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教育敘事 >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

時間: 世芳1022 分享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班主任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潛移默化但又舉足輕重的影響。你想知道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是什么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吧!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一

  孩子你慢慢來

  二年級上冊班上來了一名新同學,叫小銘,還沒安排班級時,就已經聽介紹的謝老師說,這是一個刺頭,在公立學??偸遣粚W好,成績也是老大難,才二年級就已經跟不上班級成績了,當時心頭老打鼓了,一想:為什么又安在我們3班呀!真是運氣不好,來了這么一個學生。另一想:沒事,既來之,則安之,只要用心教,相信會有進步的。

  孩子來了以后,一看,長得還是很精神的,是一個小帥哥,當時我就安排了班上一名成績很優(yōu)秀,又很熱心的孩子—姚標,和他做同桌,私底下我和姚標說,你是班上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我讓你和他坐,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因為你優(yōu)秀,你負責任,所以讓你去幫助他,小銘剛來,很多東西都不太懂,成績也不是很好,他有困難,你要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小銘剛來時看著還是挺聽話,也不像是一個愛惹事的孩子!不過成績確實不好,字也寫得歪歪斜斜的,上課提問題時,基本沒舉過手,問他,他也是非常不自信的,聲音小小的。和家長溝通,家長是賣服裝的,根本沒時間管他,在家里也很不聽話,總是和父母頂嘴,所以他才會越來越差,現在來了我們學校,晚上就在學校吃晚餐,上晚修,下晚修了才接回家。學習上基本不管,可以說是甩手掌柜,只關注到成績有沒有進步,想著花了錢就要有進步。每次和家長說平時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多和孩子溝通,家長總說忙,忙,忙---經過兩周的學習觀察,發(fā)現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不是笨孩子,他只要用心,一定能有進步的,當下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盡快讓他熟悉新環(huán)境,讓班上良好的學風影響他,讓他愿意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首先在課堂上多提問,多表揚,多鼓勵;做題時,由于剛上二年級,他的識字量還比較少,很多題都不會讀,我就讓同桌姚標去幫他,并要求姚標一定要有耐心,我發(fā)現在同桌的帶動下,他真的認真了很多,雖然字還是寫得很不好,但是可以看出,做題時是用心的,做對的題也越來越多

  課下,讓班上活潑的孩子找他玩,和他說話聊天。有時還利用中午和晚修后的二十分鐘對他進行輔導別。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發(fā)現他的改變真的很大,成績由剛來時的不及格到現在已經能上90分了,真是可喜的成績,孩子學習也自覺了很多,周末回家知道要完成作業(yè)了,孩子父母也非常開心。但是我對孩子父母說,這孩子不笨,只是他學習不夠自覺,很多時候需要人去推一把,你如果不管他,放任自流,那絕對是不行的,他的進步雖然很明顯,但是要想保持,必需有人監(jiān)督,我們在學校用心教,努力讓他學好,你們在家里也不能不管,孩子媽媽當即表示,一定會抽時間管孩子,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不會再讓孩子回到原來的樣子了?,F在升上三年級了,孩子的成績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都保持在90分以上,作業(yè)寫的也工整了很多,我終于放下心了,只要一直有這個學習狀態(tài),成績不會差。

  在這里,我想說:孩子,今天你的進步,都是你昨天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今天你的不如意,也是昨天你的放任得來的,只要有進步,慢一點又何妨,請你慢慢來,只要你愿意,用心學,一定會有可喜的收獲!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二

  本學期,我接了一個新四年級班。還沒開學,同事就和我開玩笑,說我“中獎”了:全校最傻最難管的學生趙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趙老師也感慨:總算是送走了這個活菩薩,以后學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這個更難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對趙某有了一些了解,趙某某,男,11歲,智力水平很低;父親是手扶拖拉機的司機,靠臨時性拉貨維持家用;母親在家翻襪子補貼家用,父母兩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趙某在校的特殊表現為上課亂喊亂叫,在教室里隨意走動;下課惹事生非,經常無辜打罵同學等;對于老師的詢問與教育只會回答:“不是”、“他罵我”、“好”、“知道了”。我對他今后的教育產生了一絲擔憂。

