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師家訪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教師家訪心得體會范文1
今年“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的深入開展如一縷春風吹進千家萬戶。家訪是溝通教師、孩子和家長心靈的橋梁,通過家訪可以讓孩子和家長都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牽掛和關心,寄予的厚望。特別是平時我們關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他們覺得溫暖,興奮、欣慰:原來自己也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老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
家訪帶給我們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現(xiàn)將我的家訪工作總結如下:
一、通過家訪能讓老師全面了解孩子,與家長達成共識。
學生及家長始終如一的信任老師,在信任的基礎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師都可以從家長或學生的口中準確地知道。這樣,一方面老師可以時刻提醒家長平時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師針對家中的要發(fā)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后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要對學生的在校的情況作正確的評價,對學生的優(yōu)點多夸獎,讓學生在家長面前感到自豪,增強學習的信心。不能對過失大加評論,更不能在家長面前對學生進行告狀式談話,要善意的提示家長,教會家長用心管理學生。
家訪工作?!皥笙病?,可以為后進生的轉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這樣家長就能正確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學校的真實情況。如果在家訪時,當著學生的面指責其過錯,會對學生造成傷害,形成逆反心理,對以后的管理帶來不便。
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于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
我家訪的對象主要是后進生,對于他們,我選擇了“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今年班上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較粗野,不服老師,愿意和學生動拳頭。我多次和家長反映這一情況,但“棍棒教育”不但無效,還產生了抗拒心理。
針對這種情況,我改變了方法,利用時間去尋找這個后進生的閃光點。我從他身上找到了積極的有利于轉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進行了家訪。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學生,家長很吃驚,他說從來沒聽過孩子的好話。學生也非常感激,臉上有了笑容。時機成熟,和家長一起談了督促孩子復習功課的方法,并鼓勵學生認真迎接期中考試。
在我的鼓勵下,他的課堂表現(xiàn)有了明顯的改善。幾年來,我接觸的后進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鼓勵、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huán)境中盛開,并結出豐碩的果實。
二、家訪能教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避免孩子問題的產生。
家訪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fā)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多年的經驗,讓我認識到,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lián)系,雙方只有同心協(xié)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
我班有個學生,最近卻出現(xiàn)了成績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見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況: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家庭非常拮據。因為母親讀書比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試成績一旦沒有考好就對他非打即罵,他的壓力好大,對學習沒有太多的信心,這個學期成績一直不夠理想,長此惡性循環(huán),成績明顯退步。
我耐心做家長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對兒女的教育方法不對。一兩次沒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責怪,要對他多加鼓勵,幫助他建立學習的信心。長達三個小時的交談,終于說通了家長?;氐綄W校后我從生活上、精神上關心這個男孩,他深受鼓舞,積極學習,他的母親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惡狠狠的打罵了,終于成績有了起色。孩子也開朗起來了。他媽媽笑了。家訪讓我走進學生心里,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同時教師注重進行家訪,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還能協(xié)調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老師去家訪,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學生在學校如何表現(xiàn),在家又如何,老師可以根據這些情況對癥下藥。在家長、學生、教師三方面對面的時候,這種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師生間產生信任感,溝通就進入了良性的快車道。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經長時間的接觸后發(fā)現(xiàn),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讓孩子做,甚至學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長一手包辦,只要孩子開口沒有不答應的。這樣的學生在學習、勞動等方面都表現(xiàn)得比較懶惰。通過對學生的家訪,使家長的某些觀點悄悄的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從而使家庭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化為另一種教育行為,它與學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此外,家訪時,我也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tài)、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變地調動訪談方式和內容。教師親自上門家訪也能讓孩子們從心里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往往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他們往往存在自卑心理,這樣的孩子能把老師迎進家門作客,他們視之為“榮耀”,而因這種“榮耀”能有效地激發(fā)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尤其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動力決大多數首先取決于對老師的喜歡。
一旦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1、留守兒童的問題仍然是學習工作重要的一環(huán):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管教,長輩的寵愛使得學生心理放縱;2、單親孩子家庭的問題:來自單親家庭,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理有陰影,這些都對教育工作增添了難度。3、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yǎng)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tài)度、行為等方面表現(xiàn)出挑三揀四,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
