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高效記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高效記憶方法有哪些
記憶方法有很多,很多好的記憶方法是非常有助于幫助記憶的。下面學習啦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常用的高效記憶方法,歡迎參閱!
常用的高效記憶方法
1、交替記憶法。
又叫分布記憶法式重視頭尾記憶法。這是把不同性質(zhì)的識記材料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長時間單純識記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不好,因為具有相同性質(zhì)的材料對腦神經(jīng)的刺激過于單調(diào),時間一長,大腦的相應區(qū)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將會由興奮狀態(tài)轉(zhuǎn)為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這就不利于記憶。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記憶過程中,先記住的事物對后記憶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遺抑制(我們用 表示);后記住的事物對先記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攝抑制(我們用 表示);那么,記憶的序列則為:
A B C D E F
可見開頭A和結尾F只受單向抑制,中間部分B、C、D、E則受雙向抑制,越是中間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強烈。為了降低這種抑制,可以采用間隔法。也就是說把記憶的序列打斷,插上非記憶的活動,這樣開頭和結尾增多,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對某一長篇材料,一天要讀六十八遍方可背誦;可是每天讀幾段,三天內(nèi)讀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誦長課文、階段復習,與其集中時間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點,效果還好些。也就是說,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可提高記憶功效。
課間操,就是把上午一個記憶序列打斷,變成兩個記憶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間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復下午與晚間學習的精力。
怎樣利用記憶的這一特點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若是講話,應該把要緊事先講給大家,結尾時候再強調(diào)一下。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是有開頭和結尾,就人為地制造了增進記憶條件。
(3)一次記憶若干名詞或大題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復習的力量。
(4)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盡量使前后相鄰的學習內(nèi)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發(fā)生。例如,剛學完歷史,不要去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5)合理安排時間。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后就睡覺,不受倒攝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不能錯過,可以利用它記那些難度較大的材料。再有,在長時間學習中,中間要休息休息,時間最好是10—15分鐘,這樣,又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shù)。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會使你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用同樣的精力取得顯著的記憶效果。
有人曾介紹豐子愷先生的“二十二遍讀書法”。這二十二遍不是一氣完成,而是分四天進行的。第一天讀十遍,第二、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這就是分布識記法。這種方法比較省力,也比較科學。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分別讓兩組學生識記同一詩篇,一組采用集中識記的方法(即集中在一個時間內(nèi),將識記的材料反復學習,直到記熟為止),另一組采用分布識記的方法(在三天內(nèi),每天只讀一遍,最后記熟)。測試的結果發(fā)現(xiàn),分布識記比集中識記的方法好。在分布識記時,人的大腦神經(jīng)細胞可以得到適當?shù)男菹?反之,老是重復同一材料,單調(diào)刺激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分布識記也就是分散記憶。所謂分散也有一個限度,不能認為越分散越好。過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記憶。同時還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太長容易造成遺忘,間隔時間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擾。
2、自測記憶法。
這是通過自己測驗自己來增強記憶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切了解自己的“底數(shù)。”通過經(jīng)常性的自測,我們就能知道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誤差,也就能馬上核實校正,避免一誤再誤。其次,它可以培養(yǎng)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大不一樣;在工作中,也常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棘手的問題。如果經(jīng)常運用自測記憶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問題,由于平時訓練有素,也會得到很好的處理。
