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穹頂之下的觀后感400字作文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主持人柴靜從央視離職后進行的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diào)查紀錄片。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穹頂之下》觀后感400字,一起來看看吧。
《穹頂之下》觀后感
剛剛看完這部關(guān)于霧霾調(diào)查的記錄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許久,想了很多。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那個小女孩的回答:沒有看見過藍天,沒見過星星,沒有見過白云……這對我們來說在意味著什么?我們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臨同樣的現(xiàn)象?
霧霾是什么?霧霾有什么危害?霧霾是小于2.5微米的顆粒。當人們把霧霾吸入人體時,人們的死亡率就會隨之上升。當看到一座座城市被霧霾籠罩時,心里在想:那里到處都是飛揚的塵沙和四處飛散的毒氣,我們會呼吸入大量的灰塵,這樣就會得病。據(jù)現(xiàn)在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有五十萬人而吸入大量的灰塵與毒氣而死亡,這真是難以置信。
霧霾從哪里來?大都從工廠里散發(fā)出來,直接排放到了大氣之中,通過呼吸進入人體。這些都怪人們不植樹造林,不嚴格管理,破壞的大自然。再這樣下去,世界將被這可怕的“惡魔”吞噬了。
我們能做什么?這次霧霾調(diào)查報告就是為了喚醒我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自身做起的責(zé)任感。通過《穹頂之下》,柴靜以一個母親的愛心和理性,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切實認知霧霾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減輕霧霾做貢獻。例如:積極參加植樹造林;不焚燒垃圾;不吃或少吃野外燒烤;出行少坐私家車,多步行或坐公交車等。
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就會在不遠的將來生活在干凈的藍天下,還天空一片藍天,給人類一個生存的希望。
《穹頂之下》觀后感400字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yīng)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么?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后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于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zhì)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zhì)煤不經(jīng)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里,每天這么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么多,但他們的城市為什么這么干凈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guān)系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而作為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應(yīng)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400字范文
一邊看《穹頂之下》,一邊寫觀后感。一邊寫,一邊刪。一邊刪,一邊寫。寫到最后,把所有的個人好惡,正反辯論甚至邏輯推演都刪光了。就剩這幾句:
我不欣賞節(jié)目的全部手法,不盲從節(jié)目的所有的觀點,甚至不否認節(jié)目背后可能的政治布局。但是把這些都拋開,我純粹裝成一個外國人,來看和自己無關(guān)的他國的一個這樣的節(jié)目。那么這個節(jié)目算什么?它給一個瘋狂的社會潑了一盆熱水,有的人燙傷,有的人燙醒。雖然從古到今都沒有停止的社會和自然的矛盾還在進行,甚至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更傾向于為了社會的存在不惜毀掉自然——尤其是有下個可行的移民星球可以去的情況下。但是,它就是一盆那么滾燙的水。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qū)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看節(jié)目時候,一直自動腦補著記憶中的《南方周末》 1999年新年賀詞,亂到都沒聽清柴靜在說什么。
這篇賀詞,這是在我閱讀范圍內(nèi),唯一和這個節(jié)目簡直如雙胞胎一樣的作品。它們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它們的存在,已經(jīng)超越了“用處”的格局。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里。
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