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
黃帝故里景區(qū)位于新鄭市區(qū)軒轅路,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經(jīng)毀建,明清修葺。明隆慶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軒轅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1
您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青石建筑叫漢闕,是黃帝故里景區(qū)的大門。闕高17.08米,其形為蜂腰形子母闕。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因為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闕”或“雙闕”。
新鄭做為黃帝的故里故都,史有明載,地有確跡,代有傳述,世所認同。史有所載指的是,戰(zhàn)國《竹書紀年》、漢代《史記周本記》和晉朝《帝王世紀》等歷代史籍,均說黃帝是古有熊國君少典的兒子,生于軒轅之丘,建都于有熊,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地有確跡指的是,目前新鄭仍保留著黃帝文化遺跡多達30多處,如黃帝屯兵洞、黃帝飲馬泉、軒轅廟、嫘祖洞、避暑宮等。代有所傳指的是,有關(guān)黃帝的神話傳說自古及今,世代相傳,至今在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故事。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新鄭得天獨厚的黃帝文化旅游資源。另外,新鄭一帶現(xiàn)存有從唐代至民國的13通碑刻,記述了新鄭是有熊國、軒轅丘、軒轅故里及黃帝在新鄭一帶活動的史實,這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眾多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都認為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說:“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國和少典氏之國,經(jīng)《史記》記載,兩千多年來史無疑義?!?/p>
從漢闕至軒轅橋區(qū)間,沿中軸線寬十八米的紅黃花崗巖甬道東西兩側(cè),東區(qū)矗立著1996年在市博物館后韓國宗廟遺址發(fā)掘出的戰(zhàn)國時用于觀測天文時移的日圭。西區(qū)安放有銅制黃帝指南車,車上的銅人始終面向南方。
春秋時期《國語·晉語》里記載說,當年有熊國君少典娶有蟜氏為妻,生下黃帝在姬水,所以黃帝就又以姬為姓。我們眼前的這座橋是姬水河軒轅橋,于2002年新鄭市委市政府在故里祠前建橋挖基時,恰巧發(fā)掘出一座明代古橋,正與新橋相重合,于是就形成如今這橋下有橋的奇觀。橋東側(cè)有陰刻篆文“軒轅橋”三個字,西側(cè)刻有“隆慶四年許州造磚戶王仲”字樣,即公元1570年所建,后因地理變化,古橋被沉埋地下整整439年!圍繞這座古橋還有一段故事呢,那是明隆慶二年,宰相高拱回老家來此拜祖時,因這里是條河,不小心被摔了一跤,許州知府看到這樣的情形,他為了巴結(jié)當朝宰相,也為了造福當?shù)匕傩?,于是就建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軒轅橋,由此說明古人和今人息息相通。
您看到的這兩個憨態(tài)可掬的石熊,是黃帝故里的鎮(zhèn)祠之獸。我國大多廟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獅子,這里卻把熊作為鎮(zhèn)祠之獸。是因為在五千多年前,新鄭一帶的中原地區(qū),有很多熊。熊,是一個很威武、強悍的動物,黃帝父親少典氏領(lǐng)導的部落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后人為紀念黃帝的根基地有熊氏部落,特在黃帝故里祠前立有這對石熊。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黃帝故里景區(qū)的核心部分故里祠。它始建于漢代,歷代都有修復,明清時期多次被修復,大體保留明清時期的建制,至今大殿和東西配殿的山墻上仍保留著古人為修復黃帝故里所立的功德碑刻,乾隆29年8月重修大殿碑刻記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
請隨我步入故里祠正殿瞻仰始祖軒轅黃帝。這里供奉的是軒轅黃帝。這是黃帝故里第一尊黃帝像,是老年金身塑像。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黃帝時期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我們用了八幅壁畫生動地展現(xiàn)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據(jù)漢朝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背赡旰螅瑢捄袢蚀?,見識淵博,善惡分明,深得部族擁戴,繼任有熊氏部落首領(lǐng)。黃帝在此演兵歷練、屯兵訓獸、訪賢問道、融炎帝、戰(zhàn)蚩尤,而后務(wù)農(nóng)桑,興醫(yī)學,制舟車,織衣裳,創(chuàng)文字、定歷律,定都有熊,劃野分州,封官司職,封三公(風后、天老、五圣)、拜六將(常先、大鴻、大隗、力牧、太山、應(yīng)龍)、置史官(蒼頡、沮涌),設(shè)左右太監(jiān),監(jiān)于萬國。