具體來說,自測記憶方法如下幾種:
(1)定期測驗。從時間上可分為當日測、周日測兩種。①當日測: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復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測:星期天休息,可將一周來所學課程的內(nèi)容變換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fā)現(xiàn)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決不拖欠。從課程內(nèi)容上可分為單元測、全書測兩種。①單元測:一個單元學完后,可問問自己這個單元學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內(nèi)容,取得了什么收獲。②全書測:一本書學完后,可翻開目錄,逐章回憶內(nèi)容,并可挑選那些重要內(nèi)容進行自測。
(2)默寫自測。默寫出文字符號比只看不寫的記憶效果顯著。這是因為默寫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思維積極活躍,必然使記憶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3)設問自答。“假若我是老師,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問題呢?”如果經(jīng)常對自己這樣提出問題,從多種角度設問自答,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設問自答能使人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而這些都是增進記憶的有利因素。
3、系統(tǒng)記憶法
系統(tǒng)記憶法,就是按照科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把知識順理成章,編織成網(wǎng),這樣記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們一手抓不了幾粒,如果用一根線把珠子穿起來,提出線頭就可以帶起一大串。記憶也是這樣,分散的、片斷的知識記得不多,也不能長久保持。把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了,就會在腦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跡。例如:記憶圓形、扇形、弓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這樣記憶:首先抓住這三種形狀的關系:扇形是圓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幾種圖形面積的公式串起來。這樣記憶起來,就不困難了。
把知識系統(tǒng)化,往往還可以采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這個倉庫里不能雜亂無章,應該把各種知識分門別類地放在應放的位置上,這樣記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比較和歸納的能力。往往是一張表整理出來了,知識在腦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專門去背,也能記得很牢。
4、爭論記憶法。
這是通過與別人對識記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
在進行爭論的時候,爭論雙方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一方面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同時分析其中的正誤;一方面積極思維,評論對方的見解,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下,信息輸入大腦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爭論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準確性。通過爭論,錯誤的暴露出來,得以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記憶。而記憶正確的知識也得到了檢驗和應用,并得到鞏固和強化。
爭論還可以使爭論雙方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互相受到啟發(fā)。在爭論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是聽到一個新觀點,還是發(fā)現(xiàn)一個新論據(jù);無論是自己被駁得體無完膚,還是被對方佩服得五體投地,都是一種強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運用爭論記憶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動機要正確。進行爭論的目的是辨明知識的準確性,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為了斗高低、出風頭,更不能逞強好勝,中傷對方。
(2)態(tài)度要端正。進行爭論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態(tài)度,不應鉆進牛角尖。既要允許對方有錯誤見解,也要承認自己的不當之處。對別人的謬誤要善意指正,對自己的錯處要勇于改過,決不能固執(zhí)己見。
(3)方法要對頭。爭論中切忌跑題,如果離題太遠,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爭論中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裝懂。
5、理解記憶法
