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 七夕情人節(jié) > 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

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

時間: 芷若1077 分享

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

  廣東各個地方的七夕習俗也不一樣,你知道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了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潮汕七夕節(jié)的習俗

  潮汕人七月七有“拜公婆”的習俗。這里的“公婆”非指小孩的公公與婆婆,而是指傳說中孩童的保護神。“公婆神”亦稱 “床神”,在南方則稱“公婆”或“公婆母”,有說是指周文王夫婦,因周文王有百子,因此將周文王夫婦當作公婆神進行拜祭,寓意紛繁后代、瓜瓞綿長,祈求小孩安樂易養(yǎng)、吉祥聰明。亦有一說“公婆母”是指宋代潮汕的一位老嫗,因曾救過皇子性命,故被朝廷追封為孩童的“保護神”,因此拜“公婆母”據(jù)說肇始于宋代。此外,還有別的傳說,就不一一臚列。孰是孰非無從考證,但潮汕人將七夕作為孩子拜公婆的日子,不難明白卻有為孩子“乞巧”之意,通過禮拜公婆神,乞望孩子聰明靈巧,活潑伶俐。拜“公婆”的禮品也有講究,多是象征平安幸福的吉祥之物,如石榴花、雞蛋、湯圓等,由此也衍生出一些形象生動的趣諺俗語,如孩子頑皮好動,通常會被說是“公婆拜蟹”,因蟹有“六足而二螯”,因而用來調(diào)侃小孩子手不停來腳不歇,調(diào)皮搗蛋,折騰不止。

  潮汕人為年滿十五歲的孩子“拜公婆”辦“出花園”成人禮,亦多選在七夕這一天。孩童在父母等長輩的守護下幸福成長,就猶如生活在“花園”里一樣無憂無慮,而到了十五歲“出花園”后便開始邁入青年時期了。有孩子“出花園”的人家會宴請族親賓客,而孩子在“出花園”當天則要穿新衣、紅屐和吃公雞頭。這一“出花園”禮俗蘊含了多重意義:一是 “孝悌”,通過筵請族親,讓孩子懂得感恩長輩們對自己的養(yǎng)育與呵護;二是“乞巧”,通過吃公雞頭,寓意獨占鰲頭,寄望兒女成年后能出類拔萃,成為棟梁之材;第三是通過“拜公婆”儀式,“宣告”爛漫孩童時代的結束,必須逐漸學會明白世情俗理。據(jù)稱孩子“出花園”穿紅屐、吃公雞頭習俗,是與明代嘉靖年間的潮州文狀元林大欽有關。少年時期的林大欽家貧買不起紅鞋,只穿紅木屐,一天他路遇一老者,只見老者手抱一只大公雞,將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的上聯(lián)鋪于地上,蹲守等待應對者,聲言誰對出下聯(lián)便可獲贈公雞。當林大欽不假思索對出 “牝羊頷下須”的下聯(lián)時,老者贊嘆不已,遂兌現(xiàn)諾言將公雞相贈于他?;丶液?,林大欽的父母獲悉此事很是欣悅,遂宰煮了公雞,并砍下雞頭給林大欽作為勖勉,以期將來能出人頭地。成年后的林大欽果然高中狀元,于是乎鄉(xiāng)鄰便紛紛效仿,在孩子“出花園”時讓孩子穿紅屐、吃雞頭,經(jīng)一傳十、十傳百,這一“例俗”就這樣代代相傳下來……前幾年,潮汕的“出花園”禮俗被列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至于七夕被潮汕人稱為“走仔節(jié)”,則是指出嫁后生了小孩的女人,都會在七夕當天由丈夫陪伴,帶上“手信”回娘家省親,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之情。

  七夕節(jié)的主要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shù)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nèi),次日看之,若網(wǎng)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nèi),以候結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xiāng)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蛏⑷缁ǎ瑒尤缭?,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猜你喜歡:

1.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

2.潮汕清明節(jié)習俗有哪些

3.潮汕地區(qū)年夜飯習俗介紹

4.潮汕地區(qū)過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禁忌

348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