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篇
看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篇
看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1
我向來對自己的文筆和思路沒有信心,總是不敢下筆去寫自己心中的一些真實想法和對于一些問題的思考。可是,如果始終這樣,那豈不是永遠沒有機會?我是時候邁出去了!
我時常覺得我的人生到現(xiàn)在已然錯過了很多好電影。我是在前段時間才觀看了《黑客帝國》三部,覺得大有收獲。而今天觀看的《辛德勒的名單》再一次把我?guī)肓松钏?..
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片子,我心里只有三個概念。第一個:中國的抗日神劇(也包括描寫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軍的各種“科幻片、紅片”)。第二個:羅曼·波蘭斯基2002年的《鋼琴家》,第三個就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1993年拍攝的《辛德勒的名單》了。這兩部電影均給我極大的震撼:原來戰(zhàn)爭是這個樣子的。
人的生命在戰(zhàn)爭中是那樣的脆弱,軍隊在戰(zhàn)爭中是那樣的表現(xiàn),人的生活在戰(zhàn)爭中是那樣的情形。這些無不擊打著我的心。我的心在痛、在流血。我從內(nèi)心里詛咒著戰(zhàn)爭,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再發(fā)生。
看完后,我去看了一些與這部電影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以及聯(lián)想到當下的生活。我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油然而生。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不是讓人去仇恨什么,而是讓人去反思戰(zhàn)爭。當我在豆瓣看到他人的部分評論以及現(xiàn)在廣大大陸媒體每天極力推廣神劇進行思想污染的時候,心里無比擔憂。《浪潮》告訴我們,專制離我們其實只有7天之遙。但我看了我們現(xiàn)在能夠在大陸媒體能夠接收到的信息后,我覺得影片所描述的戰(zhàn)爭其實離我們也是不遠的。當我看到身邊、網(wǎng)絡(luò)上每天叫嚷著小日本去死的時候、吵著要去攻打的時候。我心里揪的緊緊地。不管是專制、種族仇恨還是什么的,其實離我們并未遠去。想起野夫老師之前說過的一句話:“因為就在我的童年,我見證了這個國家最無人道的十年,還根本不能談人權(quán)的十年。這十年究竟中國是怎樣一個狀態(tài)?人民是怎樣活著的?官員是怎樣活著的?我們是見證者。因此當今天的網(wǎng)上有一批毛粉,“”粉的時候,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正常的人經(jīng)歷那十年的話,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其人要么是動機太壞要么腦袋太殘廢了。”當中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時候,中國的大陸媒體居然這樣的面貌。他們是居心何在?或者是因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亦是某些人不想讓更多的人去反思戰(zhàn)爭或其它之類事情!更懷念一國兩版的《中國近代史》。
我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的好電影,而不是只能觀看到的某部門或者某人審查、篩選、力推的電影。希望大家可以推薦,或者和我們一起觀看。
看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2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以及一個偉人的故事。
它是一部電影,是一部史詩,是一段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傷與心靈。
辛德勒是個偉人,但他首先是個人,他也有不光彩的地方,有缺陷。他喜歡女人,喜歡金錢,喜歡享樂,就是那么一個實實在在的資本家做了很多人不會做、不想做、也不敢做的事。他曾懇求過另一個資本家,希望他能協(xié)助他救助更多的猶太人,但那個人考慮再三仍舊給他一個“no",不過辛德勒依舊我行我素,靠自己的力量救助了1200個人的性命。
在他救助這些猶太人的過程中,他也曾被軍方打擊過,就因為他曾經(jīng)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親吻了一個猶太女孩和一個猶太女人。后來被黨衛(wèi)軍司令官戈特求情所救下。戈特這個人,可以說他是冷酷無情,但他對自己的女仆海倫情有獨鐘,我覺得他其實是喜歡這個女人的,如果不是這個形勢下有可能他會娶她。在他的家里,唯獨她不需要戴臂章,而且他曾對辛德勒說希望能帶她去維也納和她一起生活,不過這也只是他的一廂情愿,最后海倫還是被辛德勒以一萬四千八百馬克買過去,或許這也是她最好的歸宿吧(我覺得戈特心里可能是這么想的)??死品蚝推绽B夫猶太人居住區(qū)中剩下的猶太人要搬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眼看自己的工廠難以為繼,辛德勒打算收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就在回去之前他又去看望了自己的會計同時也是自己的伙伴史登,也許是史登的眼淚使他動容,最后他接受了史登的建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繼續(xù)開自己的廠子,并且列了一個名單,把自己廠里原來的工人包括孩子全都搬過去。當中女工的火車出了岔子,半途中被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是辛德勒又花了很多錢把他們給救了出來。他們的廠子沒有效益,因為他們造的彈頭達不到軍方的要求,辛德勒就讓史登去買真正的彈頭再賣給軍方,他一直在用自己的錢來維系自己的廠以及工人的安全。直到蘇聯(lián)解放了波蘭,辛德勒的猶太工人都獲救了,他還讓史登把他剩余的資產(chǎn)都分給自己的工人,而自己準備逃亡。這時他的工人自發(fā)的寫了一封信,里面包括辛德勒是如何地救助他們以及全體工人的簽名。另外有一個工人還用自己的假牙來澆灌了一個金戒指,上面用猶太人的希伯來文刻了一句經(jīng)文,意思是“當你挽救了一條生命,你就挽救了全世界”。這時辛德勒激動地熱淚盈眶,他懺悔自己太荒.唐太揮霍了,如果他好好經(jīng)營廠子,他還能救更多人,如果他賣了自己的車子以及他衣服上的徽章(那是純金的),他又可以挽救更多人。但是辛德勒的工人們不會責怪他,他們對他的仁慈深深地感激。
1958年辛德勒獲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頒贈的正義勛章,并被邀請在正義大道上植樹。戰(zhàn)爭結(jié)束時,波蘭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猶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猶太人的后裔。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xiāng)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幸存的猶太人及其后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影片結(jié)束時,是辛德勒的墳?zāi)?,那些在?zhàn)前曾經(jīng)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后裔代表先人走過墳?zāi)?,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
一個人如果有能力決定別人的生死,卻赦免別人,這是權(quán)力和憐憫;一個人如果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卻要承擔生命的風險并且還要附上自己的財富,他最后選擇救助別人并且舍棄自己的財富,這是仁慈和偉大。
看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盡管不是第一次看,可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著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著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圣歌歌聲極其不協(xié)調(diào)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著那段哀傷的過往。特別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與再次出現(xiàn)在運尸車上的對比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lǐng)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jù)粗略統(tǒng)計,約600萬猶太人、數(shù)千萬其他人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
