包括占領天津等地在內(nèi)的4項苛刻條件,迫使李鴻章撤回了停戰(zhàn)要求。24日會議后,李鴻章回使館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傷。日本擔心造成第三國干涉的借口,自動宣布承諾休戰(zhàn),30日雙方簽訂休戰(zhàn)條約,休戰(zhàn)期21天,休戰(zhàn)范圍限于奉天、直隸、山東各地。此時日軍已占領澎湖,造成威脅臺灣之勢,停戰(zhàn)把這個地區(qū)除外,保持了日本在這里的軍事壓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李鴻章乞求降低條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確表示是否接受,不許再討論。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歷史影響

  《馬關條約》對中外歷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對中國

  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guī)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chǎn)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fā)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對日本

  得到巨額賠款和臺灣等戰(zhàn)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qū)的進一步侵略。

  對遠東局勢

  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第一、《南京條約》規(guī)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而《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而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與山東半島相合環(huán)抱渤海,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qū)的安全。臺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七十多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經(jīng)濟價值。日本占領臺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馬關條約》的賠款數(shù)額更大,兩億兩白銀,而《南京條約》賠款是2100萬元,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這筆巨額賠款,相當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fā)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

  第三、《南京條約》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都在東南沿海地區(qū),而《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第四、條約規(guī)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1895馬關條約內(nèi)容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那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895馬關條約內(nèi)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895馬關條約內(nèi)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1860年北京條約內(nèi)容
    1860年北京條約內(nèi)容

    《北京條約》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進北京后,英、法、俄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的結束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不平等條約。那么其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下面由學習啦小

  • 1858天津條約內(nèi)容
    1858天津條約內(nèi)容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那么關于《天津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858天

  •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又稱《中英續(xù)約》,是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清朝與英國在天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和《

  • 1840年中國簽了什么條約
    1840年中國簽了什么條約

    1840年中國簽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xié)商。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840年中國簽了什么條約相關知識,

2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