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 > 孟子的讀書心得

孟子的讀書心得

時間: 金蘭905 分享

孟子的讀書心得

  你知道孟子的讀書心得是怎樣的嗎?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孟子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的讀書心得篇一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國的影響是達數(shù)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限于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于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舍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那末此“仁義”還有永恒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一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xiàn)多么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jīng)?;U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余。

  當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舍本逐末而要動態(tài)、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干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于隨時浮現(xiàn)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氣概。這點即注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fā)揮才干的舞臺則必能成一王業(yè)的大人物也!

  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污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xiàn)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chuàng)業(yè)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當今社會形勢風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后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孟子的讀書心得篇二

  只讀《論語》是不夠的,還要多讀古人、圣人留給我們的精髓思想。

  讀臺灣學者傅佩榮的《孟子的智慧》,是為了在孟子的思想里找尋自信的快樂。引用傅教授的一句話,“現(xiàn)代人最重要的不是快樂嗎?現(xiàn)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信嗎?那么,為何不向孟子請教呢?真正的快樂不是源自外在的成就,而是來自內(nèi)心的真誠。”學習孟子,可以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進行自我成就的修煉之旅。在這一過程中,自信的快樂就會泉涌而出。

  孟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足夠真誠,就能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一種自我要求的力量,并能督促提醒自己去努力完成他應該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總稱為“善”,其內(nèi)容是需要教育來界定的。所以,人們在接受教育后,始終會以真誠的態(tài)度面度自己的責任,勇于實踐,擇善固執(zhí),最后止于至善。

  教育這件事。誰有資格當老師?四點要求。

  第一:要自我修煉。

  第二:要開拓心胸。

  第三:要知行配合。

  第四:要有教無類。

  自我修煉:當然很重要,好老師要用自己覺悟的道理去讓別人覺悟。兩點:1、要廣博得學習攝取知識,把學問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2、要詳細的闡述。把自己領悟的道理,學到的知識,清楚完整的表達出來。

  開拓心胸: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到東山上,魯國變小了,登到泰山上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孟子說:“故觀滄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而難為言,”看見了大海,就不會被別的水所吸引,在圣人的門下學習過,就不會被別的言論學說所吸引了。老師和學生一樣要開闊心胸,老師要比學生更用功!否則,幾年后,就沒有材料可發(fā)揮了。

  知行配合:知識要與行動配合。講的是言行身教的重要,理論與實際一致。

  有教無類:先生開設課程,只要是誠心來學的,都接納,學生中途離開也不追問。

  其實,孟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名偉大的政治家,只是,孟子的一生是飽受委屈的,他的偉大的才能未能被當時的國君所引用,甚至,兩千多年來,孟子被當時的人們,乃至被后世一再誤解、誤讀!

  因為,對“仁、義”的追求,對人生價值的終極追求,所以,孟子現(xiàn)在被我們所理解,所推崇,所喜愛!亞圣孟子的一生是偉大不朽的,他把儒家的思想與精髓完整清晰的著書立作,流傳后世!

  孟子的讀書心得篇三

  說實話,我對《論語》的刻板印象并不好:零散的只言片語,初讀者無法很快在腦海中建立嚴密的自閉邏輯體系;甚至有些時候,我會直覺地感到有些部分是不自洽的,需要靠自己去加以主觀的判斷。即便是背語文版教材《論語選讀》的時候,作者刻意將同屬的言論歸納至一課或幾課內(nèi),我還是感到許多言論十分突兀,無因無果,難以接受。但當我寫下「論語」這兩個字的時候,分明又感覺到了無力承受的千年積淀的歷史重量。

  如同我這種不了解儒家,不了解孔子的人,未曾設身處地的去思考感悟的人,往往會覺得,一個擁有「萬世師表」圣名之人已超過人的范圍;孔子被神化,變成了一個干枯的符號,變成家家戶戶墻上掛的、門上裱的孔子像,變成課本上日日需要背誦的「子曰」。仿佛只要說出他的名字,任何不值一提的小事都能套上一圈光環(huán)。這個到處碰壁的理論家,恐怕自己都沒有想過會在千百年后得到這樣的尊榮。有人說:「一個由政治的需要而提倡的所謂正統(tǒng)的思想,是值得我們?nèi)岩伤膬r值的。或許這是因為董仲舒在「獨尊儒術」的時候?qū)θ逍g進行的一些改造,是為了朝廷的統(tǒng)治,為了政治的需要;但我難以接受這個因此就否定儒學的觀點。教材《論語選讀》的前言說得很明白:「既要分清孔子思想的進步方面與保守方面,又要分清「原生」的孔子與后人「改裝」的孔子,還孔子以本來面目?!?/p>

  我能感受的到,在「永不復返的人類童年時期」,孔子是那么一個真誠如孩子、充滿魅力的活生生的人。在古代,在落后的物質(zhì)生活中,人們的精神是那樣的豐富。一個陌生的人遇到另一個陌生的人的態(tài)度,在自然里,在本真中,是符合孔子宣揚的「忠恕」和「仁」的觀念的。他所倡導的道德觀和一些廣為人知的言論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說沒有他,我們照樣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但是僅僅知曉是永遠不夠的,他也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些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實踐起來卻總是會遇到主觀意念和客觀言論的阻撓??鬃拥恼軐W是徹頭徹尾經(jīng)世致用的哲學。

  面對這個世界,他站出來,倡導的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應該使自己向一種理想人格趨近。孔子將之定義成為「君子」。通過強調(diào)人的修身與自省,孔子宣揚當一個君主的自我修養(yǎng)達到完善,那么他的權力就可以通過最和平高貴的方式來保證。這不得不說是天真。后世雖然拜孔子為「萬世師表」,卻沒有多少君王會忠實地按照他的原意去經(jīng)營自己的天下。盡管如此,孔子的人格理想并沒有被輕賤,在當今社會的道德和價值標尺重重圍繞下,謙遜淡定博學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始終被我們所向往。

  無論現(xiàn)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nèi)绾蔚陌侔沲遘k,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jīng)作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xiàn)在人們的舉止行為中。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的轉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shù)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1959年,BBC采訪伯特蘭·羅素時所問的最后一個問題:「假定這段錄像,將被我們后人看到,如同死海古卷一般,在一千年后被人看見,您覺得有什么該對他們那一代人說的呢?有關您的一生,以及一生的感悟?!顾卮鹆藘牲c。第一點有關智慧:「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么,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么。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認為人們相信了、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么才是事實。」第二點有關道德:「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們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們就必須學會這種寬容和忍讓。因為它們對于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xù),是至關重要的?!拐侨绱恕<幢阒挥形迨甑目缍?,社會差異已如此巨大;何況是一千年這樣足夠改變世界的跨度。

  只希望一千年后人們談論孔子時,會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182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