心理學認為,理解是通過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在事物與事物之間建立起一種邏輯聯(lián)系。在閱讀比較容易的文章時,理解僅表現(xiàn)為感知,也就是說一下子想到從前所掌握的知識,或者馬上能夠從現(xiàn)有的知識里抓住所需要的東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結合在一起。但是,在閱讀學習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識時,就要利用知識建立新的邏輯聯(lián)系。理解記憶是以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為前提的。這種理解,并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特別是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及它與以前的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聯(lián)系。
理解記憶法,理解是關鍵,是記憶的基礎。要理解,就應對記憶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判斷。掌握它們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和層次關系,抓住表現(xiàn)內(nèi)容實質(zhì)的關鍵處(或重點詞語,重點句、段,重點步驟等)。這樣,也就在理解中識記了。
有效的記憶方法
1、嘗試回憶法
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獨立地再現(xiàn)出來的過程叫回憶。嘗試回憶法就是在背記過程中,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復述、自己默寫等方式。例如,在記憶外語單詞時,可以背著默寫,也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讀英文。背誦課文時,可以不斷地嘗試著自己背。背得不對時,再看,再記。對學習過的識記的知識,及時進行嘗試回憶,效果好。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①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記憶情況。每次嘗試回憶后,就會知道自己記住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記住。在進一步閱讀時便可有重點、有選擇地記憶。②可以激發(fā)人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嘗試回憶,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現(xiàn)讀物,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讀,把目標對準那些尚未記住的材料。
有些學生在記憶的時候,總是悶著頭一遍又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地重復誦讀,往往不能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就必然會降低記憶效果。嘗試回憶,雖然比照本宣科費力氣,特別是在回想不起來的時候,就要開動腦筋。因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細胞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也就容易記住所讀的材料。
反復看過要記的材料后,試著不看材料。背誦一遍(或回憶一遍),若遇到困難再看書,這種利用反饋效應嘗試背誦的記憶方法稱為嘗試背誦記憶法。
例如,在熟記英語單詞后,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也可以看著中文默寫英文,然后對照一下答案,把不對的更正后,再記一下。又如,背誦課文,可以在熟記之后,嘗試回憶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時,再看,再記。又如,在識記一個比較復雜的數(shù)學定理證明時,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后,也可以嘗試用筆演背一遍,證不下去時,再看書,再記。
實驗表明,讓記憶者了解自己的記憶效果,即給予信息的反饋,往往能夠提高記憶效果。下面這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把被試者分成甲、乙兩組。主試者讓甲組學生對一篇課文連續(xù)看4遍;讓乙組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看一遍,嘗試背誦一遍,又看一遍,又嘗試背誦一遍。結果,一小時后,甲組只記得52.5%;乙組記得75.5%;一天后,甲組只記得30%,乙組記得72.5%;十天后,甲組僅記得25%,乙組仍記得57.5%。
每次嘗試背誦就是給予一次記憶信息的反饋。為什么利用反饋效應的嘗試記憶法能夠提高記憶效果呢?這是因為反饋提高了記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篇材料識記幾遍以后,總是有的部分已經(jīng)記住了,有的部分還沒有記住,或者記錯了。反饋信息就可以告訴你哪些部分已經(jīng)記住了,哪些部分還需要加工,幫助你了解自己記憶的進度,記憶的難點,然后,你就可以針對難記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來。其次,反饋可以增強對記憶的自信心,從而給識記增添力量。如果對一篇較難的材料,或者較長的材料誦讀幾遍以后,就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記住了其中的大部分,這就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習動機,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悅心情,充滿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記憶任務。當然,也可以在你識記幾遍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記住,心中不免煩躁起來,這時你應該懂得:“煩躁情緒將干擾記憶,影響記憶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控制情緒,使自己心平氣和,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或者這樣想:“這篇材料難,是應該多記幾遍才能記住。”