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的風俗
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的風俗(精選)
處暑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14個節(jié)氣,交節(jié)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150°。你知道處暑有哪些風俗和特點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的風俗,供大家參考。
處暑節(jié)氣的風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 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 通過出游可以大大提升暗財?shù)臋C會。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在佛教中認為光明是吉祥之物,所以這個事情對于命理的價值在于提升健康運。
3、吃魚宴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而作為普通的人,可以通過吃魚宴這樣的活動來提升自己事業(yè)方面正財?shù)倪\勢。
處暑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秋高氣爽
處暑過后,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
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qū),還有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fā)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jié)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qū),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qū),如果繼續(xù)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jié)束后,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后了。
處暑飲食原則
清熱安神
處暑雖然代表著夏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是這個時候的氣溫還不是那么低,偶爾還是會有炎熱的感覺。另外,秋天剛剛開始,會有一種燥熱的感覺,因此吃點清熱安神的食物是很好的。比如說綠豆、蓮子、糯米以及芝麻等,大家記得要經(jīng)常吃。
少吃辛辣
辛辣的食物不宜多吃,在這個時候如果吃太多的刺激食物,可能會造成上火的情況,秋燥進一步的加重,導致健康受到危害。所以說辣椒、咖喱、蔥以及花椒等食物,大家應該少吃??梢猿渣c高蛋白的食物,對健康會比較有益處。
健脾祛濕
夏天終于過去了,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脾胃不好的問題,在處暑之后,大家可以好好的進行調(diào)理了。建議后期的飲食都要做到清淡,這樣可以幫助健脾。另外還應該注意祛濕,吃點紅豆和薏米、茯苓都是不錯的,太涼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補充維生素
在秋天,可多吃些含有維他命的食物,比如西紅柿、茄子、土豆等,這些食物能補充人體營養(yǎng)從而避免遭到燥邪的傷害。同時,還需要多攝取些堿性食物,比如蘋果、海帶等,這類食物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多喝湯粥
平時不妨多用蓮子、芡實、淮山藥等健脾養(yǎng)胃的中藥煲湯或煮粥服食,如冬瓜蓮子煲老鴨、淮山藥芡實煲、金錢草薏米煲豬肚、赤小豆煲魚湯等都是處暑時節(jié)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