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演講與口才>口才訓(xùn)練>

口才技巧之該開口時要開口

時間: 志銳1097 分享

  請不要把說話看成一種負擔(dān),丟掉羞怯和恐懼的包袱,把你心中的喜怒哀樂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口才技巧之該開口時要開口,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別吝惜你的贊美

  贊美別人,有助于發(fā)揚被贊美者的美德和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fā)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贊美是一件好事,但絕不是一件易事。贊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誠的,也會變好事為壞事。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贊美技巧:

  1、贊美要自然真誠。

  真誠的贊美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它是把對方的優(yōu)點“秀”出來并由衷地贊賞,所贊美的內(nèi)容的確是事實,不是虛假的。贊美的語氣通常親切自然,表情真摯,使人感到情真意切。如果贊美他人時,掛著一副冷冰冰的臉孔,或滿嘴訕笑口吻,你的贊美就變了味。

  如何做到真誠地贊美人呢?對親朋好友的贊美,當(dāng)然出于善意的鼓勵,但往往不自覺會帶有偏愛或捧場的成分。你可以態(tài)度更熱情,語氣更熱烈,但對人對事的評價絕不能脫離客觀的角度,措詞也應(yīng)當(dāng)有一定的分寸。

  2、贊美要看對象,注意贊美的內(nèi)容。

  在愛漂亮的女孩子面前,你就贊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親,最好贊美她的小孩;對于熱愛工作的女孩子,你除了贊美她的外表之外,也可以贊美她優(yōu)秀的工作成績;至于男人,最好從工作下手,你可稱贊他的能力。贊美要看對象,人的氣質(zhì)有好壞之分,年紀(jì)有長幼之別,因人而異,突出個人獨特的性情,這種有特點的贊美比一般普通的贊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經(jīng)常有人在稱贊別人:“你這篇文章寫得真好”、“你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錯”,這種稱贊并不能使對方感到高興,有時甚至?xí)J為你根本在敷衍而使對方反感。稱贊別人,要盡可能具體些。比如,上面三句稱贊的話可以分別改成:“你這篇文章寫得好。尤其是后面提的那個問題很有新意。這個問題還沒有人注意過呢,我讀了很有感觸”、“你這件衣服很好看,這種款式很適合你的年齡”、“你的歌唱得真不錯,不認識你的人準(zhǔn)以為你是一個專業(yè)歌手”。這種具體而充滿熱情的稱贊必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

  有特點的贊美,比一般普通的贊美更難能可貴。對于任何一個人,最值得贊美的,不是他身上早已眾所周知的優(yōu)點,而應(yīng)是那些藏在他身上,尚未讓人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這種贊美,不但會讓他覺得驚訝,也許還會因你一句話,讓他發(fā)覺自己深藏的潛力,從而改變他的人生際遇。

  3、要多贊美小人物。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最需要贊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被埋沒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或正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到一聲贊美自己的話語,一旦被人當(dāng)眾真誠地贊美,便有可能恢復(fù)自信而因此振作起精神,成就一番事業(yè)。因此,最有建設(shè)性的贊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另外,通過第三者的贊美更能打動人心。

  許多贊美的話由他人口中傳來,心中的確十分喜悅,或是另一種經(jīng)由長輩和上司口中傳來的贊美,更是讓當(dāng)事者除了感到喜悅之外,還有一分驕傲與感動。雖然做事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好評,但如果你的成功能得到別人肯定,而且自己所敬重的人也深表贊同,相信會使自己更進取、更努力。

  但贊美絕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對人贊美畢竟不是維持人際關(guān)系的最終目的,它不過是拉近人們距離的一種手段。因此,贊美的話應(yīng)點到為止,而后要在和諧的氣氛之下,迅速轉(zhuǎn)入談話的主題,贊美只是“開場白”罷了。過分的贊美,一旦變成吹捧,就失去了正面意義,記住一句古語:“過猶不及!”

  二、更要學(xué)會拒絕

  學(xué)會拒絕,就得學(xué)會向自己挑戰(zhàn),向我們的面子挑戰(zhàn);學(xué)會拒絕,就是拒絕這種面子,就是拒絕來自我們內(nèi)心的自卑、懦弱和虛榮,讓自己變得真實、自信、勇敢起來;學(xué)會拒絕,就要敢于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事,大膽說個“不”字。雖然拒絕很難說出口,但是其中也有“道”可循:

  1、借故推辭

  如果遇見到了對方的邀請里潛藏著請求時,不妨借用這個辦法,不管是什么理由,聰明的對方肯定會明白你的意思。

  2、運用含義豐富的沉默

  人們對沉默的內(nèi)涵理解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場合又有不同的意思。沉默可以表示反抗,也可以表示忍受;沉默表示堅決的否定,也可以表示默認;沉默可以表示木訥者的遲鈍,也可以表示內(nèi)心豐富的思考。