再其次,反饋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勞,維持注意力的集中。悶著頭一遍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的重復誦讀容易產(chǎn)生疲勞,時間一長,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記憶的過程中,時時有關于記憶的信息反饋給你,無疑會消除一些疲勞,或者使疲勞延緩產(chǎn)生,同時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斷地集中在識記上。因此,嘗試背誦記憶法比那種單純反復地去念、去看、去寫的單純重復記憶方法好。
2、比較記憶法。
這是對相似而又不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以進行記憶的方法。
比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較才有鑒別,不經(jīng)過比較,我們就難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質(zhì),難以弄清事物的相互關系及異同。比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全面地識記材料。對同類材料進行比較式閱讀,會明顯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進行“立體”記憶的效果。
(2)準確地識記材料。記憶的準確性與最初識記有直接的關系。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有誤,那么提取時必然不準。而比較是達到準確記憶的關鍵。
(3)深刻地識記材料。很多識記材料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難以辨別。在記憶某一材料時,如果找同類材料閱讀參考,稍加比較,各自的特點就突出了,印象也會隨之深刻。
比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對立比較法、對照比較法、順序比較法、類似比較法等。比較的基本原則有二:
第一,同中求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之外找出其不同點。比較時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現(xiàn)象的認識上,應著眼于它們本質(zhì)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的特征進行記憶。
第二,異中求同,即在識記材料不同點外努力找出它們的相同或相似點。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面現(xiàn)象千差萬別,但往往有本質(zhì)上的相同或相似點。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就會把它們記得更扎實。
3、聯(lián)想記憶法。
這是通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此事物聯(lián)想到彼事物的記憶方法。
什么是聯(lián)想呢?巴甫洛夫認為,聯(lián)想是由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刺激物同時地或連續(xù)地發(fā)生作用而產(chǎn)生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聯(lián)想是在頭腦中從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依靠聯(lián)想,每個人把輸入大腦的信息穿串編排,構成記憶的網(wǎng)絡;依靠聯(lián)想,人能從記憶倉庫中找到所需,并順利地提取出來。我們?nèi)缒茏プ÷?lián)想的規(guī)律,學會聯(lián)想的方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記憶,而且有利于鞏固記憶。
(1)表象聯(lián)想法
這是將需要識記的東西與其實物表象聯(lián)系起來的方法。如識記“蚯蚓”這個詞的概念,只記這兩個字不易鞏固,必須在腦子里浮現(xiàn)出那種怕人的物象才行。浮現(xiàn)物象時,頭腦要象張開的銀幕那樣,看著文字,聽著讀音,當場把銀幕上的物象描繪出來。這樣經(jīng)過多次練習,養(yǎng)成習慣,就容易把物象印到腦海里。
使用表象聯(lián)想的要領是:①盡可能把知識對象在腦海里變換成具體物象。如學“寄寓”一詞時,就想象自己正住在姥姥家。②多用夸張物象的方法。如學“細菌”一詞時,就把它擴大到象在教科片中看到的那種細菌物象。③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的東西。如理解“含英咀華”這個抽象成語時,可能費解,你可把自己比作正在搖頭晃腦欣賞一篇好詩文的老學究。④有時要記眾多事項,你可用整體物象法記憶。
(2)接近聯(lián)想法
這是把根據(jù)有些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有所接近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聯(lián)想方法。如看到帶魚,馬上會想到大海;關里人提到哈爾濱,必然想到氣候寒冷、冰燈、冬泳等現(xiàn)象;一提到井崗山,會想到朱德和******曾在那里會師等,這些都是因為在空間上有接近之處。又如,一提起諸葛亮,馬上就會想“借東風”和“三顧茅廬”;一提起鴉片戰(zhàn)爭,馬上就會想起1840年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等,因為這些事情在時間上接近。學習中,如果運用這種方法,把遇到的事實、事物和學到的知識,與接近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空間或時間上有相關之外的系統(tǒng),就可產(chǎn)生聯(lián)想,幫助記憶,而且提起一種東西就可能聯(lián)想到一大串內(nèi)容。
