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讀書心得5篇600字
《左傳》記載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角逐以及各類禮儀規(guī)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立法金石、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諺語等。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參閱。
左傳讀書心得1
一個暑假都在研讀《左傳》,只因為對這段歷史不能條分縷析,確切地講是不太熟悉。這段時間是中國文化大繁榮的萌芽發(fā)展期,我卻知之甚少,所以總想了解一些概況。書籍很難讀,文言詞匯太生澀,人名地名國名多而雜亂又離奇古怪,每一個段落都得硬著頭皮去反復咀嚼,玩味。因為是編年體的,每一個年代發(fā)生的事又不連貫,讀完一部分,腦子里沒有清晰地脈絡,沒有完整的情節(jié)。只好先放下書,到網(wǎng)上去搜索有關這段歷史的電視劇。還好,有一部1996年、1997年拍攝的《春秋列國》,包括春秋篇、戰(zhàn)國篇共62集。我對照著書全部看完。終于把春秋戰(zhàn)國這段歷史粗略的穿成了一串項鏈。
最讓我傷感的是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墳墓鞭尸的情節(jié)。一個只有家仇不顧國恨的人留下了永遠的的凄惶,成功換來的是最大的失敗,最大的痛苦。讀歷史讓我明白:沒有勝者!齊桓公看似勝利了,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何等威風,卻在饑渴中悲慘死去?;腹篮螅姽用τ跔帄Z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議下發(fā)喪,其時,桓公之尸已腐爛不堪,蟲蛆爬出戶外,惡臭難聞。齊國霸業(yè)隨之衰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何等英明大膽的改革使趙國國富兵強,強大的秦國都非常震驚??墒呛髞碲w武靈王一個人被困在沙丘宮,沒有人給食物,也不給水。英雄末路的趙武靈王餓的只有在宮里爬樹掏鳥窩,他居然堅持了很久。三個月后,趙武靈王被餓死。
吳國暫時勝利了,使越王勾踐忍辱卑躬屈膝,臥薪嘗膽,最后卻自縊而死。
在歷史長河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仁者如鮑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贏得另一片艷陽天。最愚蠢的莫過宋襄公,戰(zhàn)爭中講仁義,不攻擊過河的部隊,不攻擊沒有列好陣的部隊,最后幾乎命喪黃泉。豈不知“春秋無義戰(zhàn)”。
讀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讓我更深刻地體味到了社會的弱肉強食,各個時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罷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猙獰的面目往往被溫情脈脈的面紗所掩蓋。
左傳讀書心得2
左丘明的《左傳》作為中國最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它代表了先秦文化和文學的最高成就,晉代學者賀循稱之“史之極也”,宋代學者呂祖謙稱之“接三代之末流,《五經(jīng)》之余派。學者茍盡心于此,則有不盡只用矣?!弊阋钥梢娖鋵笫喇a(chǎn)生的深遠影響。
《左傳》的史料價值是非常巨大的。記載非常豐富,記載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很多諸侯的治國霸業(yè)。所以《左傳》是我們了解先秦時期的列國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特別是詳細記載了諸侯、王室之間的明爭暗斗,這些資料都曾作為后世史學家們的原始參考,如司馬遷和班固等著《史記》和《漢書》的時候,都以《左傳》為原始材料整理,《左傳》的史料價值是得到公認的,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這部史學上第一部編年體形式的書籍,拓寬了我國史學發(fā)展的長河,開創(chuàng)了先河。值得一提的是,《左傳》中記載的戰(zhàn)爭非常之多,多達四百多次,其中不乏一些膾炙人口的典故,如城濮之戰(zhàn)、鄢陵之戰(zhàn)、殽之戰(zhàn)等,戰(zhàn)爭的時間,背景,起因,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等都記述的非常詳實。更值得稱道的是左丘明對于戰(zhàn)爭始終抱著客觀的態(tài)度,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做到了不偏不倚。我想這些經(jīng)典的戰(zhàn)爭也是后世兵家早期研究的對象吧。
我們可能太注重《左傳》的史料價值,而忽略了其文學價值。其實,《左傳》的文學性同樣不容小覷。他能將那么多雜亂的歷史事件有條不紊的敘述出來,并且對于歷史中人物個性的描寫也非常突出,生動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蹲髠鳌芬埠芎玫膫鞒辛丝鬃拥娜寮宜枷?,一直以來認為這是對《春秋》的最完美的注解,“民本”的思想顯得尤其突出。
它是我們文明古國的文化瑰寶,歷代的學者們將其與《史記》并稱,不是不無道理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部“歷史散文”的魅力。
左傳讀書心得3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書櫥,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語文書,一時興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來,讀到其中《左傳》的《鄭伯克段于鄢》一文,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yǎng)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苯K于,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于成熟了,莊公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之心,并為之“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當然是設置的圈套),培養(yǎng)之,引導之,令其事發(fā)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難怪有人評說,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lián)系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頗有感觸。某些調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么愿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干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里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或曰,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于也有那么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但我竊以為“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尚師德”,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對于班中一些頑劣調皮的學生,盡管有時明知有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jīng)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于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愿管不愿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于同伴的本領?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們的師長并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yōu)猷嵡f公?