其疆域東至于海,西至甘肅,北達河北逐鹿,南抵長江,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本版圖。有熊國都新鄭,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都,被史學家稱為“中華第一古都”。軒轅黃帝統(tǒng)一天下后,采用由各部落圖騰組合而成的龍圖騰,作為有熊國的族徽和旗幟。它由熊的頭、馬的嘴、蛇的體、鹿的角、魚的鱗、虎的掌、鷹的爪、蚩的尾等組成,寓意著中華民族是多民族大融合、大發(fā)展和大繁榮的命運共同體,這個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黃帝一生共有三大功績。一、他締造了中華民族。5000年前,黃帝征戰(zhàn)天下,統(tǒng)一萬國氏族部落,融天下為一家,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組成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二、他奠基了中國版圖。國學大師錢穆在《黃帝的故事》中說:“傳說中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帝一個偉人,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黃帝時代,中華大地上有萬國氏族部落,為了爭奪土地、財物或人口等,他們經(jīng)常發(fā)生摩擦,甚至戰(zhàn)爭,制約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黃帝通過融炎帝戰(zhàn)蚩尤,一統(tǒng)天下,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建立起大一統(tǒng)的帝國,奠定了中國的基本版圖。三、他肇啟了中華文明。一是肇造物質(zhì)文明。黃帝時期發(fā)明犁耕、鑿井灌溉,種桑養(yǎng)蠶等,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和生產(chǎn)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改善,解決了族民的吃飯問題;發(fā)明絲綢、冠冕、衣裳,解決了穿衣問題;發(fā)明舟車、指南車,解決了交通問題;發(fā)明灶具、甑、盤、熟食等,其他日常用具應(yīng)有盡有。黃帝時代的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雖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歷史變遷,時至今日我們?nèi)栽谙碛?。二是肇造政治文明。包括黃帝的哲學思想、社會理想,建立國家體制、治國方略和構(gòu)建大同和諧社會等等。三是肇造精神文明。主要有文字、歷數(shù)、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音樂、繪畫、詩歌、醫(yī)藥、姓氏、鑄鼎等。黃帝無論是肇造物質(zhì)文明、政治文明或精神文明,其最終目標是在我國建立了一個和諧的大同社會。所以,后人尊崇軒轅黃帝為中華人文始祖。
黃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主體和主流,它所具有包容性、創(chuàng)新性、和諧性、團結(jié)性、統(tǒng)一性,這是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擬的。黃帝的自強不息、堅韌力持、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包容萬物、和諧和平、共同發(fā)展的民族品德和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fā)展和繁榮昌盛。
在東配殿供奉的是黃帝的元妃,也是他的夫人,她美麗漂亮,聰明睿智,不但協(xié)助黃帝治家理政有方,而且在我國上古時代最早開始養(yǎng)蠶織絲,被后人尊為“先蠶娘娘”,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西配殿供奉的是黃帝的第四位夫人嫫母,這位娘娘相貌丑陋,卻聰慧異常、才智超群,是黃帝治國理政的得力助手,是她發(fā)明了中國最早的織布工具“織機”,后人尊她為“先織娘娘”。
軒轅黃帝作為中華人文初祖,人們一直把他敬若神明,歷代的賢達人士和平民百姓都來此尋根問祖,敬香還愿。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孫中山先生親撰“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的詩句更昭示出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歷史貢獻。為紀念軒轅黃帝,自古以來,許多歷史名人來此拜謁始祖黃帝,春秋時期名相子產(chǎn),就每年率官員到此祭拜,并且形成例制,明代宰相高拱也常常到軒轅丘前,叩首跪拜,敬獻虔誠。當年主持虎門銷煙、抗擊英國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就曾到此拜謁始祖黃帝,至今黃帝故里還留存有林則徐拜祖紀念碑。
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wù),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今天我?guī)ьI(lǐng)大家去新鄭黃帝故里尋根拜祖,我們由鄭州出發(fā),走京珠高速,在新鄭市下高速,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黃帝故里。
