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陽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9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67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陽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陽姓姓氏源流
陽(Yáng 陽)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源于東周,以國名為氏。據(jù)《姓考》載,周代有附庸方國、陽國(在今山東省青州市東南),其地與齊國接壤。東周惠王時,陽國被齊國滅掉,齊人遷入其都,原陽國君主的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遂成陽姓。
2、出自姬姓,源于東周,以封邑名為氏。據(jù)《廣韻》載,東周時,周景王姬貴封其少子樊于陽邑(今河南省濟源縣),世稱陽樊。后為避周亂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為陽姓一支。
3、出自代北莫胡盧氏三字姓所改。據(jù)《通志·氏族略》載:“莫胡盧氏,代人,(魏)孝文改為陽氏。”
得姓始祖:陽樊。陽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后的周景王時,景王姬貴將自己的小兒子樊封在陽邑(今河南省濟源東南),世稱陽樊。周景王少子的后裔因為躲避內(nèi)亂來到燕國,并以原來封邑名中的陽字作為家族姓氏,遂成陽姓。陽氏后人多奉陽樊為陽姓的得姓始祖。
陽姓遷徙分布
陽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并,陽國滅亡后,陽國的子孫,為陽姓是周景王的后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guān)于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jīng)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于陽,他的后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 氏,望族出于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fā)祥之地就在現(xiàn)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陽姓是周景王的后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方。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并,陽國滅亡后,陽國的子孫,為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guān)于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jīng)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于陽,他的后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氏,望族出于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fā)祥之地就在現(xiàn)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
陽姓歷史名人
陽 貨:名虎,字貨,是春秋時魯國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幾代掌握魯國朝政,而這時陽貨又掌握著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專權(quán)管理魯國的政事。后來他與公山弗擾共謀殺害季桓子,失敗后逃往晉國。
陽 尼:字景文,北魏無終人,少好學(xué),博通群籍,征拜秘書著作郎。尼一生著書數(shù)千卷,所造《字釋》數(shù)十篇,未就而卒。
陽 介:陽尼之子,字天佐,奉朝請冀州默曹參軍,早卒。尼從子鳴鵠、季智,前后為幽州司馬。尼從子荊,有吏能,任范陽太守.尼從子延興,任函州敕史。
陽 藻:避尼從孫,字景德,粗通經(jīng)史,歷官寧遠將軍、領(lǐng)統(tǒng)軍,外御內(nèi)撫,甚得局邊之稱。尼從孫詮之,字子衡,曾任司徒行參軍。尼從孫璠,任通直散騎常侍。
陽 城:字亢宗,唐代陜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唐德宗時,他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刺史。當(dāng)時道州一帶多矮人,身高不過3尺,歷來的地方官把這些矮人作為特產(chǎn)土貢獻于朝廷,專供朝廷取樂玩耍。陽城上任后,看到這種不人道的行為甚為憤怒,他上疏陳述了歷年因貢矮奴給道州人民帶來的無盡苦難,要求皇帝免除這項陋規(guī)。唐德宗看后遂同意停止當(dāng)?shù)赝霖?。道州百姓聽到這一消息無不感恩戴德。后來,民間便把陽城奉為福星,將他塑造成為天官模樣,一身朝官裝束,一派和顏,充滿了福運和財氣,這也表達了人民對陽城的崇敬之情?,F(xiàn)在,陽城的故鄉(xiāng)夏縣廟前鎮(zhèn)還保留有他的墓冢和祭祀他的陽公廟。
陽乘慶:陽尼從孫,官至太學(xué)博士,繼承祖父遺志,撰《字統(tǒng)》二十卷,行于世。尼從孫固,字敬安,歷官北平太守、郎中令、前軍將軍。固為人剛直雅正,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沒之日,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
陽休之:陽尼重從孫,字子烈。東魏武定年間,官至黃門朗。北齊天統(tǒng)年間,官拜吏部尚書。北周武帝年間,官拜州刺史。著有《幽州人物志》。尼重從孫弼,字世輔,長于吏事,本州別駕加輕車將軍。尼重從孫伯慶,汝南太守。
陽處父:春秋時代晉文公、襄公時人,雖然不算多么顯赫的人物,但是卻主導(dǎo)了一次震驚當(dāng)時的人事異動,即所謂“易中軍”并涉入所謂的“三易中軍帥”的權(quán)力斗爭的漩渦,最后身死名裂。陽處父的身份及權(quán)力,功勞等各方面探討所謂“易中軍”及“三易中軍帥”的相關(guān)問題,認為陽處父只是臺面上的白手套型的人物,幕后的操縱者,其實是晉襄公。陽處父的失敗,即是晉襄公的失敗。對陽處父的評價,包括所謂的“仲尼曰”及《禮記·檀弓篇》的記載,以二者之時代背景及個人立場之故,皆未能肯定陽子行事,實有失公允。以為陽子忠貞,可比荀息。叔向忠于公室,世所共知。叔向猶愿效法陽子,亦所謂推己及人也。
陽孝本:宋代大學(xué)者,學(xué)問深而博,品德高貴,隱居在山中讀書講學(xué),朝廷再三叫他做官都不去。當(dāng)時的學(xué)問人都敬重他,蘇東坡也佩服他。后來還是被朝廷請去給太子講學(xué)。
猜你喜歡:
1.歐陽姓氏取名禁忌
陽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愛姓姓氏源流和歷史名人
下一篇:佟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