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朗誦前的準備要求及技巧(2)
作者的形象就是詩歌主人公的形象,朗誦者的形象也是詩歌主人公的形象,朗誦者要體會作者的感受,并運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把這種感受體現(xiàn)出來。
事件的敘述也應有形象性。詩歌《艦長的傳說》中想說艦長喜歡海,并深入地研究海,在敘述和介紹時卻用了大量形象性的語言,比如“動物噴泉”、“海浪書頁”、“海風的語言”、“海洋騎士”、“海的女兒”等文字的運用,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發(fā)生在艦長與大海之間的故事。請看這段文字:
傳說他喜歡騎在鯨魚背上做游戲
在動物噴泉的沐浴下堆壘礁石積太
他隨意翻閱海浪書頁
學會了各種海風的語言
常常跟許多爬上膝蓋的小海獸攀談
直到培養(yǎng)出瀟灑的海洋騎士風度
他便去結識海的女兒
開始和她進行漫長的戀愛
以上的敘述,主要是想說明詩歌的寫作和詩歌的朗誦都是一種形象化的藝術,深刻的思想、濃烈的情感、曲折的故事都可以凝聚在形象化的語言中。
(四)語意淺近
優(yōu)秀的詩歌不一定非得用華麗的辭藻,特別是在朗誦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一首看似平常普通的詩歌,經(jīng)過朗誦者的加工處理,卻產(chǎn)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而有些看似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起來卻未必容易讓人理解,甚至也未必優(yōu)美。不論怎樣,總的說來,最好選擇那些語意淺近的詩歌,這對于朗誦者是上佳之選,同時也為聽眾的接受提供了便利。
比如徐志摩創(chuàng)作的《再別康橋》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所稱道,同時也經(jīng)常被詩歌朗誦者選作朗誦作品,沒有人會懷疑這首詩的優(yōu)美,但這首詩的文字無疑是非常淺近的: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種悵惘的情緒和濃濃的情感融在看似輕盈的節(jié)奏中,優(yōu)美的景色和寧謐的意境產(chǎn)生于淺近的文字中,文字已經(jīng)不給聽眾任何思維和想象的羈絆,聽眾“得魚”而“忘筌”,盡情徜徉在自己情感的家園和想象的空間中。也就是說,優(yōu)秀的詩歌并不只是表現(xiàn)在個別用詞的華美上,而是表現(xiàn)在詩歌內(nèi)容的豐滿、結構的完整、情感的抒發(fā)、意境的營造上;遣詞造句當然重要,但一定要注意它與其他因素互相配合的整體協(xié)調。這一點應引起朗誦者的注意。
(五)易于上口
易于上口是為適應朗誦這一有聲語言藝術創(chuàng)作的要求而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注意詩歌的朗誦效果,詩作的文字要適合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有不少詩歌在閱讀時是很美、很有內(nèi)涵的,但朗誦出來卻未必好聽,有的比較拗口,沒有韻味,缺乏樂感,有的比較隱晦,用詞生澀,這既不利于表達,也不利于聽眾聽懂。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大量優(yōu)秀的詩作都是非常適宜于上口吟誦的。無論是絕句、律詩,還是古風和詞,大都講究押韻和平仄,因為押韻,所以富于節(jié)奏,因為平仄相間,所以富于樂感,加之許多古詩都有著純樸的詩風,因此在群眾中間廣為流傳,成為詩壇中的經(jīng)典和朗誦中的上佳之選。
現(xiàn)代自由體詩歌中也有許多經(jīng)典之作,如《再別康橋》、《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等。這些詩歌也許并不是很講究押韻,但用詞淺近,語意行進流暢,情感真摯感人,也是很好的朗誦詩。
當代的一些詩作很有探索性,但在探索的過程中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中國詩歌中最寶貴的傳統(tǒng),沒有了和諧的音韻,沒有了流暢的語言表達,沒有了純樸的詩風,因此不少詩歌理解起來頗讓人費解,朗誦起來也無美感與和諧。這在本書中所選詩作中可見一斑:優(yōu)秀的古詩俯拾皆是,但因篇幅所限而不得不忍痛割愛;現(xiàn)代自由體詩歌則因適宜于朗誦的不多,所以選擇起來頗非工夫。
國外詩歌也有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多樣化的風格、獨特的筆觸,經(jīng)常會給我們以心靈的觸動和性情的陶冶。不過,這對翻譯家來說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他體裁的作品能真正做到“信”、“達”、“雅”就已經(jīng)很難了,更不要說詩歌這種高度濃縮、富于韻味和樂感的體裁,其翻譯的難度可想而知。對于朗誦者來說,選擇外國詩更應注意其是否易于理解,易于上口。
(六)適合自己
選適合自己的作品,有利于發(fā)揮朗誦者的優(yōu)勢,使自己的朗誦取得成功。
首先,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應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音域的詩歌,也就是說,自己的嗓音狀況要能適合作品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需要。比如說,有的朗誦者音域比較窄,聲音也比較纖細,朗誦具有豪放特點的詩歌就不合適,那樣極容易造成聲嘶力竭,即使勉強達到了聲音的要求,卻也因為過分分散注意力而影響了詩歌內(nèi)容的表達和情感的抒發(fā)。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就是要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聲音彈性的訓練,朗誦場合的廣泛性、詩歌內(nèi)容的豐富性、詩歌風格的多樣性,都要求朗誦者要有較強的語言功力。
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年齡身份的詩歌,因為詩歌的內(nèi)容是非常廣泛的,有愛情詩、送別詩、政治抒情詩,等等。如果朗誦者選擇了不適合自己年齡身份的詩歌,一方面會由于自己缺乏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駕馭詩歌,如年齡小、閱歷少的朗誦者朗誦去國外懷鄉(xiāng)之類的詩歌就很難深人體會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會使自己的身份與詩歌的內(nèi)容彼此不協(xié)調,最終影響了朗誦的效果。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知識,體味人生,這種廣義的準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朗誦者所能達到的藝術高度。
總的說來,這種適合是雙向的:一方面,朗誦者要選擇適合自己有能力駕馭的詩歌進行朗誦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朗誦者要加強自身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達力,以便使自己能夠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和創(chuàng)造能力。
看完“詩歌朗誦前的準備要求”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