  開學第一天,他的許多不良行為都暴露無遺。在接下來的日子,我特別留意對趙某的觀察。隨著一天天的與趙某接觸,我發(fā)現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趙某總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亂畫,隨意撕些本子,弄得滿地都是紙屑。寫作業(yè)時,別的孩子專心致志地寫自己的作業(yè),而趙某在老師給別的孩子指導時,滿教室溜達,給別的同學搗亂,自己的作業(yè)不寫(除非老師幫他準備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寫,而且沒能寫對幾個字)。有時還拿別人的筆、橡皮,丟到垃圾桶。課間趁別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過他(他個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時還吐到其他同學的課桌、書本上甚至是別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向我告他的狀,孩子們也不太喜歡和他玩。

  分析問題的成因:

  從發(fā)育上看,趙某像是7歲的孩子,個頭比正常的孩子大一號。通過多次與家長交談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趙某在出生時就不會哭,但當時并沒有做及時的診斷,估計是腦部缺氧,;而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也不重視,沒有給孩子做任何檢查和治療,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這些是趙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這并不能成為他行為古怪、習慣差、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學習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個個的原因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的:父母的遺傳可能是第一個原因;腦部缺氧是第二個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后來第三種不良的影響──趙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來加重這種狀況的話,在許多情況下還不至于造成現在這種嚴重的后果。在某些情況下,這最后一種狀況成了使他在發(fā)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對于趙某來說,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貧乏性,也是造成他發(fā)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親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給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滿的母親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種智力水平的孩子在進入學校后也很難得到應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師都會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來教這些孩子,那么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學得很差,成為可憐而不幸的人。成績差,加上行為習慣怪異,很少有老師不放棄他,班級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處。這又使他變得更糟糕,從而進入“老師不管——行為習慣變差——學生告狀——教師不當處理——表現更差”的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他將成為學校教育的犧牲品。

  解決問題的對策: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類孩子的教育問題呢?有人建議送他們去特殊學校學習。這并不是拯救他們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來推卸責任的最佳捷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當在普通學校里對這些兒童進行教學和教育,因為有一個完滿的、在智力方面不斷地豐富著的環(huán)境,是拯救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既然普通學校無法將這些學生拒之門外,那么就應該承擔起教育這些學生的責任。

  1、理論學習——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1)不要對學習落后的兒童進行不適當的教學

  不要對學習落后的兒童進行不適當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我對“不適當的教學”的理解首先是不能以衡量所有孩子的標準來衡量這些學習落后的孩子。不要隨意用打分數的方式來評價他們,只有在他們取得進步時才給他們打分數,并且不要讓孩子感到他在班里和別的孩子有區(qū)別。對于他們,要盡一切努力發(fā)展他們的認識可能性,增強他的記憶,要細心地引導他們思考,要以百倍的細致、耐心和同情心,讓他們懂得認識的歡樂和取得成績的歡樂。如果兒童懂得認識的歡樂和取得成績的歡樂,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將永遠伴隨著他的學習。

  (2)豐富兒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豐富兒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讓學生學會表達感情。良好的教育首先不在于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最基本的是教會孩子做人,教他們去發(fā)現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3)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關愛

  在理想的學校內每一個孩子都感到自己沒有被忽視。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公平原則,尊重每一個學生。而在現實教育現象中,至少有5%的學生是被教師長期忽視的。本案例中的趙某就屬于被教師長期忽視的群體之一。我們不應當讓一個不幸的、被大自然和不良環(huán)境造成艱難境遇的孩子繼續(xù)被忽視。那么今后在對趙某教育過程中除了尊重他,還必須給予他更多的關愛。

