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婚嫁習俗
哈尼族歷史悠久,遠在唐代以前即在寧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約、卡多、阿木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根據(jù)民族自愿統(tǒng)稱為哈尼族。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哈尼族婚嫁習俗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哈尼族婚嫁習俗
哈尼族支系較多,各支系、各地區(qū)的婚禮和婚俗也有所不同,但舉行婚禮一般都要大擺酒席宴請親戚朋友,賓客要送米和禮錢,至親的還要牽豬趕羊前來祝賀?;槎Y過程中,賓客共同唱歌跳舞,喝酒娛樂,使婚禮顯得熱烈而隆重。
生活在墨江一帶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齡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親。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見岳父岳母,并經(jīng)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離家的時候痛哭不止,這就是哭婚的習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哭婚,而且哭得越傷心越受人稱贊,表明她對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親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門口才止住。送親的隊伍則挑著背著嫁妝,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妝通常有箱柜、衣服、被褥、農(nóng)具等,還有糯米飯、染成紅、黃、白三色的幾大摞糯米粑粑。嫁妝中還必須有舅舅送給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籮,弟弟送給新娘的一根手鏈和一根背帶。這些東西要沿路讓人看清楚,以顯示其富有和華麗。一路上嗩吶聲不斷,逢村過寨還要鳴放鞭炮。無論天氣如何,新娘都要打一把花傘。
在紅河一帶,男方要請一對父母兒女都健在的中年男女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則盛情款待娶親者、親碰好友以及村寨中的長老和歌手。迎親者在娶親儀式上要當眾交出三枚小貝殼作為娶親的憑證。這時,歌手開始唱起古老、莊嚴而幽怨的哈尼《送嫁歌》。在歌聲中,經(jīng)過精心梳妝打扮的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挽著盛有衣物的花竹籃或挎著筒帕,傷心地哭泣著離開了娘家。出了新娘家門后,迎親者要遭到村寨中姑娘和小伙子的鞭打,只準挨打,不準還手,直到出了村寨門才停止。這時候,新郎早已領著一群小伙子在半路上等候,看見新娘到來,就立即點起三把松明火,并排置于路的左邊、中間和右邊。同時在路的左右兩邊分別插一根金竹,兩根金竹之間拴一根白線橫欄在路上。新娘過來,跨過火把,扯斷白線,就表示她正式成為夫家的人了,新郎就可以把新娘娶回家。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迎親方式是領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領回來。領婚者到了女方家,新娘卻被女伴藏起來了。領婚者絞盡腦汁地商討對策,不停地與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計地要找到新娘。想盡種種辦法,通過層層關卡,最后領婚者終于找到了新娘,又經(jīng)過一波三折,女方家才同意領走新娘。領到新娘返回男方家的路上,領婚者都要高聲歡唱,以慶賀領到了新娘:
打野獸的現(xiàn)在打到了/釣魚的現(xiàn)在釣著了/找姑娘的現(xiàn)在找到了/家里的父母有了臉面。
墨江一帶的哈尼族娶到新娘后,要請巫師為新郎新娘祝福并驅(qū)鬼,完成這個儀式以后新娘才能進男方家的門。進門的時候,新郎高高站在門上,讓新娘從底下通過,表示女人要聽男人的話:跨門坎時,新娘要右腳先進,左腳后進,這樣才能兒孫滿堂,榮華富貴。新娘進家后,首先要用豬頭向灶神和祖先神靈磕頭祭奠。第一頓飯要由婆婆陪同新娘進餐,其他人不能參加。紅河一帶,新娘到了夫家后,先向祖先神位磕頭,再向婚宴上的長者敬禮,接著吃下新郎親自送來的一碗米飯,表示永不變心。在西雙版納,要由婆婆在村口為新娘穿上白色裙子,然后才能進入村子。到了男方家門口,男方的已婚姐姐剪下三根頭發(fā),為新娘洗手洗腳,新娘才能進入大門。婚禮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先吃公雞肉和豬右前腿,然后給賓客一一敬酒。這時,由會唱哈尼調(diào)子的老人來祝福新娘頭胎生女兒、二胎生兒子,并勸戒夫妻要和睦相處,白頭到老?;槎Y的最后是強迫本村年齡較大而未婚的人吃豬尾巴。
墨江、紅河一帶,新婚之夜,禁止新郎新娘同房,據(jù)說同房會導致愛情不長久。由送親的女伴陪同新娘在洞房里說話,或鬧洞房,或請新郎新娘表演節(jié)目等。這一夜,新郎新娘要分紅雞蛋、紅糖、糖果、香煙等給賓客吃,以示喜慶。賓客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參加唱歌跳舞,盡情歡娛,通宵達旦。
新娘到了男方家,要舉行一定的儀式,以表示她已成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員和村寨的正式成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新娘要在新婚第二天參加砍柴燒火的儀式。在墨江等地,新娘第二天雞叫時要到河里或筧槽邊去背水,用背回來的水燒火做飯招待客人。新婚夫妻還到地里共種一塘瓜,以象征今后幸福美滿,兒女興旺。紅河、元江一帶,新娘第二天雞叫頭遍去背水時,要撒一把米到井里或河里,表示已成了喝這口井、這條河水的人。
舉行完婚禮后,一般要回門。紅河一帶,新娘于第二天隨送親的人們回門,并帶回糯米粑粑等食物分給家人和鄰居、親友品嘗,下午再返回夫家。在??就在娘家長住,只有農(nóng)忙時丈夫來喊才到夫家住幾天,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才到夫家長住。在西雙版納一帶,新婚三個月內(nèi),新娘在公公、叔父的陪同下,來娘家回門,并攜帶禮物給娘家,返回時,娘家也贈送禮物給新娘。
哈尼族還保留著男方到女方家上門的習俗。這種上門的婚禮比較簡單:由一長者做媒,選定日子帶一筒酒于黃昏時把男子帶到女家。男子隨身寫帶一頂篾帽,一床被子,女方家殺一只雞招待媒人一餐飯,婚禮便告完成。
哈尼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后生了第一個孩子,一般就要與父母分家對立生活,但也有不少家庭關系和睦、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哈尼族家庭關系中,以長者為尊,晚輩很尊重長輩,也很聽長輩的話。在家庭中,夫妻關系融洽,離婚的較少。如離婚,則要舉行簡單的儀式:由一中間人主持,男方砍一木片,兩側(cè)各砍三道小口,然后將木片破成兩半,各拿一片為憑證。有的地方要吃最后一餐離婚飯,吃飯時桌子中間放一根柴,表示從此以后斷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