現(xiàn)在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黃帝故里了,此刻圍繞在我們四周的是鄭州市市區(qū),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鄭州:鄭州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后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xiàn)在還有管城區(qū)的稱號,隋文帝登基三年后,才有鄭州的稱號,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jīng)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現(xiàn)已引領(lǐng)著河南的經(jīng)濟發(fā)展并是中崛起的領(lǐng)頭軍,鄭州因良好的綠化和發(fā)達的商貿(mào)素有“綠城”和“商城”之稱。
鄭州今日的輝煌也得益于四通八達的交通,它是東西隴海線,南北京廣線的交江點,并且是東西連霍高速和南北京株高速的交匯點。我們現(xiàn)在行駛的正是南下的京珠高速。大家請看,道路寬闊而平整如同一個黑色的巨龍,我們乘龍而馳不久就可到祭祖圣地。在這現(xiàn)代化的高速公路兩旁,種植著我們河南的一大特產(chǎn)―紅棗。請大家往右看,您會發(fā)現(xiàn)那里種了組多早熟,然而這些棗樹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腫,這是為什么呢?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新鄭種棗樹的記載。千百年來,棗農(nóng)為了獲得豐收就總結(jié)出了一個經(jīng)驗:每年在春暖花開季節(jié),就拿斧頭在棗樹的根部砍幾刀。這樣結(jié)出的棗兒又大又甜。棗不僅有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而且能美容養(yǎng)顏延年益壽,還是絕佳的禮品,有興趣的.朋友可帶些本地的特產(chǎn)給親人朋友。
速度可真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新密市境內(nèi)。新密市原稱密縣,漢高祖劉邦開始設(shè)置縣邑,1994年撤縣建市。200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并被評為“中國最有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之一”。新密市煤炭儲量和產(chǎn)量都相當豐富,被譽為“烏金之鄉(xiāng)”。新密的金銀花、密玉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進獻皇帝。 過了新密就到了黃帝故里所在地新鄭市了。我國第二十一個國際機場、全國十大國際機場之一的新鄭國際機場就在這里。提起新鄭,都知道這里的卷煙廠也很有名,新鄭卷煙廠還獲得市政府對功勛企業(yè)獎勵的100萬元重獎呢!
好了,各位朋友,新鄭黃帝故里到了,請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隨我下車,一同拜謁我們的祖先! (黃帝故里景區(qū)講解)
各位朋友:我們腳下站立的正是億萬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新鄭黃帝故里。它是中國4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每年都吸引著億萬華人前來拜謁我們的
祖先――軒轅黃帝。為什么我們有自己的姓氏?為什么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為什么我們確認軒轅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那么今天在我們祖先的故鄉(xiāng)叩問我們的祖先,答案是什么。
現(xiàn)在我們參觀的是中華姓氏廣場,這個廣場是今年新建的,大家看看四周,誰能告訴我那是什么樹?哎,對了,那就是被稱作是“活化石”的水杉。這里共有960棵,象征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說到形式廣場,不能不提到讓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斷發(fā)展,歷史上我國曾出現(xiàn)過的姓氏有2.3萬多個,已經(jīng)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個,起源于河南的約1800個。在前100個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個。萬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載,黃帝族后裔繁衍600多個姓,炎帝族繁衍247個姓氏,炎黃二支與其它民族融合中總共發(fā)展到8000多個姓氏。因而,從姓氏上說,后世子孫共尊炎黃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想必前兩個問題大家已經(jīng)知道答案了吧,現(xiàn)在我們進入故里祠來認識下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和了解5000年前發(fā)生的故事。