  3、請他人轉(zhuǎn)告

  一般說來,當(dāng)著別人的面拒絕或者親自表示拒絕總是讓人難以接受,畢竟和他所希望的差距太大了。別人的請求就像一個美麗的肥皂泡,如果直接一下子戳破未免有些殘忍,而請他人轉(zhuǎn)告則給了別人時間和心理的緩沖,相對來說,也易于為人接受。

  4、轉(zhuǎn)移話題就是否定的回答

  不一定非要用“是”和“不”回答請求,把問題本身放置一邊就是拒絕的代名詞。如果對方說:“我們明天再到這個地方滑冰吧!”“哦!我想我們該回去了!”你的答非所問至少會讓對方覺得你對這個提議很冷漠,他一聽就知道你不想答應(yīng)他的要求。

  5、指點迷津

  當(dāng)你對別人的請求力不從心或者確實不想幫忙的時候,你可以為他介紹幾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你指點的途徑依然是“此路不通”,相信你的朋友也不會責(zé)怪你的,畢竟你是在盡力幫他出謀劃策。當(dāng)然,如果因此而成功了,你自然也會成為感激的對象。

  6、模糊回答,提出選擇

  如果朋友或者愛人提議說周末去公園賞花,不要著急一口拒絕,“我不去,一點都不好玩!”之類的話很容易傷對方的自尊心,打消別人的熱情和興致。你可以說:“賞花很不錯啊!這個時節(jié)去劃船應(yīng)該也很好呢!”這樣的回答聽起來像是贊同對方的建議,但是卻表明了你更傾向于劃船,實質(zhì)上是一種否定。

  不要因為害怕傷害對方的感情和面子而硬撐著答應(yīng)所有的請求,一旦你不能像別人期望的和你承諾的那樣把事情辦好,甚至?xí)⒄`事情,弄得自己和朋友都覺得不好意思。

  三、道歉要適時適地

  1、道歉要選對合適的時機和場合

  若選在對方心平氣和、心情舒暢時去道歉,怨恨往往容易化解;或是對方有喜事臨門的時候,“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更容易接受你的道歉。與你握手言歡、重歸于好就不是難事了。

  2、道歉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

  在對方被激怒、火氣正旺的時候,你道歉不會有太大作用,甚至還會遭到侮辱。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靜靜走開,等對方把火氣發(fā)泄出來,經(jīng)過一段適當(dāng)時間的冷靜期,然后再想辦法道歉。

  3、道歉之事不宜拖延

  很難想象幾十年后的一句“對下起”還能有多少效果:太遲的懺悔已沒有意義。所以,道歉的時間是宜早不宜遲。有時拖延數(shù)日就可能錯過適當(dāng)?shù)臋C會,過后再追悔莫及也沒有用了,只能抱憾終生。所以,在需要道歉的時候,就應(yīng)該馬上道歉,越拖延越難以啟齒。

  四、把握說話的技巧

  1、說話過于“老實”是笨蛋

  有一些人經(jīng)常會變化嘴臉,他們總可以在危險的情況下化險為夷。這些人都是看情況行事,今天舉起左手擁護這個主義,明天就又舉起右手擁護那個主義。

  2、智者委婉含蓄,蠢人口無遮攔

  委婉含蓄的表達是一種語言的藝術(shù)。委婉含蓄的表達比口無遮攔、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更能體現(xiàn)人的語言修養(yǎng)。直言不諱、開門見山雖然簡單明了,但給人的刺激性太大,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委婉含蓄的語言,既是勸說他人的法寶,又能適應(yīng)人們的心理上的自尊感,容易產(chǎn)生贊同。換句話來說,委婉含蓄的語言就是成熟、穩(wěn)重的表現(xiàn)。中國人講究曲徑通幽的含蓄美,雖然它和條條大路通羅馬是一個意思,但一比較即有明顯的差別,而智者往往就是說話委婉含蓄。

  3、有時謊言也是一種美

  謊言,從表面上來講就是“不真實的話”。從古至今,謊言都在一直被人們所反感,以致于受到人們的唾棄與蔑視。因此,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一提到謊言,人們自然而然就把它等同于小人、騙子,總之就是行為不好的人的類型中。相信我們在小的時候,都學(xué)過“撒謊的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人都想做一個誠實的人;人人都想遠離謊言。毋用質(zhì)疑這是應(yīng)該的。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講,在誠實這個家族中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謊言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決。在當(dāng)今大力倡導(dǎo)誠實的社會中,有時謊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且在發(fā)揮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直話易傷人,何不繞個彎?

  在待人處世中,直言直語是一把傷人傷己的雙面利刃。喜歡直言直語的人通常都具有正義傾向的性格,言語的爆發(fā)力和殺傷力都很強,所以有時候這種人會被別人當(dāng)槍使。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少直言指陳他人處事不當(dāng),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無數(shù)個事實證明,這不是愛之深責(zé)之切,而是在和他過不去。每個人都有一個內(nèi)心堡壘,自我縮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語恰好把他的堡壘攻破,把人家從里面揪出來。因此,能不講就不要講,要講就拐個彎,點到為止。另外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對事不對人”。所謂“對事不對人”,這只是說說而已。事是人計劃的、人做的,批評事也等于批評人了。

364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