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的高中生觀后感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下面為大家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高中生觀后感,歡迎查閱。
高中生觀后感1
等待著明天,因為明天才有新的希望:等待成長,因為有成長才會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等待成功,因為有成功才能體會到經(jīng)歷失敗后的成功的喜悅。
等待是一種很好的處世態(tài)度,等待青春,等待時間,等待機遇,等……無論等待什么,都有一個等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開心,有人悲傷,有人寂寞。
愛斯特拉岡與弗拉季米爾是寂寞的。寂寞于那個黃昏的大樹下,寂寞于那種苦苦的等待,而這種等待的結果卻是個未知。所以愛斯特拉岡與弗拉季米爾應該悲傷。因為戈多的不來而悲傷,因為饑餓而悲傷,以為寂寞而悲傷。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也應該開心的,因為有彼此的陪伴,因為有彼此的相知,因為友誼呵護善良的光輝。
幸運兒是悲傷的?;蛟S它不懂得悲傷,不敢悲傷,更或許它已經(jīng)沒有了悲傷這一情感。但讓人悲傷于它的麻木,悲傷于它自己的無奈。它麻木得不知疼痛、不知饑餓、不知自尊,讓人覺得可憐中帶點悲憤。
波卓,一個偽善者,一個更應該悲傷的人。豬——是他對幸運兒的稱呼;鞭打——是他對幸運兒最友好的方式。他雙眼失明后,卻未把老爺?shù)纳矸莘畔?,摔倒了,不是自己起來,而是用錢買來一個“扶我起來”!一個資本家勢力的丑陋面孔。他是最孤獨的。
等待是無言的,把那等待者心跳聲無情的放大。
等待是靜止,唯獨那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堅持對于等待,正如輪子對于杠桿,那是支點的更新。夕陽西下,把等待者的人影拉得冗長,延伸到遠方,而戈多真沿著影子走來!
高中生觀后感2
我想我是喜歡安妮的,但有的時候我回主動地拒絕。因為安妮總是給我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內(nèi)心流離失所的荒蕪。然而空洞確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墒呛芏鄷r候我需要一些敏銳細小的疼痛,讓我低空呼嘯而來的麻木。
四維曾說安妮像是一朵水中的藍色鳶尾,有著破碎的激情和精致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安妮的文字總能抽離人們身邊的氧氣,然后直到別人窒息。
這些天來,一直在讀安妮的《素年錦時》,在她陰郁冷艷的文字又一次給我?guī)砹藗诤托√弁春?,我學會安靜。十八年來,我真正意識到我應該做個安靜的人。沉靜、篤定、孤獨、優(yōu)雅、堅定;女童、父親、女子、男子、寫作。她亦多次寫到夢境。這些短句,這些斷章,源自時間深處,抑或盡頭,帶有某種自足的迷戀、神秘,但不乏深刻,頑強保持著清醒、獨立。像是她的囈語,無需回應,無關對錯。
纖細筆觸,有著她贊賞的自控、優(yōu)雅,生出一種質(zhì)樸躍動的力量??此瓶陀^、近如真理,不容置疑,字里行間卻無不是縝密的主觀心緒,應是她對生命的一次次回眸完成的確認。懷著愛與痛楚、歡愉,抽身回望,她看到今生、前世。那聲音悠遠清涼,那畫面凄美寥廓,仿佛荒涼仙境中兀自靜默的樹,她或許就是她心中的那位“植物女子”。
面對那些形式或緊密或疏稀句子,常常只能是無語?!懊總€人的生活,需要一種可以得到內(nèi)心支撐的形式”,作者、讀者皆通過文字的重量完成對內(nèi)心的確認或糾正,殊途同歸,獲得片刻的喘息與寧靜。
落筆有大朵大朵的梔子,言及盛放,又重彩凋謝。——依然是令人心怵神傷的女性氣質(zhì)。在一些文字下劃下一條條灰線,這也是我的確認嗎?