故里祠是整個景區(qū)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大殿和東西配殿組成,大殿供奉的是軒轅黃帝,東西配殿供奉的是他的夫人“先蠶”嫘祖和“先織”嫫母。黃帝一生功績顯赫,大殿的八幅壁畫,生動地展現(xiàn)了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每幅圖的背后都有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先看其中的幾幅,5000年前這里居住著一個以熊為圖騰的有熊氏部落,首領(lǐng)為少典,他娶有膠氏附寶為妻,生黃帝軒轅,這幅圖為黃帝誕生。再來看看這幅圖,黃帝修德治兵,創(chuàng)造舟車,大家看中間的這輛車是指南車,上面安裝了一個木頭人,無論車行到什么地方,木頭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這就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指南針的雛形。
接著這幅圖則為炎黃結(jié)盟,五千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中華大地,興起了許多氏族和部落,當時居住在陳丘一代的炎帝部落勢力逐漸強大,侵凌周圍部落,黃帝率有熊部落的軍隊與炎帝部落進行了三次激烈交戰(zhàn)最終打敗了炎帝,從此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jié)為聯(lián)盟,這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咱們中華子民共尊黃帝為我們的始祖,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咱們再去做邊看一下,當炎黃結(jié)盟時,東方九黎族部落興起,其部落首領(lǐng)蚩尤更是兇神惡煞,所向披靡。黃帝與他大戰(zhàn)九次都不能勝,因為蚩尤能在作戰(zhàn)中吞云吐霧,使人迷失方向,后來皇帝就用我們剛才看到的指南車破了蚩尤的大霧,徹底打敗了他,這就是“征戰(zhàn)蚩尤”。黃帝平定蚩尤后,威名遠震,各部落對他欽佩的五體投地,一致?lián)泶魉麨槿f家部落首領(lǐng),然后黃帝率部族回歸故里昭告天下,定都有熊,也就是今天的新鄭,在此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古都。(相傳黃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登基,此后民間就有了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黃帝建都有熊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民族統(tǒng)一的龍旗,這龍圖騰為馬頭、鹿角、蛇身、魚鱗、鷹爪組成,也就是個部落圖騰的統(tǒng)一體,之后龍即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成為龍的傳人。
好了,朋友們,我們之前遺留的問題有了答案了吧,現(xiàn)在留給大家充裕的時間觀賞這幾幅畫,之后我們同去東西配殿拜謁兩位偉大的夫人。謝謝大家!
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3
“宇內(nèi)一統(tǒng),鑄鼎開疆。蹤跡文書,文典輝映。設(shè)官司職,政體濫觴。創(chuàng)制指南,舟車四方。律呂皆音,教民岐黃。修德振兵,?選華章。初定甲子,厲算星象。五谷豐登,蠶桑美裳?!毙锣嶞S帝故里是全國有名的旅游景點之一,眾人皆知。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nèi)译S著河南商報小記者訓練營去參觀了黃帝故里。
參觀黃帝故里前,小記者訓練營先安排了我們參觀了著名的在建小區(qū)--康橋·溪月,在哪里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而有趣的上午。在哪里,訓練營的叔叔、阿姨們安排了多種有趣的活動,像尋寶、繪畫、制作馬克杯等等,小記者們玩得津津有味,到處充滿了小記者們的歡聲笑語,有趣極了。在不知不覺中,整個上午悄悄過去了。中午到了,康橋·溪月還為我們安排了簡單而精致的午餐,讓吃膩了大魚大肉的我們十分回味。
午餐后,大家開始向新鄭黃帝故里出發(fā)。到了景區(qū)后,在黃帝故里的正南方向,有一個正方形的中華姓氏廣場,它象征著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這也是修建這個廣場的原因。廣場的正中央,有一個巨大的中華姓氏鼎壇,大鼎叫黃帝寶鼎,它高六點九九米,重二十四噸,稱世界第一大鼎。鼎由四只熊的頭頂著,上面還刻著字,別提有多威武!廣場四周有一圈樹木,他們猶如綠色的衛(wèi)兵,堅定地站在那兒。穿過許多庭院后面還是一個大廣場,那中間有一棵金黃金黃的樹,周圍還有一些小金樹。我走近一看,原來是棵許愿樹,雖然是假的,但做得十分精美,真像一棵黃金樹。樹上掛滿了游人許愿用的紅布條。我們商報小記者在哪里合影留念……
自由時間里,我們?nèi)タ戳耸セ?,知道了圣火象征著偉大的中華民族不屈不饒、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一代代炎黃子孫薪火傳遞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黃帝文化。媽媽在一旁講解:皇帝是我們的始祖,是全世界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