但是這種恐懼卻并非來自于大規(guī)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盡管屠殺對于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yè)式的,就連從區(qū)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zhuǎn)的結(jié)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guān)都無法擺脫助紂為虐這一污點。因為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guān)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zhí)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因為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所以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zhí)行,哪怕有違本性。
可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jīng)??缭街贫ǚǖ慕缦捱m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gòu)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gòu)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jù)《保護德國血統(tǒng)和德國榮譽法》里對于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因為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huán)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可以用于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污點。
的確,當時架構(gòu)于優(yōu)生學基礎(chǔ)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于屠殺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guān)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于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quán)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可以逃避,至少可以選擇不同流合污。
明明知道納粹進行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為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為執(zhí)法者在執(zhí)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為此承擔責任,接受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為營救猶太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guān)在整個納粹統(tǒng)治期間的審判里最重要的缺席者。處于納粹瘋狂鼓吹的優(yōu)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zhàn)爭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難免的。但是就連影片里喜歡拿集中營里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可以從對猶太女仆說“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jié)中感到些許溫情。
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里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溫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對于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劣等民族。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fā)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nóng)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guān)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xiàn)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zhí)行與積極執(zhí)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征,而化身為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對每個個體的人的尊重不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guān)懷,對于法律人而言,它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無論是公平也好,正義也好,最終都必須在每個個體人的身上體現(xiàn),甚至整個司法體系都離不開通過對個體人的適用而建立。
公平、正義、民主這些美麗的夢想如果離開人,也不過只是抽象的詞匯象征。法律也許看起來是冰冷而無人情味的,可是那種對人的尊重卻滲透在法律精神之中,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jīng)開始。正是出于這種尊重,才有了英國大憲章里“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才有了威廉一世與磨坊的故事,才有了三權(quán)分立而筑起的權(quán)力的堤壩,才有了“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才有了程序重于實體的實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伯林到德沃金,從古希臘到后現(xiàn)代,從自然法學派到女權(quán)主義法學,這種尊重都有意無意的表現(xiàn)在幾千年來各種學派不同學說的字里行間。(即使是最殘酷的法西斯法學理論,其殘酷性亦僅對于猶太人而言,普通德國人并為受到太多的暴戾對待。)學習法律兩年了,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最一樣的地方并不在于學到的法律知識,而是感受到的一種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寬容。
我想,對于一個合格的司法人員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法律知識的深厚與技巧的純熟,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當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員都可以秉持這種態(tài)度的話,至少不會出現(xiàn)如此之多的刑訊逼供與佘祥林式的悲劇了。(恕我想法幼稚,因為我也知道許多問題是中國轉(zhuǎn)型時期的“陣痛”產(chǎn)物,無法從根本上避免,但我認為,如果多數(shù)人有著這種尊敬每個個體人的態(tài)度,起碼那些問題在程度上不會那么嚴重,問題出現(xiàn)的不會那么頻繁,至少態(tài)度上會更審慎?!缎恋吕盏拿麊巍返娜诵怨廨x反襯出納粹時期司法的恐怖,提醒我們必須用對生命的愛與尊重去驅(qū)散那些法官黑袍下的陰影。不僅僅對于惡法如此,對待優(yōu)秀的法制體系時,亦當如此,因為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這種尊重的法官極其有可能將制定良好的法律在執(zhí)行里變?yōu)?ldquo;惡法”。
也許這部電影并不是有關(guān)法學的,但那段歷史的厚重卻透過黑白的影像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心,勾起了我們對正義的渴望與希冀,喚醒了和辛德勒一樣的情懷。如同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所說的一樣,“《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回顧歷史、發(fā)人沉思的藝術(shù)效果,我迫切要求你們?nèi)タ纯催@部影片。”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樣被《辛德勒的名單》所感動,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