總之,家訪也給我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我們的家長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因此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自然對老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時真的要多鉆研,多學習,不要辜負家長、孩子的希望。
尤其是初中的學生,正是思想與行為習慣波動最大的時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取得好成績更為重要。雖然在走訪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覺得是有意義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高興樣子,很有幸福的感覺……
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把家訪工作作為我教書育人的必修課,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中學教師家訪心得體會范文2
根據學校的安排,為期兩周(第七和第八周)的家訪已接近尾聲。我、徐建常老師和馮品品老師對初三(2)共58人進行了家訪,以區(qū)域劃分,從花廳(附近有梁圍、朱圍等)到后街,從小市到附城,從松崗到后崗,逐個學生家訪,晚上十點多還穿梭這些地方的大街小巷,雖然有時候疲憊不堪,但也樂在其中。
這次家訪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老師及子女在校情況為主要目標,希望在此基礎上得到家長對學校、老師的認可,并能提出好的建議或意見,讓學校發(fā)展的更好。經過家訪我們知道了,只要讓家長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被老師關心的,是愛孩子的,老師也在關注孩子的任何舉動,老師的一切行為都是著眼于孩子的持續(xù)發(fā)展等等,即使你沒有華麗的詞語,家長對老師所說的話也會感興趣,同時也會了解老師所做出的努力的。
家訪讓我更了解學生和他們的父母。通過這次家訪,讓我深刻理解外來民工的艱辛和淳樸。他們大部分是湖南來的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接受比家里更好的教育,讓孩子有個更美好的前程。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日日夜夜的操老,為生活奔波。
他們沒有時間管孩子,加上他們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有想幫孩子的希望可力不從心。所以他們比希望寄托在學校,寄托在老師身上。我感到自己的教書育人的負擔更重了,同時也會去努力做好。他們的淳樸和熱情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大多數家長見到我們都笑逐言開,熱情款待。其中有位家長早早就燉好上等的雞,等待我們的到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重視。
通過家訪,我還了解了家長們的擔憂與期盼。有些家長由于忙于生計,很少能與我們老師面對面交流,對于學校的教育現(xiàn)狀、教育問題有疑惑的,對于他們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在校的一些情況,我都能夠及時說明與解釋,盡可能讓家長理解,并有意識地把更多的信息傳達給家長,讓他們對學校有個較全面的正確的認識,以促進學生的教育和學校的發(fā)展。
如江啟秋,爸爸是出租摩托的,每天中午都會來學校接孩子回家,和我見了面也只是打個招呼就過了,從沒向老師了解過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xiàn)。通過這次家訪,我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家長的期望值也不現(xiàn)實,與家長溝通后,家長也調整了對孩子的定位,以及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
除了以上的體會,我覺得家訪要講究交流的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要在常家訪時盡有可能應讓學生在常老師、家長、學生在一種平等,互信,輕松的氛圍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于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準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2、注意交流方式。家訪時主要對象是學生家長。因此,家長對老師的家訪是否采取積極合作態(tài)度,直接決定著家訪的效果。首先,家訪時教師應注意儀表形象,力求語言樸實誠懇,舉止大方。消除家長對老師的戒備心理。
談話開始,避免單刀直入,可先圍繞一些家長感興趣的話題聊上幾句,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談話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談話氣氛,力求達到與家長產生共鳴,取得家長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題,向家長了解、介紹學生的情況。同時,由于家長的職業(yè)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yǎng)、性格脾氣各不相同。作為老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3、多鼓勵表揚、少斥責批評。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時,教師就要發(fā)自內心地進行贊揚,由衷地表示祝賀,并通過家訪的形式告訴家長,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學習就會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會更家進步。
同時,家長也會分享孩子的快樂,會更加關注孩子,關注學校。同時,批評對于有錯誤的同學也是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育者應善于發(fā)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有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
4、要全面評價學生。最差的學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全面評價學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個問題就下死結論,特別是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應多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zhí)一詞,互相指責。
5、多引導啟發(fā)。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宰牲節(jié),啟發(fā)他們說出心里話;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最后,家訪后,要及時對學生加以督導,這是家訪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能多數教師家訪后,對學生不聞不問,認為家訪回來就意味著完成了一項任務。這是錯誤的。可以說,這樣的家訪反映在學生身上的效果不會理想。
因為家訪必定引起學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動,學生心理正在進行著“積極思想”與“消極因素”的對抗,正急需外部動力的輔助,以達到思想上的凈化和改良。為了鞏固家訪效果,教師可采用學生監(jiān)督和老師疏導相結合的方式,輔以榜樣示范、正面激勵等措施手段,對學生的行為給予公正的評價。及時采取談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防止學生錯誤行為的發(fā)生。
總之,家訪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互相交換意見,也有助于達成共識。因此我們要用心地做好每一次家訪,為孩子的明天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