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冬季養(yǎng)生知識
寒風銜著冬天而來冬季做好養(yǎng)生工作,對身體健康很重要,,此季節(jié)正是人體養(yǎng)藏的最好時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醫(yī)冬季養(yǎng)生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yī)冬季養(yǎng)生知識
預防疾病 冬季氣候寒冷,人身陽氣潛藏于內,容易發(fā)生呼吸道及一些寒性病癥,常見的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關節(jié)炎、凍瘡等。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的失調,使細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時間縮短,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滯或血管梗塞,從而誘發(fā)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癥。因此,在寒冬季節(jié),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fā)作。
調養(yǎng)精神 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外,在神藏于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狀態(tài)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嚴冬之時,木枯草衰,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易患冬季情緒抑郁癥。因此,冬季更要多同朋友聊聊天,保持豁達樂觀的心境,做好心理平衡調節(jié),樹立熱愛生活的情操,使精神振奮。
早睡遲起 《黃帝內經(jīng)》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后再活動。在寒冷的冬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量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能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tài)。
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醒腦提神,鍛煉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晨飲溫水 洗臉刷牙后喝1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還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背部保暖 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fā)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室溫適中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室內溫度過高,就會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發(fā)感冒;室內溫度過低,人長期生活在低溫環(huán)境中易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應根據(jù)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要盡量減少外出次數(shù),如外出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襪。
開窗通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在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緊閉門窗,使得室內的空氣不能及時地流通而污濁不堪,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jié)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jié),天氣晴朗的時候要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多曬太陽 氣候嚴寒的冬季,寒冷容易傷人身的陽氣,而陽光則給人以溫暖,使人陽氣暢達、氣血流通、周身和暢,從而增強御邪能力。
澡浴宜少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傷風感冒,并誘發(fā)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減少洗澡次數(shù),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泡腳解乏 腳是人體之本,它與頭腦心臟都有密切的關系。冬季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腳部凍瘡的發(fā)生,還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冬練有度 “冬練三九”,是御寒保暖、強身健體的積極方法。冬季鍛煉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運動量適當加大,并根據(jù)各人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分別選擇長跑、打拳、溜冰、滑雪等運動。肺開竅于皮膚,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但冬季鍛煉一定要注意掌握一個“度”,不能透支身體的能量。
節(jié)制房事 中醫(yī)認為,腎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房事不節(jié),會損傷腎精,久而久之,累及腎氣,產生精神萎靡,耳目失聰,面容憔悴,皮膚干枯等未老先衰的癥狀。因此,節(jié)欲固精就更值得引起重視。
飲食調攝 冬季飲食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鴨肉、魚、蛋、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鹽,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jīng)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同時還應多食用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皸裂。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更使脾胃之陽氣受損。
適當進補 民間有“冬補三九”的習俗,在此時進補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氣,增強抵抗力,為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冬令進補宜于溫補腎陽、益精添髓的藥膳調攝,如麻黃附片羊肉湯、參附牛肉湯、壯陽狗肉瀝等。需要注意的是,藥補需依據(jù)體質、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補,不可濫補。
中醫(yī)冬季養(yǎng)生膏方
五汁膏
原料組成:蜂蜜、生姜汁各200克,白蘿卜汁、梨汁、牛奶各100克。(選自《經(jīng)驗廣策》)
制作用法:將蜂蜜、生姜汁、白蘿卜汁、梨汁、牛奶和勻并共熬成膏,裝瓷瓶收貯。一日3次,白開水沖服。
方解:此方蜂蜜潤腸通便、滋養(yǎng)和中;梨潤肺止咳;生姜汁祛寒除痰、開胃調中;白蘿卜潤肺化痰;牛奶充液填精、壯胃健脾。合用對老年津虧久咳有非常好的療效,也可作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盡管膏類益處多多,但在選用膏方時宜注意中醫(yī)辨證施膳,對癥施膳。服用膏方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較強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方時不宜飲濃茶、酒類,避免降低藥效或與藥物成分相抵觸。服用補益類膏方要忌食蘿卜。膏方不宜與牛奶同服。膏方啟用后要妥善保管,及時放入冰箱,以防變質破壞。
秋梨膏
原料組成:梨2000克,款冬花30克,麥門冬30克,百合30克,川貝母30克,蜂蜜500克。(選自《本草求原》)
制作用法:將梨削皮,切成塊,用榨汁機榨成汁,備用;款冬花、百合、麥冬、貝母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共3次,合并3次的汁液,以文火煎熬濃縮至稠黏如膏,加入蜂蜜,加熱至沸,?;鸫?,裝瓶備用。每次取出15克,沸水沖泡,每日2次。
方解:此方中的主料梨具有滋陰潤燥、潤肺止咳的功能;款冬花辛溫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百合與麥冬皆有潤肺養(yǎng)陰之功;川貝母善于清熱化痰;蜂蜜潤肺健脾。諸物相合,共奏潤肺止咳、生津潤燥之功。此方可作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桑葚百合膏
原料組成:桑葚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選自《中國藥膳辨證治療學》)
制作用法:將桑葚、百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取液,再加水煮30分鐘取液,兩次藥液合并以小火煎熬濃縮至黏稠時,加蜜至沸?;?,待涼裝瓶備用。每次1~2湯匙,沸水沖化飲用。
方解:膏中桑葚甘酸寒,可滋陰補血;百合甘微寒,可清熱安神;蜂蜜甘平,可滋潤補中。三味共奏滋陰、清心、安神之效。此膏方能改善因用腦過度而引起的神經(jīng)衰弱、健忘、眼澀目脹等癥,補充大腦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提高學習思維和記憶功能。
蜂蜜決明膏
原料組成:生決明子10~30克,蜂蜜適量。(選自《食物本草》)
制作用法:將決明子搗碎,加水200~300毫升,煎煮5分鐘,沖入蜂蜜,攪勻后當茶飲。
方解:方中決明子上清肝火、下潤大腸,蜂蜜善潤腸通便、滋養(yǎng)和中,兩藥合用,潤燥清熱、泄熱通便、滋養(yǎng)和中,其作用平和,可用于老人、產婦津液不足、腸道失潤所致的便秘。
補精膏
原料組成:牛髓、炒胡桃肉、杏仁泥各200克,山藥250克,蜂蜜500克。(選自《宣訂瑞竹堂經(jīng)驗方》)
制作用法:將胡桃肉、杏仁泥、山藥同搗成膏,入煉熟蜜500克,與煉牛髓和勻,入沙鍋內,沸湯煮熬,以瓶盛收貯,每日早晨空腹溫水沖服1匙。
方解:牛骨髓甘溫,可潤肺補腎、益精填髓;胡桃潤肺補腎、補血益胃;杏仁下氣除風;山藥益氣補中,與蜂蜜同用具有補精潤肺、健胃壯陽之功。此方對體倦乏力的中老年人是可以經(jīng)常服用的保健佳方。
中醫(yī)冬季養(yǎng)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