  (4)善于覺察發(fā)現極其細微的變化

  善于覺察這些兒童在課堂內外的行為上的極其細微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觀察到和記錄下來的情況加以深入思考,對教師的工作有很大幫助。例如,考慮到有些孩子的智力過程的能動性有所降低,他們的智力眼界相對地受到局限,我就作出一些結論,譬如應當讓這些孩子讀哪些科普讀物,等。

  2、實踐嘗試——初嘗成功喜悅

  教育這樣的兒童,應當比教育正常兒童百倍地細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此位學生。

  首先,我從生活上關心他,尊重他,從細微處愛護他。例如給一包吐痰用的餐巾紙,雨天問他是否帶傘,一聲“冷空氣”的提前預報,關照他多加衣服。當他好奇的來看我改作業(yè)時,給他一個微笑,問一聲:有需要幫忙的嗎?每次進教室,先觀察他,并叮囑他可以做些什么事。面對學生一天四、五次針對趙某告狀時,我先告誡自己,要冷靜、警慎,然后再去處理。處理此類糾紛的地點,一般選擇在教室.這樣既在全班面前公開分析事情的對錯,又讓其他孩子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并給予諒解,這樣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其次,深入觀察趙某的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他的動機。他為什么喜歡大喊大叫?很顯然他想引起大家的關注。他為什么老是找茬?其實他真的很無聊,想引起身邊同學的注意。他老是把紙斯成碎片,為的是打發(fā)時間,發(fā)泄心中的怨恨。

  孩子們反映,放學時,他老是會鎖門,不管里面有沒有同學特殊學生教育案例特殊學生教育案例。(我們教室的門是在外面上鎖的)對于這個問題,我也進行了連續(xù)幾天的深入觀察。放學時,趙某先背好書包,然后把教室沒放好的凳子插進座位(本學期翻凳子的新方式);看到窗還沒關時會提醒同學們關窗,如果同學們還是沒關窗,放好凳子后他會自己關窗;抬抬頭看看教室,檢查燈是否已關;這才走出教室,把門關上并上鎖。我曾提醒他別鎖門,但是沒用。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都表明他是可以教的。盡管他沒有考慮到教室里的其他人,他還是關心愛護這個班級的。在他看來,放學時必須要把這些事情完成,才能回家。我從心里面覺得他是如此的可愛!

  再則,我利用趙某不在場的時間對全班的孩子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孩子們說說平時自己對趙某的態(tài)度,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①他老是找茬的真正原因。②假如沒有一位同學愿意和你玩,你會有什么感受?③你會以什么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經過討論,孩子們也發(fā)現了,其實趙某在班級里一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趁機引導孩子們要多給趙某一些寬容與關愛;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觀察趙某,找一找他的優(yōu)點,多夸夸他等。

  這些思想教育帶給孩子們的觸動很大,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們對他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從而也引發(fā)了趙某的一些變化。比如,看到老師要出教室,他馬上站起來開門;小馬同學吐了,我請兩位同學打掃,他主動要求也要掃。一次他來看我改作業(yè),我順口說:你幫我發(fā)啊?他居然有模有樣的發(fā)了起來,開始一點都沒弄錯,最后剩下幾本名字不太好認的,我提醒孩子們幫他,最后他完成了我給他的第一件正式任務。對于趙某的這些進步,我在班中及時進行了表揚,激勵他不斷進步。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教育,趙某的改變很大。課堂上大喊大叫、隨意走動的情況沒有了;雖然作業(yè)質量不高,但他有作業(yè)意識了;雖然還是有找茬的情況,但比以前好轉許多了。一個曾經的問題學生有了如此進步,我的心里欣慰極了。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為人著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就要求我們要著眼于“人”的發(fā)展,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位學生。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你肯堅持,冰山也會融化的。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一如既往,打好這場持久戰(zhàn)。

