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6則
家風家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正所謂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我們?nèi)粝虢逃煤⒆?,首先應從我們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家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一:司馬光的家教故事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quán)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yǎng)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jié)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二:吉鴻昌的家教故事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lǐng)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zhàn)升為營長、師長,后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fā)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許發(fā)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fā)給所有官兵。在分發(fā)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fā)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jiān)督?!?/p>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三:錢基博的家教故事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guān),于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彪S后一封信則表示:“現(xiàn)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于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四:梁啟超的家教故事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lǐng)域的專家,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jīng)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tài)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xiàn)堪稱典范。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p>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diào)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辈⒔毯⒆觽兦髮W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diào)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碑斎唬瑢懶沤虒ё约旱暮⒆又?,梁任公沒忘了夸一夸女婿、兒媳。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五:梁 濟的家教故事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薄澳芎镁秃冒?”說罷,梁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xiàn)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著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寬、梁培恕,對于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采訪時,梁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quán)?!边@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梁濟的影響有關(guān),梁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梁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梁培寬考了59分,內(nèi)心忐忑地拿著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八豢戳艘谎?,就又還給了我。”梁培寬說,他后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于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篇六:豐子愷的家教故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nèi)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diào)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蓖瑫r,子女獨立后,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zhì),絕非義務”。
看過" 關(guān)于家教的學問的小故事"的還看了:
2.成功家教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