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
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
成語是我們中國的歷史精粹,短短的幾個字就包含了一個小故事大道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一:舉案齊眉
東漢時期,有一位叫梁鴻的年輕人,他的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可他的志向卻很高遠,他發(fā)奮讀書,一直讀完了太學。
梁鴻從太學院畢業(yè)后,并沒有求官入士,而是回到家鄉(xiāng),埋頭苦讀經史,學問更加淵博。家鄉(xiāng)一些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都欽慕梁鴻的賢德,紛紛托人前來提親,可都被梁鴻回絕了。
家鄉(xiāng)有位姓孟的姑娘,長得又黑又丑,但心地善良厚道,她已年過三十,尚未嫁人。父母要為她提親,她卻說:“除非像梁鴻那樣才學淵博、品德賢良的人,我才愿意出嫁!”
梁鴻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同意娶她為妻。到了出嫁那天,孟家姑娘身著綾羅綢緞,臉上搽滿香粉,坐著花轎來到梁家,梁鴻見花轎里走出來的竟是位渾身珠光寶氣的女子,不禁大失所望,說:“這哪里是我梁鴻要娶的妻子!”說完,拂袖走進書房,幾天不與妻子說話。
結婚后的第七天,新婚妻子脫掉艷裝,抹去臉上的脂粉,換上一身粗布衣裳。接著她親自下廚煮了碗小米粥,盛放在一只托盤上,用手托著走進梁鴻的書房。梁鴻只顧低頭看書,理都不理新婚娘子。妻子跪在梁鴻面前,把托盤舉到與眉毛平齊的地方,輕聲說道:“請相公用餐!”
梁鴻見妻子這身打扮,吃了一驚,楞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妻子繼續(xù)說道:“我聽說相公的志向很高,選擇妻子的條件不同一般,我能被您選為妻,倍感榮幸,可您七天不與我說話,我一定是犯了什么過失,請您向我指明!”
梁鴻誠懇地解釋道:“我想娶的是儉樸厚道、能與我隱居深山的女子??山Y婚那天,你卻戴金披銀,搽脂抹粉,這哪是我所希望的呢?”梁鴻剛說完,妻子就抿嘴笑了:“相公,那天我之所以那樣穿戴,只是想看一看你的志向是真是假啊!”
聽了妻子這番話,梁鴻方才明白,原來妻子是有意試探自己的呀!他忙扶起妻子,興奮地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好妻子呀!”他高興之余,還給妻子起了個名字叫孟光。不久,他們夫妻二人一起來到霸陵山,在那里過起了閑適的隱居生活。
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二: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于晉國東部的衛(wèi)國由于國力微弱,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當時在位的國君是衛(wèi)靈公,衛(wèi)靈公不愿長久地處于屈辱的地位,便毅然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從而與晉國斷絕了關系。
衛(wèi)靈公的這種做法讓當時晉國的執(zhí)政者趙簡子非常惱火。趙簡子立即調集軍隊,想要討伐衛(wèi)國的都城帝丘,迫使衛(wèi)靈公屈服。大軍出發(fā)之前,趙簡子先派出大夫史默前往衛(wèi)國暗中了解情況,并命令他一個月內回國報告。可是,一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還是沒有回國,趙簡子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因此心神不安。
晉國官員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可能已被衛(wèi)國殺害,不會再回來了。況且,衛(wèi)國只不過是一個微弱的小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晉國出兵必會一舉擊破衛(wèi)國,所以請求趙簡子下令出兵。
趙簡子并未接受這個建議。他認為衛(wèi)靈公既然敢與晉國斷絕往來,一定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他堅持要等史默回來,然后再考慮出兵事宜。
半年之后,史默終于回來了。趙簡子問:“你為什么耽擱這么長的時間呢?”史默回答說:“經過六個月的考察,衛(wèi)靈公很有才干,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wèi)國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史默還講述了衛(wèi)靈公為激勵國人抗擊晉國的情緒而采用的方法:衛(wèi)靈公派大夫王孫賈向國人宣告,說晉國已經下令衛(wèi)國——凡是有兩個女兒的家庭,都要抽出一個送往晉國去當人質。消息傳開之后,衛(wèi)國到處是痛哭聲和憤恨聲。為了使國人相信這是事實,衛(wèi)靈公又讓王孫賈抽選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兒,準備送往晉國。結果他們出發(fā)那天,成千上萬的百姓前來阻攔,不讓她們去晉國當人質,并且憤慨地表示要和來犯的晉軍拼戰(zhàn)到底,寧死不屈。
趙簡子聽了史默介紹的情況之后,認為進攻衛(wèi)國的時機還不成熟,于是便“按兵不動”,等待有利時機。
三分鐘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三: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傳說,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兒在里邊快樂地游著。突然,城門著了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之外,其他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一會,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這就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北齊·杜弼《檄梁文》曰:“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故事大概如下:
南北朝時,北方的東魏有一員大將,叫侯景,坐鎮(zhèn)河南,擁有十萬軍隊。因為與大丞相高歡之子高澄不和,在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東魏,投降西魏。高澄指派韓軌討伐侯景,侯景擔心與西魏的聯系被切斷,又轉身向南方的梁朝投降。
梁朝許多大臣認為侯景反復無常,千萬不能接受他的投降,而損害了與東魏的友好關系。但是垂垂老矣的梁武帝卻認為這是統(tǒng)一國家的征兆,便不顧群臣反對,接受了侯景的投降,還封他為河南王。
同年八月,梁武帝派蕭淵明率領軍隊討伐東魏。九月,蕭淵明的軍隊逼近彭城(今江蘇徐州)。十一月,高澄指派高岳和慕容紹宗率軍救援彭城,派杜弼擔任救援大軍的軍司。慕容紹宗用誘敵之計,引誘蕭淵明深入追擊,然后以伏兵夾擊,活捉蕭淵明,梁軍傷亡逃走的有數萬人。
大勝之后,軍司杜弼寫了一篇給梁朝的檄文。文中說:“東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戰(zhàn)爭,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好。如今逆臣侯景生了背叛之心,先投靠西魏,后又說盡好話投靠梁朝,企圖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災樂禍,忘了道義,連結奸人,斷絕了與鄰邦的友好關系。侯景這樣的卑鄙小人,一有機會還會興風作浪。怕只怕楚國的猴子逃亡,災禍延及林中樹木,宋國城門失火,連累池中魚兒遭殃,將來會無辜地使長江淮河流域、荊州揚州一帶的官員百姓遭受戰(zhàn)爭之苦……”
后來,正如杜弼文中所說,公元548年,侯景發(fā)動叛亂,由此導致梁朝多年政局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