  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案例三

  顧某,男,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顧某稍不注意就鉆到桌下,在教室內到處爬,在桌面上、墻上亂畫,到同學的座位旁拿別人的東西,拿剪子剪同學的頭發(fā)和衣服,上課從不聽講,作業(yè)從來不寫,一分鐘都沒辦法安靜。課間操時,要么在隊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課間活動時經常傷害他人,拿著鉛筆和尺子打鬧,入學一周不到就將班上的同學都打了個遍,其中一個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發(fā)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告他的狀,也不太喜歡和他玩。老師找他談心時,他根本不能傾聽,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與其交流,如果訓斥,則咬牙切齒,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讓人束手無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屬于外來務工家庭。父親在飯店做廚師,母親推銷白酒,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和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農村老人對男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無任何約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歲時就曾經從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為也讓他自己傷痕累累。家長對其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很少關心,是那種典型的“自由生長”。

  3、學校教育背景

  (1)老師看顧某

  初進校園,就發(fā)現他很好動,眼神不定。進入課堂后感覺他更特殊:上課一分鐘也定不住神,總愛滿教室爬,喜歡到別的同學座位下去搗亂,拿同學抽屜、書包里的東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嚴重干擾課堂,有時甚至讓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無法與其交流。

  (2)同學看顧某

  上課影響他人學習,很討厭;欺負同學,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不講衛(wèi)生,習慣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問題分析

  (一)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

  1、親情的需要:父母讓顧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點左右才會接他回家,根本沒有感情的交流,更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因為顧某上課不聽講,經常調皮搗蛋,作業(yè)無法完成,又不聽母親的話,因此對其不是打就是罵,漸漸地對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顧某因此也對父母存在敵對情緒。

  2、歸屬的需要:由于顧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同學們不愿與其交朋友。再加上經常被老師批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他同學,同學們對他的疏遠,造成了顧某歸屬需要的缺乏。

  3、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表現自我的需要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自控力比較薄弱,就想通過怪異的行為獲得大家的關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說表現自我、獲得承認與尊重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4、成就的需要:顧某在學習上沒有成功感,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一開口大聲講話就受到老師的制止,使他喪失了積極進取的信念,從而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

  (二)不良后果

  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使顧某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為反應偏差,如下課打鬧、上課破壞課堂紀律、自己不學習也不讓別人學等,更加重了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拒絕,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使顧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頑劣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大家所不喜歡的“特殊學生”。

  (三)診斷

  根據觀察和其表現出來的種種現狀,顧某基本屬于不良習慣造成的學習適應障礙,導致自信的喪失,榮譽感的缺失。

  三、個案指導對策

  根據顧某的情況,我采用綜合性輔導對策:

  (一)換角度去衡量和評價

  首先對顧某進行細心的觀察,學校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課堂上、活動中的表現,對同學、老師的態(tài)度,語言交流的情況等等。不給他預先定位,換位后用兒童的視角改變心態(tài)去看,發(fā)現顧某偶爾也有一些閃光點:教室的地面上有張廢紙,老師剛一開口,他就主動撿掉了,表揚了一下,臉上就露出了喜悅的神情;帶同學跳窗臺,老師詢問的時候不撒謊,坦然承認;別的同學游戲時,他去搗亂,只為了讓別人帶他玩……種種跡象表明:顧某的內心也是很孤獨的,他的某些行為屬于無意識的,是長期的不良行為習慣所致,只要細心誘導,應該會有所改變。

  (二)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

  為了對顧某進行引導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長進行溝通。先是電話聯系,家長并不是很配合,對老師的不信任導致敵對意識較強,認為他們的孩子就這樣,不知道怎樣配合。又耐心地找其母親面談,要求家長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要將孩子放在小餐桌,任其自由發(fā)展,但家長的回答是:為了生活,要工作,沒辦法做到。因此向家長提議,放學后幫其托管顧某,希望家長晚些再抽時間來接孩子,讓老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一個月以后得到了家長的信任,開始配合對顧某進行思想、心靈的交流:顧某弄臟了教室的墻壁,母親沒有責打,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刷墻,邊刷邊跟孩子講道理,讓其知道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顧某在廁所將其他同學的褲子弄濕,電話聯系后也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換下同學的褲子帶回家清洗;對顧某多批評少動手。這樣先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陌生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雖然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采取些打罵等過激行為,但他們都是非常愛兒子的,而這一點,顧某卻毫無感覺,因此,我建議其父母能把心中對孩子的愛與關心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并以此喚起孩子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體諒,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會辨別事情的好壞。同時,我在與顧某家長談話時,要求其重視孩子思想品質的發(fā)展,鼓勵他多與積極上進的同學交往;嚴格控制物質上的刺激;多與學校進行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