鄭莊公其人,學生莫愛,老師莫學。
左傳讀書心得4
《左傳》作為史,在那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時代,所記錄的多是禮樂征伐;作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義”。
“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滕文公·下》)
撇開《春秋》是否為孔子所作不談,這里只是希望證明在《春秋》《左傳》文字的背后存在著一種思想理念。誠然,“以《春秋》為褒貶者,亂《春秋》也”。但史官記錄時所秉的原則必然體現(xiàn)了其時代的價值觀。比如《左傳》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寫不是可錄入《烈女傳》的“好女”便是亂倫敗德的劣女。再比如《左傳》中對管仲知禮的不斷描寫。當然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鄭伯克段于鄢”。
那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正因這樣的時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無情,“趙盾弒其君”的描述曾讓我感到戰(zhàn)栗,史筆無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戰(zhàn)栗過后,不禁為其熱情所感動。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與信念,很難讓人無動于衷。在風云變革的社會,堅守著自己的職責,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這種信念,微弱但固執(zhí)的守望著他們心中的大義。他們在寫下“君子曰:……”,內心平靜否?寫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時,是否感到苦澀和自我感動?
“南史氏”一段讓人熱血翻滾。突然覺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種殉道者的形象。他們沒有力量去改變什么,也不能許諾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們的悲哀是時代給予的??鬃右矠橼w盾可惜,嘆其“亡不過境”,可見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在當時漸力不從心。宋襄公留給我們的便是那個已逝時代的背影。如今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可笑,不知歷史的車輪要踏碎多少執(zhí)著的心。
這些在今天看來,很能引起讀者的感觸。--十年將傳統(tǒng)的根斷了,亦將五四以來西學的根斷了。塊塊傷痕揮之不去,中國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終極追問的沖動沒有了,公正道義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識淡漠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面臨著信仰缺失的危機。這要修復,絕非一兩本《左傳》就能解決問題的。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貶善惡,欲以其仁義禮智信來匡正社會倫理綱常秩序,此中大義是值得借鑒的。
有人或許會問,泱泱大國風范,這傳承了五千年的難道不是文化么?,若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解釋,文化一直存在,甚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會將我們新吸收的外來知識摧毀,只余下當時的激動或新奇。若從狹義上來說,這種文化在今天“拿來主義”的大潮下,已淪為一種工具。
文化同科學技術一樣需要進化。中國社會的確需要尋根,需要溯本,但這絕非簡單的回歸傳統(tǒng)。
今天的人們所面對的困境與過去不同。古人“感慨所寄,不過盛衰”,而今人是以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來面對世界,他的孤獨感、空虛感,他的壓抑并不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所能夠緩解的。
重塑價值體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價值體系應當是一種關心個體生存狀況的思想,它應當是一種給與人應對苦難的力量和信仰。當人們心懷一種信仰時,盡管無法改變世界,但世界終究是不一樣了。
懷揣春秋大義,《左傳》中這些可敬可愛的史官的努力,雖沒能改變社會,守住漸漸消逝的三代之禮,但卻給那個激蕩時代添上一抹不變的原色,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讓我們迷茫時,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樣,或者單純的感動。
左傳讀書心得5
《左傳》作為史,在那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時代,所記錄的多是禮樂征伐;作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義”。
“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洞呵铩罚熳又乱??!?《孟子·滕文公·下》)
撇開《春秋》是否為孔子所作不談,這里只是希望證明在《春秋》《左傳》文字的背后存在著一種思想理念。誠然,“以《春秋》為褒貶者,亂《春秋》也”。但史官記錄時所秉的原則必然體現(xiàn)了其時代的價值觀。比如《左傳》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寫不是可錄入《烈女傳》的“好女”便是亂倫敗德的劣女。再比如《左傳》中對管仲知禮的不斷描寫。當然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鄭伯克段于鄢”。
那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正因這樣的時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無情,“趙盾弒其君”的描述曾讓我感到戰(zhàn)栗,(m.lz13.cn)史筆無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戰(zhàn)栗過后,不禁為其熱情所感動。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與信念,很難讓人無動于衷。在風云變革的社會,堅守著自己的職責,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這種信念,微弱但固執(zhí)的守望著他們心中的大義。他們在寫下“君子曰:……”,內心平靜否?寫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時,是否感到苦澀和自我感動?
“南史氏”一段讓人熱血翻滾。突然覺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種殉道者的形象。他們沒有力量去改變什么,也不能許諾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們的悲哀是時代給予的??鬃右矠橼w盾可惜,嘆其“亡不過境”,可見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在當時漸力不從心。宋襄公留給我們的便是那個已逝時代的背影。如今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可笑,不知歷史的車輪要踏碎多少執(zhí)著的心。
這些在今天看來,很能引起讀者的感觸。--十年將傳統(tǒng)的根斷了,亦將五四以來西學的根斷了。塊塊傷痕揮之不去,中國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終極追問的沖動沒有了,公正道義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識淡漠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面臨著信仰缺失的危機。這要修復,絕非一兩本《左傳》就能解決問題的。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貶善惡,欲以其仁義禮智信來匡正社會倫理綱常秩序,此中大義是值得借鑒的。
有人或許會問,泱泱大國風范,這傳承了五千年的難道不是文化么?,若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解釋,文化一直存在,甚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會將我們新吸收的外來知識摧毀,只余下當時的激動或新奇。若從狹義上來說,這種文化在今天“拿來主義”的大潮下,已淪為一種工具。
文化同科學技術一樣需要進化。中國社會的確需要尋根,需要溯本,但這絕非簡單的回歸傳統(tǒng)。
今天的人們所面對的困境與過去不同。古人“感慨所寄,不過盛衰”,而今人是以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來面對世界,他的孤獨感、空虛感,他的壓抑并不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所能夠緩解的。
重塑價值體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價值體系應當是一種關心個體生存狀況的思想,它應當是一種給與人應對苦難的力量和信仰。當人們心懷一種信仰時,盡管無法改變世界,但世界終究是不一樣了。
懷揣春秋大義,《左傳》中這些可敬可愛的史官的努力,雖沒能改變社會,守住漸漸消逝的三代之禮,但卻給那個激蕩時代添上一抹不變的原色,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讓我們迷茫時,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樣,或者單純的感動。
左傳讀書心得5篇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