素年,錦時,確是印在紙上的灰燼。我們終憶起它的舊日模樣,我們終識得它的舊日模樣。它曾熊熊燃燒,爆裂如蓮花開放。——大聲,再大聲。
等待末世,接受宿命。
高中生觀后感3
上周看了電影《一輪明月》,講一代宗師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的成長、變化和經(jīng)歷。
“一輪明月”這個名字應該是來自一句禪語: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明月皎皎,是參禪人內(nèi)心明凈空靈的象征。弘一法師一生如皎皎明月,品行、學識都足以照耀千古。
看這部電影時我并沒有太多的感受,甚至有點反感這部電影——我本以為,既然是主角是一個禪師,電影自然要以“禪”為主,少不了傳燈、機鋒之類的。因為去年看過一本書《千古禪燈》,我也期待電影中有自古以來燈錄中大量記載的場景。可是這部電影卻不是我所期待的那樣,而是像一般的電影一樣記錄的他的生活、轉(zhuǎn)變等等。
這幾天有時會想到這個問題,又隱隱感覺到我長期以來一個不太明白的問題似乎與之有關。儒道禪的一些書我都略有涉及,儒家比較實用,道家唯心的思想比較重,我淺涉的禪都重話語間的禪機。這三個特性是不協(xié)調(diào)的,以他們?yōu)橹笇У男袨橐矔泻艽蟛煌6覅s又想從一個統(tǒng)一的角度去理解三者、并指導自己的一些活動。
我之前理解的禪宗是重視言語間隱含的禪意的,比如五祖看了慧能的那首詩就將衣缽傳給他,以后歷代的師徒相承也是通過一句話的內(nèi)涵確定“開悟”的。參禪著之間的語言別人聽來是一頭霧水。難道這是禪的重點么?或許是以前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只是誤解罷了。
回想以前看過的關于弘一法師的書、再想想電影中的事,我能感覺到在他的世界里,禪只是平常之物。他不像古代的一些人浮華地空談道義,而是重品行修為,在平常生活中體現(xiàn)這些。自律、待人等方面他都做得很好。實際上古代的不少有修為人都是這樣的,我管中窺豹、未能識得真面目,注意了禪語而忽視了禪性和禪行。
可以看出,弘一法師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在精進自己佛學修養(yǎng)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因為“看破紅塵”、“憤世嫉俗”而出家的和尚。在出家之后他仍然心懷天下:他支持豐子愷救生畫冊的出版,他積極推動佛學的弘揚,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鼓勵僧眾幫助世人。他離開了妻子朋友遁入空門的確令人難以接受,我就把這看作是他個人的思想追求吧,各人有各人的選擇。
“行勝于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注重說話的內(nèi)涵,更要重視在每時每刻落實到行動中。這就是于格物致知之后的修身、受戒誦經(jīng)之后的持戒、上德不德的表現(xiàn)。
看東西,也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看,不要刻意去看什么或刻意去追求什么。其實,所謂的法眼也只是平常眼、慧心也只是平常心。
影片的主題曲是他出家前寫的《送別》,我也放在這里作為結尾吧: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高中生觀后感4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jīng)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xù)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后。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著,拿著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著,強記著。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仿佛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tǒng)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xiàn)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高中生觀后感5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中。1939年夏天,王二小的家鄉(xiāng)暴雨成災,莊稼顆粒未收,鬧起了災荒。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后去世了,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后來,二小就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蕩,正從狼牙口向范莊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里隱蔽著八路軍的后方機關,還有不少鄉(xiāng)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后方機關受損失,鄉(xiāng)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墒沁@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的進攻,保護后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引向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一進石湖旮旯,山頭上的部隊槍炮聲四起,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墒嵌s被鬼子殺害了。
王二小是個孤兒,從小是黨和鄉(xiāng)親們撫養(yǎng)他長大,他心中牢記黨和人們對他的恩情,他更痛恨日本鬼子,侵略祖國,燒殺搶掠。在危急關頭,他想到的是老鄉(xiāng)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臨危不懼,成功地消滅了敵人。他雖然是個少年,但他同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一樣,意志剛強、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他們那高尚的品質(zhì),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刻骨銘心。
歷史雖已過去,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在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同時,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高中生觀后感6
近日里讀了《彷徨》,讓我深深地感到魯迅先生那種深沉、憤慨,猶如匕首投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復雜心情。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贰ⅰ对诰茦巧稀?、《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夺葆濉冯m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但也表現(xiàn)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同《吶喊》相比,《彷徨》較多的流露了作者當時憂郁、彷徨的情緒,但對于社會的分析和批判同樣是清醒和深刻的。
《彷徨》中有關農(nóng)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命運的?!蹲8!分邢榱稚┑谋瘎⌒悦\,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峨x婚》是魯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表明農(nóng)村婦女的命運并沒有改變?!夺葆濉坟灤┲鴮ι钤诜饨▌萘χ貕合碌霓r(nóng)民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最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是《祝?!??!蹲8!肥恰夺葆濉分械拿?,里面有一個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為一個受侮辱,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中國勞動婦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軌跡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深重壓迫,尤其是精神捶殘?!蹲8!钒涯抗怅P注于農(nóng)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紀初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現(xiàn)實和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兇殘本質(zh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表明在這個社會中窮人無??勺?,無福可言,也表明這社會的冷酷、麻木。而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對這種氣勢,對這一社會的強烈不滿,厭惡以至憤怒。
《彷徨》是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xié)性,又一方面正在“轉(zhuǎn)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導!然而曾被“新文化運動的”所喚醒的青年知識分子則又如何呢?——在這樣的追問下,產(chǎn)生了《彷徨》。在這方面,主要表現(xiàn)了那些從黑暗中覺醒,滿肚子不平,憎憤,然而腦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與牢騷喂哺自己的靈魂,但同時肩負著舊時代的重擔,偏見,愚昧,固執(zhí),虛無思想,冒險主義,短視,卑怯,——這樣的人們。
讀著《彷徨》,我感到一陣陣的痛苦,為那時凄慘的現(xiàn)狀而痛苦,為那時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這痛苦之中,我又為有先生這樣清醒的人們而感絲絲安慰。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鐵肩擔道義”的勇者,獨立潮頭,振臂呼喊,這樣,時代才有希望,歷史的車輪才能向前推。
最新版的高中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最新版的高中生觀后感
下一篇:初中生讀紅樓夢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