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寒的月華沉夢歌評
“此生寒影共嗔啖 唯余舊夢似清寒?!苯裉鞂W習啦小編為您分享一篇《月華沉夢》的歌評,歡迎閱讀。
慕寒的聲音總是給人以沉靜的感覺,好像天地蒼茫間只剩下他略低的嗓音輕訴著一個又一個讓人癡醉也讓人瘋魔的音調。這種聲音有一個特質,并非開腔就特別驚艷,而是聽過了他的聲音之后還會感覺有一種綿長的余韻經久難忘。余音繞梁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吧。
于是第一次看到月華沉夢這首歌的名字的時候,大概是春寒時節(jié),第一感覺就是:這種沉靜的歌非常適合頭牌唱出來。月華:愿逐月華流照君。沉夢:此生心事付沉夢。而的確,慕寒唱出了那種感覺,三分癲七分癡。就像文案想要表達的那樣——當為情死 不為情怨。以病書生的口吻,把他內心中滋味繁雜的愛別離,從內而外的描繪了出來。而這個病書生想要表達的,并不是曾經擁有之后的恨憾,而是一種心甘情愿。慕寒通過整首歌想要訴說的,就是那份、當為情死,看淡世間的蜚短流長的心甘情愿??v世人誹我謗我冷眼待我看不穿我,這份苦難對于我而言,也是甘之如飴的。當為情死自當不知其苦。
第一段主歌部分由淺及深,狀若未經意的西風推開入霜沉夢,借月華摩紙上墨痕三分淺深。至于過往,誰說能夠不恨,人生長恨。只是一切的悔憾也止于甘愿。曲子也更是給人以清幽的感覺,好像綿潤的月華鋪灑一地,真正做到讓這個夢“沉”了下來。而這第一段講的便是病書生在嘗盡歡恨之后的種種心路歷程,病書生的癡與癲就在這數(shù)年來的風雨里向我們詮釋了何為情深二字。自古美人不問出處,故身陷風塵不肯問。難免一句人生只如初見,幾年風雨后又是一人,從此苦寒西風與一身病骨為伴。而且這個“病”字,也恰好符合這個困頓而深情之人的形象。并非刻意沾惹病疴,只是甘愿將無人讀懂的心事久付西風,故此難免添寒霜重露于一身。一個病字,不可不謂之精妙。
于是病書生的身影也在苦燭的明滅里漸漸清晰的向我們走來。書生的情懷,書生的心事大概也只能夠借予三寸紙文紓解一二了。筆端無風空帶情,并非筆端留情,而是情留余溫吧。這世上有多少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呢,相逢如此,時至今日的生死相別更是如此。此生雖未盡,不過大概也就這樣了吧。所有的歡恨都給了自己魂夢里的另一個“有情人”。無論這個有情人是否還有緣分赴這場華年。
故事到了這里,病書生已經在數(shù)個無聲的長夜里接受了如練月華的洗濯,已經開始能夠以一種紙扇輕搖微嗔輕嘆的姿態(tài)面對舊情,面對過往了。只不過唏噓是每個看客的權利,并不是每個局中人都有資格也有權利以一種客觀到冷漠的心態(tài)審視以及面對自己的感情的。故而一病不起,故而身鎖風塵。
獨立中宵風露冷。偏卷風塵兩三輪。明滅相襯的燈火中煢煢孑立的身影那么多,孤苦紅塵里身陷相思的那么多人,誰又能記起你?誰又能找到你?在這一場平生里,三千紅塵中,戲子的幽魂又如何再于霜冷月白,闃靜深暗的夜里于你重逢?
又如何來赴這場經年沉夢。
第二段,是以過世的戲子的口吻唱出了他之于這段人生,當然還有這段感情的體味。臺前幕后十年來許是看慣了風月,閱盡了悲歡,故此才云:多得是有情人。只是沒有一段感情對于經歷者而言不是刻骨銘心的。戲外萬般笑他癡,未嘗好過戲里聲嘶力竭歇斯底里的荒.唐愛恨。陳酒陳調,故人前塵,臺上俱是別人的故事,幕后是自己的故事,只是最后自己的故事也變成了別人飲啖當中的紅塵風月。
第二段的主歌的編曲里添加了深情而悲怮的琴聲似有若無的圍繞在戲子低訴的聲音當中,像是給戲子一個情感上的寄托。曲子到這里也好像由清冷的淡月色轉為傾灑的月輝一寸一寸撫摸上一雙人的掌間心上。悠揚而迷醉的琴音長而潤,終于不再是冷淡而凄涼的面對人生,面對情愛;而是以一種甘愿沉淪于這場美夢的心情,來直視早已繞骨而深的情緒。戲里荒.唐十年夢,也不知道荒.唐的究竟是別人的咿咿呀呀,還是自己的傳奇。
才子佳人的故事我們其實早就爛熟于心了,而這首歌盡管以“求不得”為主題借戲子書生之口,表達了為情的一份值得以及一份甘之如飴,盡管難免添了臺上戲里鏗鏘的凡俗之筆,但還是以他獨特的清冷以一種別樣的方式直擊人心。所幸我們沒有錯過這場清冷優(yōu)美而又殘酷凄冷的月華而下的盛筵。
我總是覺得,慕寒的聲音一直都不是以第一印象長存于每個聽者的內心當中的。他的聲音里有一種更有韻味的東西,需要幾遍甚至幾十遍的斟磨聆聽才能撬開內心,像圓潤而深沉的鈍器,經年春秋里,不知道在哪個不設防的地方剛剛巧便就淪陷成了一片的豁口。不經意間將你的心神磨得碎碎的,所以他的聲音,不僅是需要細聽,還需要時間上的常聽,才能逐漸領會蘊含在聲音里的那么多的感情。這首歌也是一樣,游離在戲子病書生的嗔愛當中情感拿捏恰當,收合自如,也是基于這首歌的感情有了一個正確的把握吧。而我想,慕寒這么溫柔而清冷的聲音在每個月華如霜,好夢如酒的長夜里,想要對大家傳遞的,不僅是一份癡癲,一份甘愿,應該還有著如許的深情吧。
古龍講過:自古多情空余恨。自此,也就做個無情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