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
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精品3篇)
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精品3篇)】,供你選擇借鑒。
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篇1
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先進共產黨員事跡讓我深刻體會到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是思想作風之源,思想作風是黨性修養(yǎng)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遠流長。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名黨員,如何進一步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要體現在勤奮學習上,黨性修養(yǎng)是增強黨性、保持黨的先進和純潔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現實需要。只有通過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才能打牢思想基礎,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真正做到大是大非不糊涂,堅持原則不動搖,永葆共產黨員本色。
要體現在廉潔自律上,工作中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絕不能以工作之便去謀取私利,絕不能拿原則去做交易,更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做到不徇私情,自覺接受方方面面的監(jiān)督,帶頭做令行禁止的表率,帶頭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使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昂揚銳氣、蓬勃朝氣,秉公辦事。堅決抵御腐朽沒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純潔社交圈、凈化生活圈、規(guī)范工作圈,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要體現在為民服務上,黨性修養(yǎng)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性修養(yǎng)的重點有所不同。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圍繞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多辦實事、多解難題;要心系群眾,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難,做群眾的“貼心人”。
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發(fā)黨員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工作姿態(tài)上爭先恐后,精神狀態(tài)上勇當先鋒,品德上先人后己,才不愧對入黨誓言。
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篇2
長征路上,最珍貴的夢想是信仰。提起黃文秀,為何首談信仰?因為信則堅定,仰則追尋。正是她把“堅定”留給了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所以才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離開大城市選擇“泥濘”;正是她把“追尋”留給了擺脫貧困的事業(yè),所以才在青春正盛的歲月主動申請扎根基層。也許黃文秀的內心里有許許多多的夢想,但這些夢想中最珍貴最耀眼的是她堅定追求的信仰--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
長征路上,最精彩的奮斗是改革。農村隨改革而興、歷改革彌強。為了闖出一條新路,扭轉百坭村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民增收難、集體無收入、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率高的困境,黃文秀“軟硬兼施”,她一手抓硬實力,改革試點“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銷模式發(fā)展本土砂糖桔產業(yè),提高果農種植技術,發(fā)展農村電商,促進“產銷一體化”;另一手抓軟實力,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以鄉(xiāng)風文明紅旗村、文明家庭建設、善行義舉光榮榜為切入口,激發(fā)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久久為功迎來了百坭村“拔窮根”“鋪富路”的曙光。
長征路上,最疾馳的腳步是堅持。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不等于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百坭村貧困發(fā)生率從22.88%降至2.71%的數字仿佛在訴說著黃文秀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毅力和定力。她一直在疾馳,一直在奔跑,扶貧日記里一幅幅“貧困家庭分布圖”是她“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擔當,村民嘴中“難纏的女娃娃”是她“向下生長結窮親”的日常,村屯路旁“1.5公里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17盞路燈”是她“執(zhí)行政策不走樣”的勛章,她用“堅持”照亮著兩萬五千里扶貧路上的每一段車轍、每一個腳步。
長征路上,最美麗的青春是奉獻。黃文秀在大四的一份試卷中寫道:“我認為徐本禹的人生價值選擇是正確的,他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學習”。筆者曾有幸與“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同處共事,從黃文秀、徐本禹的身上我們看到--原來有一種青春叫奉獻。她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不通高速公路的窮縣城,奉獻給了群山環(huán)繞道路崎嶇的百坭村,奉獻給了曾懷疑過她來“鍍金”的村民,奉獻給了195戶原本素不相識的貧困戶,卻唯獨把“吝嗇”留給了剛剛做完癌癥手術的父親。她把牽掛和責任留給了大水來臨前的山村,卻唯獨把自己的生命“忽略”在山洪肆虐下的小道。
大江茫茫流日夜,慷慨前行歌未央?!拔男銜洝钡乖诹嗣撠毠缘摹伴L征路”上,這一刻青山不語,蒼天含淚。愿同為全國20萬名“第一書記”、70萬名駐村干部的我們,好好珍藏她長征路上的“四宗最”,擦干眼框,收拾行囊,迎著朝陽,奔赴理想,堅定走在她長征路的“延長線”上,去征服一個又一個“婁山關”“臘子口”!
黃文秀事跡報告心得體會篇3
“第一書記”黃文秀在從百色返回樂業(yè)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將30歲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對于人生而言,30歲正是擺脫稚氣、心懷壯志、舒展才華的黃金時節(jié),而黃文秀義無反顧放棄城市的繁華,選擇將青春安放在扶貧一線,帶著為家鄉(xiāng)群眾謀幸福的初心,為村莊發(fā)展和百姓致富揮灑汗水、釋放激情,扶貧路上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都鐫刻出初心的印記。
人生往往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惋惜黃文秀的不幸離去,更感慨有一種力量溫暖了我們跋涉的腳步,這種力量不會因為歲月年輪的漸次厚重而消弭無聲,而終究會歷久彌新,這就是初心的力量。永不凋零的初心猶如點亮迷茫的方向燈,當青春與初心相遇,在歷經坎坷艱辛、風雨洗禮后,我們依舊擁抱初心的起點與棲所,造就出更加成熟和堅定的自我,不負年華韶關、似水流年。對于年輕干部而言,從黃文秀事跡中應學會聆聽初心的召喚、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基層的摔打中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堅守,在為群眾的無私付出中定格最絢爛的年華。
青春可以放飛夢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在基層的摸爬滾打實踐中,找到深植于心的最初夢想,匯聚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心在哪里安放,青春就在哪里綻放。年輕干部要向黃文秀那樣,一路風雨艱辛,毅然選擇向著自己牽掛的群眾前進,時刻把為民初心印刻在腦海里,銘記在內心里,落實到行動中,讓每一顆熾熱的初心在時代洪流中尋找到正確安放的位置。
心之越堅,行之越遠。堅守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斷擦拭自己的堅守和初心,靠著理想信念指引導航,通過持之以恒的付出成就一番無悔的事業(yè)。黃文秀研究生畢業(yè),身為黨員的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投身脫貧事業(yè),來到了偏遠的農村山區(qū)駐村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沒有讓她望而卻步,學方言、解民憂、促發(fā)展,脫貧的“長征”路上留下她執(zhí)著篤行的身影,讓人體悟到什么叫“最是堅守動人心”,也鼓勵著年輕干部不囿于一時環(huán)境的掣肘,保持澎湃的熱情、向上的沖勁、原初的本真,勇于向上攀登,做時代的“勁草”與“真金”,以青春之我鐫刻無悔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