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水餃的由來
冬至是養(yǎng)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yǎng)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些由來,你都聽說過吧?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yī)。他醫(yī)術很高,不管什么疑難病癥,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贊他是妙手回春的醫(yī)圣。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xiāng),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xiāng)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很難受。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yī)的人很多,他雖然很忙,可是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xiāng)親。他叫他的執(zhí)事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個棚子,盤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藥治凍傷。舍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然后分給來討藥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渾身發(fā)暖,兩耳生熱。
再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愛戴。他告老還鄉(xiāng)后,長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鄉(xiāng)親們的心意來看望他。那年,張仲景身患重病,長沙老人說:長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壽終時葬在長沙。南陽的人哪里肯依?兩下里就為這事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陽地,不忘家鄉(xiāng)養(yǎng)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靈繩在哪里斷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眾人一聽,也不再爭論了。
那年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長沙來了許多人吊喪,并要把他的尸體運到長沙去。遵照他的遺囑,南陽和長沙的人抬著棺材上路了,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忽然斷了。眾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墳。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晝夜不停,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很大。又在張仲景的墳前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yī)圣祠。
張仲景是冬至這天壽終的,又是冬至這天開張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并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民俗】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時節(jié)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
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里不凍耳朵
冬至為什么吃餃子?有人表示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里不凍耳朵。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其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財源滾滾
為什么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有人說,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fā)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fā)財的意思。”
冬至相關文章:
1.冬至是幾月幾日
2.關于冬至文章
4.描寫冬至的詩句
冬至吃水餃的由來
上一篇:冬至吃水餃的風俗來歷
下一篇:冬至吃水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