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 中秋節(jié) > 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

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

時間: 芷若1077 分享

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

  我們都知道由于地域文化的影響,形成每個地區(qū)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你知道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你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jié)各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串月”習俗

  對于云南潞西的德昂族,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便會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黎族的“八月會”(“調(diào)聲節(jié)”)

  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diào)聲節(jié)”,每逢此時,各集鎮(zhèn)便會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diào)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就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則選此良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朝鮮族的中秋習俗

  朝鮮族在中秋這天宰牛殺雞,烹煮佳肴,用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餅等節(jié)日食品。松餅是把米面蒸熟后打成粘團,再搟成小片,或把米面和好搟成片;用小豆、豌豆、芝麻、蘇子、栗子、糖等做餡,包成彎月形菱角狀,入鍋蒸熟即可食用。大小如花生,味道似湯圓,別有風味。入夜時分,朝鮮族人用木桿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nóng)家樂舞”。

  阿昌族的特俗習俗

  云南省梁河縣一帶的阿昌族,每逢中秋都忘不了給狗飽食一頓。

  相傳從前稻谷皆自生自長,而且高大如芭蕉樹,人們因此養(yǎng)成好吃懶做的習慣,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蹋掉了。一天,觀音娘娘見人們?nèi)绱瞬徽湎ЪZ食,一氣之下刮起一陣狂風,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們一個個餓地嗷嗷直叫,觀音聽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們把狗攆開去搶谷種吃。一位老人勸阻了大家,并把撿到的幾粒谷種播撒在河邊的田里,從此代代相傳,人們不僅學會了種谷子,還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勞動的道理。為了不忘過去的教訓,也為了報答狗討來谷種的恩德,八月十五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用新收獲的大米煮飯喂狗,而后走親訪友,歡聚娛樂。

  高山族的托球舞習俗

  相傳古代,大清溪邊有對青年夫婦,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魚度日。一天,太陽和月亮突然都不見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長,蟲鳥哭泣。大尖和水花決定要把太陽和月亮找回來。他倆在白發(fā)老婆婆指點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陽的公龍,又用金剪刀殺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龍。然后他們拿來大棕櫚樹枝,把太陽和月亮托上天空。為了征服惡龍,他們永遠守在潭邊,變成了大尖和水花兩座大山。這個大潭,人們就稱它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婦的獻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邊來模仿他們夫婦托太陽、月亮的彩球,不讓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客家中秋習俗

  客家人稱中秋為“八月節(jié)”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其實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坐在那看,都是在皎潔的月光下追逐嬉戲,這時正是他們的天堂。對于吃東西,是有些講究的,往往先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這是華夏祭祀文化的傳統(tǒng),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的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tǒng)的祭祀文化。梅縣客家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會更“乖”,更有福氣,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tǒng)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中秋吃柚子也是有一定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qū)邪的意思;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qū)邪消災的愿望。

  中國各地中秋節(jié)習俗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 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不僅如此,趁著八月十五團圓節(jié),大家多為走親訪友,共享中秋。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 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 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中秋習俗也是花樣百變,如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 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nóng)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jù)守潮州抗 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外國中秋節(jié)習俗

  外國中秋節(jié):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lián)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城市,中秋佳節(jié)無疑是一個吸引游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shù)刂臑豕?jié)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中秋節(jié),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fā)光,將新 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

  在華人的傳統(tǒng)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 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 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外國中秋節(jié):馬來西亞、菲律賓的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出游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nèi)各大商場都 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 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shù)厝A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 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中秋慶?;顒影ㄎ椠?、民族服裝、燈籠和花車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猜你喜歡:

1.中秋節(jié)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的風俗

2.中秋少數(shù)民族各地習俗

3.各民族過中秋的習俗

4.關于中秋節(jié)的習俗100字

366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