這種聯(lián)想是根據(jù)事物之間在現(xiàn)象或本質(zhì)方面有類似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聯(lián)想。類似聯(lián)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它對學習和記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集中識字教學,其所以能得到大力推廣,就是因為它利用了漢字結構具有音、形、義方面的類似性。依據(jù)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抓住特點,把常用漢字分別歸納成不同的類,然后編成《快速集中識字手冊》在全國進行推廣的。又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導出,就是利用兩個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點推出來的。把一平行四邊形的兩個對角頂點聯(lián)起來,就構成兩個全等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底乘高除二”,兩個全等三角形合起來構成的平行四邊形,正是一個三角形的二倍,二二抵消,得出平行四邊形有公式是“底乘高”。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
類似聯(lián)想在各科教學和學習中使用非常廣泛,它要求在合乎邏輯、忠于現(xiàn)實的前提下進行。不合邏輯、違背現(xiàn)實的兩種事物,不能強行聯(lián)系起來。類似聯(lián)想用得好,不但對高效記憶有作用,而且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發(fā)揮。
(4)對比聯(lián)想法
對比聯(lián)想是根據(jù)事物之間往往具有對立性的特點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聯(lián)想。如由熱想到冷,由甜想到苦,由愛想到恨,由落后想到進步等。由于想到的事物具有對立性,因而將其歸納到一起。用對比聯(lián)想增強記憶,效果就特別顯著。小學語文教學中,常把同義詞與反義詞聯(lián)系到一起教;中學分析小說時,常將這一人物與另一人物的形象對比起來教,能增強感染力;數(shù)理化教學中,也可將彼此對立的定理、公式、規(guī)律等歸納起來,運用對比聯(lián)想幫助記憶。對比聯(lián)想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非常廣泛,是提高記憶效率的極好方法。
(5)奇特聯(lián)想法
奇特聯(lián)想是世界上公認的“記憶秘訣”,也是一種記憶的“訣竅”。奇特聯(lián)想法是利用一些離奇古怪的想法,把有關事物、詞語或知識串連到一起,在大腦中形成一連串的物象的增強記憶的方法。
奇特聯(lián)想可以把任何幾個字或詞語概念串起來,用自己的特殊辦法加以記憶。
運用奇特聯(lián)想時有三個要點必須掌握:一是將靜態(tài)事物動態(tài)化,把本來是靜止的東西,想法讓它動起來。如“汽球、墨水、草原”三個不相干的名詞,你要連起它們達到記憶目的,可想象成墨水掛到汽球上向草原飛去。二是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或讓甲事物變成乙事物的一個組成部分,把它們聯(lián)系或組裝起來。如“鉛筆、草帽、大豆、拖拉機”,可以想象成鉛筆代替了人,戴著草帽坐在拉大豆的拖拉機上。三是對被記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增多或減少。如要記住“手表、窩瓜、滑梯”這三件事,怎樣聯(lián)想呢?可想象為手表象窩瓜那樣大,從滑梯上滾下來。運用這種辦法對事物進行隨意組合,就可進行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收到最佳記憶效果。奇特聯(lián)想法乍看起來是可笑的,但使用到需記多項事物的場合,它就會發(fā)揮特殊效能。訓練習慣之后,要記一連串的詞語和事物,就會方便多了。
總之,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最重要的還有定位聯(lián)想法和應用聯(lián)想法,由于難度較大,本文受篇幅所限,難以介紹清楚,請愛好者專門學一下王維同志的《快速記憶法》,定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4、概括記憶法
這是對識記材料進行提煉、抓住關鍵來記憶的方法。
人的記憶潛力雖然很大,但是,見什么記什么,見多少記多少,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科學的。有所失才有所得,有所簡化才有所強化。識記時,我們必須提煉出材料中的關鍵部分,然后進行綜合概括,形成一個或一組簡單的“信息符號”,便于大腦接收、儲存和提取。
概括記憶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幾種:
(1)主題概括法讀一本書,學一篇文章,欣賞一首名詩,都需把握主旨,理解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如能抓住綱、線,把內(nèi)容、要點系統(tǒng)完整而又概括性強地穿在一起,再去記憶就方便多了。如學習《實踐論》這篇難度較大的論文,如果不總結出中心思想,學過就象一盤散沙,很難實踐應用。對它進行“主題概括”,可以這樣表達:“這篇文章論述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闡明了在實踐的基礎上,從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二次飛躍,揭示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前進性,強調(diào)了主觀和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這段概括已把全文的中心顯示出來了,但仍有難記之感,如果再用“數(shù)字概括法”概括一次,即可更為精要,可記為:一個基礎,二次飛躍,三性一強調(diào)。這樣加強記憶之后,就能牢記中心思想。
(2)內(nèi)容概括法學習篇幅較大的材料,往往洋洋萬言,龐雜多變,難于識記。這就需要抓住內(nèi)容提要,選擇關鍵性詞語,字句,加以重點記憶,以便啟發(fā)對全部內(nèi)容的聯(lián)想。如大至一部作品、一部電影片、一篇長論文的“內(nèi)容介紹”和章節(jié)目錄,小至一篇文章、一段事實的記載,甚至一個邏輯性很長的長句子等,都可運用關鍵性詞語,字句進行縮寫或概括,使其化多為少,濃縮精華,從而啟發(fā)回憶,加深理解。