轉(zhuǎn)完了黃帝故里,我首先要感謝河南商報小記者訓練營,是它帶我見識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它帶我去了我夢想中的黃帝故里,謝謝你。
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4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lǐng),是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yǎng)蠶,其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chuàng)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zhèn)愔谱髁藰菲鳌N覈髞砟芪∪灰倭⒂谑澜缢拇笪拿鞴艊?,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jù)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秉S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qū)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huán)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黃陵下的軒轅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邕M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jù)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墻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小學生黃帝故里導游詞5
好了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中華姓氏廣場。該廣場是07年(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長寬各130米,是一個正方形廣場。廣場四周種植著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這960棵水杉,象征著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民。
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我們60萬新鄭人民熱忱歡迎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今天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有什么服務(wù)不到位的地方請多指教。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河南,再來黃帝故里。謝謝大家!
萬姓同根,根在人祖。中華民族的歷史如同一棵開枝散葉的大樹,雖紛繁冗雜,但脈絡(luò)清晰。每個姓氏都是這棵生命之樹的春華秋實。每個炎黃子孫都不該忘記這棵生命之樹,都應(yīng)該記住自己是這棵大樹上的哪根枝條,哪片樹葉。這就是修建中華姓氏廣場的根由。
矗立在我們面前便是中華姓氏鼎壇,這個氣勢恢弘、碩大無比的鼎叫黃帝寶鼎。鼎壇高3.9米,寶鼎通高6.99米,重24噸,直徑4.7米,全部由青銅鑄造而成,比進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廣東肇慶青銅鼎還高出0.39米,重8噸,為“天下第一鼎”。
我們穿過馬路這座便是仿漢闕,是最古老的門。用石雕刻而成的闕,是用來記官爵、功績和裝飾。闕的主要功能是掛旌(勁)旗、貼告示用的。
(故里祠門口)
好了,游客們,我們穿過牌坊過了軒轅橋,站在姬(幾)水河,請看前面便是故里祠,
在我國大多廟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獅子,寓莊嚴、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這里卻把熊作為鎮(zhèn)祠之獸。熊,是一種很威武、強悍的動物,黃帝父親少典氏領(lǐng)導的部落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后人為紀念黃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黃帝故里祠前塑了這對石熊。
(故里祠前廳)黃帝故里祠是我們這個景區(qū)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整個景區(qū)的核心部分,里面供奉著我們炎黃子孫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和他的兩個夫人嫘祖和嫫母。好了請進去參觀一下吧,我們看到的大殿和東西配殿始建于漢代,軒轅黃帝作為中華人文初祖、中華開國的第一大帝,世代為人們所敬仰,歷代賢人和平民百姓都來此尋根問祖,燒香還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墻上還留有為修復大殿留下的功德碑。
(大殿)請看大殿里敬奉的就是軒轅黃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額,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的題詞“人文初祖”。殿內(nèi)四周的壁畫,生動地展現(xiàn)了黃帝一生的豐功偉績。
