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天氣特點是什么
處暑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是什么
夏季與秋季的交匯,干燥很明顯,處暑時節(jié)也是入秋的季節(jié),秋季干燥這是人人皆知的,人體會覺得特別的干燥,口干,皮膚干,所以要多補充水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處暑天氣特點是什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處暑天氣特點是什么
1、氣溫下降
處暑節(jié)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yīng)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2、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jié)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qū)。
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qū),還有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yīng),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fā)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3、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dǎo)權(quán)、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qū),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對于剛剛走出三伏,并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qū),如果繼續(xù)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jié)束后,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處暑節(jié)氣的含義
處暑在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節(jié)氣的含義是氣溫逐漸下降,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秋天。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jié)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jié)束。全國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贝斯?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nóng)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漢語里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jié)氣中根據(jù)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后,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fā)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后的處暑,已經(jīng)是立秋過后的節(jié)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后,暑熱結(jié)束,天氣轉(zhuǎn)涼就進入秋天了。
處暑后天氣還熱嗎
降溫幅度大: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jié)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zhuǎn)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冷暖空氣勢均力敵:此時,中國北方地區(qū)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
處暑節(jié)氣習俗活動
出游迎秋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guān)。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guān)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jù)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shè)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guān)鬼門結(jié)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p>
開漁節(jié)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便是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jié)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_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jié),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為什么叫"處暑"不叫"出暑"?
“處”的含義有很多,比如有居住、交往、置身在、處置、處罰等含義,但是,它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停止的意思,而處暑里面的處,用的就是停止的意思,處暑意思是即將停止暑熱。
處暑節(jié)氣以后,代表炎熱的天氣進入尾聲,即將停止暑熱,但不代表后續(xù)沒有了炎熱的天氣,一方面今年的“三伏天”還未過去,另外一方面,受“秋老虎”的影響,處暑之后,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的炎熱天氣,不過早晚的溫度已有所降低,只是中午時候,還有30度以上的高溫。
而“出”的含義,最直觀的意思就是出去,如果說“出暑”,則代表炎熱的天氣已停止,今年剩余的時間已無高溫天氣,這種說法和實際的天氣情況有出入。因此,從這點角度來看,說“處暑”而不說“出暑”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民間,關(guān)于處暑,不同區(qū)域也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在廣東、廣西等地,有煲藥茶的習俗,因為,處暑過后還會持續(xù)悶熱,通過煲藥茶來解暑熱;對于生活在沿海地區(qū)的區(qū)域來說,會有“開漁節(jié)”的習俗,因為處暑以后,是禁漁期的結(jié)束,漁民們會開船出海捕魚;另外還有“出游迎秋”的習俗活動,處暑以后,秋意漸濃,是迎秋賞景的好季節(jié),區(qū)域不同,習俗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區(qū)別。
而從農(nóng)業(yè)種植角度分析,關(guān)于處暑也有很多的農(nóng)諺,比如“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等等,該管理的要及時管理,該收獲的要及時收獲,不要誤了農(nóng)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