(3)縮略概括法在學習記憶的材料中,用心尋找起關鍵性作用的字、詞做為思考的“媒介”,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就是縮略概括。如學習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時,首先要搞清電子得失與“氧化——還原”的關系,其次要判斷出什么物質(zhì)是氧化劑,什么物質(zhì)是還原劑,這是非常重要的。當你真正理解后,可用“失——氧——還”三個字作為縮略結構去記憶。意思是:失電子的物質(zhì)——氧化后——該物質(zhì)是還原劑。這樣,只要記住“失”、“氧”、“還”三個關鍵字,即可作為提示,引起對整個意思的聯(lián)想。有些較復雜的固定詞組、名稱,概念或成串知識,也可進行縮略,使其成為簡化代稱。
(4)數(shù)字概括法這是用數(shù)字概括事實、內(nèi)容或語句增強記憶的方法。如習慣使用的“五講四美”、“四化建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綱五常”、“四書五經(jīng)”等等,都是人們約定俗成、寓意鮮明、容易引起回想的記憶方法。學習中有些較復雜的內(nèi)容,也可琢磨一些用數(shù)字概括幫助記憶的方法。如記憶煉鐵的主要化學反應及煉鐵高爐的構造時,可以把它們概括為“三個五”。即煉鐵過程有五個主要化學反應式(略);高爐有五個部分組成(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高爐有五個進出口(鐵礦石、焦炭、石炭石、入口、進風口、高爐煤氣出口、出渣口、出鐵口)。記住這“三個五”,共十五項小內(nèi)容就可進行回憶。
(5)順序概括法這是按照需要識記的事實材料的順序進行記憶的方法。如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各種條約的條款,歷史上的各種變法,改革等內(nèi)容,都可編成簡化順序,用概括詞記住較復雜的內(nèi)容。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nèi)容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農(nóng)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稅法;⑤保甲法。記憶時可順序概括為一青、二募、三農(nóng)、四方、五保。只要記住五個主要字,即可回想起全部內(nèi)容。
怎樣才能提高記憶效率
首先,要了解最佳記憶條件。一個人若想有良好記憶和較高記憶效率,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是記憶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一切認識過程的開端,是心靈的門戶。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時注意力集中,大腦細胞興奮點強烈,對事物的印象深刻,易記憶。
◆記憶目標明確 記憶的目標越明確,越具體,記憶的效果就越好。心理學實驗證明,兩組學生同時看一篇課文,對甲組提出背誦要求,對乙組則不提任何要求,結果是甲組的記效率比乙組高兩倍。因此,學習時,強迫自己記住該記住的東西,執(zhí)意不忘掉它,就會達到最佳記憶效果。
◆豐富的閱歷 心理學上有一種遷移理論,即學習某一種知識或技能對另一種知識或技能會產(chǎn)生影響。該規(guī)律告訴我們,豐富的閱歷對提高記憶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越不用越笨。
◆愉快而穩(wěn)定的情緒 穩(wěn)定的情緒是記憶的關鍵,試想一個剛剛與別人生了氣的人,其情緒極不穩(wěn)定時就讓他記某些材料,那么他什么也記不住。當大腦皮層的活動穩(wěn)定時,很容易接受外界傳入的信息,并形成清晰的記憶。
◆適當?shù)臓I養(yǎng) 腦生理的研究表明,記憶力與大腦中的神經(jīng)化學物質(zhì)乙酸膽堿的含量有關,而膽堿主要存在于魚、肉、蛋類中。
◆合理的休息 過度疲勞會減弱腦細胞的活動能力,甚至導致失眠和記憶力減退。因此學習時要勞逸結合,學會休息,學會用腦,避免“開夜車”。
◆識記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 識記積極性水平不同,獨立性不同,記憶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記憶時可將所記的材料作某種分類。找出它們間的聯(lián)系,或列成提綱,繪成圖表,編成順口溜等,均可使記憶效率提高。
◆材料的組織性 心理學實驗表明,記憶的內(nèi)容永遠填不滿大腦,但在短時間的記憶活動時,大腦接收的信息量一般不超過七個單位。不過這“七”可是七個單個體也可是七個詞,還可是眾多單個體所組成的七個組塊。因此,將材料加以組織可加大記憶容量,提高記憶效率。
了解了記憶條件之后,就要掌握一些記憶的基本方法:
◆盡可能動員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時,只聽能記住60%,只看能記住70%,而看、聽、說能記住86%。由此可見,學習時,光聽記憶效果最差,真所謂:“耳聞不如眼見,更不如聞、看、說、寫”。
◆復習
復習是記憶保存的必要條件,人們習慣把復習稱為“記憶之母”。一個人無論記憶力好與壞,都需要經(jīng)常重復一下所要識記的材料。因為復習是提高記憶效率的有效途徑。當然復習不能是機械、簡單的重復,而應當是每一次重復都給人以新的信息,做到溫故而知新。
◆聯(lián)想
人腦如同一架聯(lián)想的機器,通過聯(lián)想將內(nèi)容相近、相似、相反或有因果關系的材料聯(lián)系起來記,能夠大大提高記憶效率。
◆適當?shù)某~學習
超額學習(over learning)是指記憶一種材料的學習次數(shù)超過那種剛好能回憶起來材料的次數(shù)。眾所周知,學習份量越多,記憶越困難。因此,在選擇學習份量時提倡適當?shù)倪^度即超額。那么怎樣的超額效果最佳呢?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將剛能復述的學習材料的時間作為100%,那么最好的超額時間是50%,其學習總時間為 150%。時間過短或過長都達不到較高的記憶效率。
◆分散學習優(yōu)于集中學習
根據(jù)大腦生理活動和遺忘規(guī)律,人們?nèi)绻L時間單一地學習一門課或一種材料,會產(chǎn)生催眠作用,引起人的睡眠。因此,提倡分散學習可以提高記憶效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