這一幅是“黃帝誕生”。五千多年前,在嵩山東麓新鄭一帶,居住著一個以熊為圖騰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領(lǐng)為少典。
這一幅是“創(chuàng)造舟車”。黃帝修德治兵,創(chuàng)造舟車。請看這個是民用車,中間的是指南車。這里是打造的各種兵器和民間用具。這個是馴獸的場面,中國最早的家禽飼養(yǎng)就是從黃帝開始的。最上面是我國最早的船只。當時人們用石頭把大圓木中間鑿空放在水里,用來載人載物。
這一幅是“黃炎結(jié)盟”。當時居住在陳丘(今河南淮陽)一帶的神農(nóng)氏炎帝部落勢力強大,各部族都聽從他的號令。到了黃帝時代,炎帝領(lǐng)導的神農(nóng)氏部落逐漸衰落,而黃帝修德治兵,創(chuàng)造舟車,以道義促使部落之間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強暴,制止侵略。許多部落慕其威望,前來通好,仰仗歸從。當時炎帝侵凌周圍部落,黃帝率有熊部落的軍隊在阪泉(今河南扶溝縣,一說河北涿鹿)與炎帝經(jīng)過三次激烈的交戰(zhàn),打敗炎帝,使之歸順于已。從此后,炎黃部落和睦相處,結(jié)為聯(lián)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chǔ)。
這一幅就是大家熟悉的“征戰(zhàn)蚩尤”。當炎黃結(jié)盟之時,東方的九黎族部落興起,其部落首領(lǐng)蚩尤更是兇暴殘忍。其他部落聞聽蚩尤到來,都嚇的驚魂落魄,潰散四逃。黃帝九次與蚩尤交戰(zhàn)而不能勝,就聯(lián)合以熊、羆、貔、貅、豹、虎為圖騰的六個部落,會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決戰(zhàn)。
這一幅是“建都有熊”。黃帝戰(zhàn)勝蚩尤之后,又揮師北上,驅(qū)趕走向南方擴張的葷粥族,天下有不順者,進行征伐,然后班師回有熊新鄭,詔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鄭龍湖鎮(zhèn))大會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鄭),舉行開國大典,各部族首領(lǐng)共尊黃帝為天子。
這一幅是“高擎(請)龍旗”。黃帝統(tǒng)一萬國部落以前,以熊為圖騰,統(tǒng)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圖騰特征,薈萃成新的圖騰——龍,作為有熊帝國的族徽和旗幟。龍是各部族大融合、大團結(jié)的產(chǎn)物,因此五千年來,炎黃子孫把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這一幅是“肇(照)造文明”。黃帝和他的臣下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如發(fā)明創(chuàng)造房屋、衣裳、車船、陣法、兵器、音樂、文字、算術(shù)、歷法、圖畫、醫(yī)藥、祭祀、婚喪、鑄銅等等。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標準中的文字、城堡、銅器、祭祀等,黃帝時代都已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中國與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比肩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黃帝在位百年,死于荊山(今河南靈寶),葬于橋山。據(jù)史書記載,黃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個國家,繁衍了600多個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個國家,繁衍了247個姓氏。黃炎二支發(fā)展到853個姓氏,在與其他民族融合中總計發(fā)展到8000多個姓氏。因而,后世子孫共尊黃帝和炎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軒轅丘)這個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軒轅黃帝的誕生地——軒轅丘,丘下有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筑——軒轅黃帝紀念館,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其造型為仰韶時期即黃帝時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從地底長出來一樣,寓意為黃帝出生之地。
(黃帝紀念館)紀念館內(nèi)為客家文化展、領(lǐng)導名人書法展、炎黃子孫拜祖展等內(nèi)容。地宮內(nèi)有8幅畫像石,是仿巖造型的浮雕圖,分別反映了黃帝出生、訪賢問道、戰(zhàn)蚩尤、升龍旗、鑄寶鼎、分封諸侯、選賢妃、肇造文明等內(nèi)容。
黃帝故里景區(qū)的參觀活動至此結(jié)束。最后,愿始祖黃帝永遠保佑各位來賓事業(yè)發(fā)達、合家歡樂、萬事如意!好了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自由活動及拍照留念,之后哪,我們?nèi)テ穱L一下新鄭的特產(chǎn)——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