  (三)耐心交談,真誠感化

  耐心交談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學習生活中密切關注顧某的一舉一動,除了定期找他談心,我還像一位嘮叨的母親一樣去時刻關注他,讓他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如:進校不向老師問好,提醒他;不注意衛(wèi)生進行批評;衣服沒穿好,幫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趕緊拉他起來,看看是否傷到;在教室里打鬧、在地上爬,就給他講不注意安全的危險,讓他知道這樣做會有多嚴重的后果,心中產生害怕之意……漸漸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議”,一點點地改正缺點。只要有點滴小進步,我都會對他的表現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感到在老師眼里,他也是個具有許多優(yōu)點,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我還給他講努力學習的故事,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自信。隨著談心次數的增多,他對我開始信任并依賴,當我再以“建議”的形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好,老師更喜歡。”等等時,他開始學會了自控。

  (四)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注意發(fā)揮集體和伙伴的作用,通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他在集體中找回自信,糾正行為。

  1、用愛心去溫暖

  我引導班集體中的小伙伴多看顧某的閃光點,為他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特意安排一個自控力較強、好學上進、樂于助人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這樣,當他課堂上坐不住時及時提醒他,學習上有困難時,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讓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樂,幫助他學會與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課堂上,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顧某回答,當他答對了,讓全班同學鼓掌表揚他,讓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會很棒的。課后,我手把手教他學寫字,當他也能模仿著把一個字寫正確時告訴他老師有多高興,相信他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把學習成績趕上去。慢慢的,顧某在課堂上能坐得住了,偶爾也能主動地寫一些簡單的作業(yè)了。

  (五)激勵個體的自強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個體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通過激勵的方法,發(fā)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1。發(fā)掘閃光點

  每一顆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學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成長困難生的自卑之處就在于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顧某也是這樣。通過了解,我明顯感到顧某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更不知道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位置。為此,我特意組織學生為他尋找優(yōu)點。大家爭相發(fā)言,指出他的優(yōu)點,如愛勞動、性格活潑、愛幫助人……聽了大家的發(fā)言,他非常激動。我趁熱打鐵,鼓勵他在發(fā)揚優(yōu)點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新的優(yōu)點,為班級榮譽而努力。

  2。培養(yǎng)自信心

  在課外活動中,我發(fā)現他齊步走很精神,就讓他做班級的領隊,更多地為他提供表現機會,幫助他找回自信。“上操了,趕緊排隊!”“你怎么還沒排好?”原本不會排隊、不會走路的顧某現在正在神采飛揚的教育別人呢,此時的他充滿了自信。在課外活動中的顧某已經變了一個人,班級活動中也更加積極。

  3.激發(fā)榮譽感

  結合學校的常規(guī)檢查,我讓顧某負責看班級常規(guī)記錄情況,告訴我班級常規(guī)的扣分情況。“眼保健操扣了一分。”“教室衛(wèi)生扣分了。”……每當顧某向我匯報時,就告訴他“你眼睛睜著做操,當然要扣我們班的分了。”“書包和作業(yè)本攤了一地,如果我是值日生,也會扣分的。唉,我們班始終都比不過其他班嘍!”“我下次好好做操,把東西都整理好,肯定不會被扣分的。”就在顧某說了這句話的第二天,他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們班一百分!”無比的興奮,自豪溢于言表。榮譽感被激發(fā)了,自控力也增強了。


猜你喜歡:

1.班級管理教育故事案例

2.班級管理教育案例演講稿

3.班主任班級管理教育案例演講

4.班級管理教育故事案例演講稿

5.班級管理教育案例演講

熱門文章

315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