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京導游詞五篇
我熱愛這片處處充滿機遇的土地,它金貴,它成熟,它像滿腹經(jīng)綸的哲人一樣吸引著我,心生畏懼卻依然向往,我愛這里,我想留在這里,我想這是每個年輕人的夢,一個不敢大聲吶喊出來的夢!——北京!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谋本в卧~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北京導游詞1
紫竹院公園在北京海淀區(qū)白石橋附近,其由來,和附近的廟宇有關。明代萬歷五年(1577年),“慈圣皇太后”出資巨萬,在廣源閘西邊興建萬壽寺時,隨著將紫竹院的廟宇納入萬壽寺,這里就成了萬壽寺的下院,清朝乾隆皇帝賜名為“紫竹禪院”,紫竹院由此得名。
紫竹院是三湖兩島、一河一渠(長河與紫竹渠),翠竹全園占地14公頃,其中水面占11公頃,成為一座以水景為主,以竹景取勝,深富江南園林特色的大型公園。該園的竹景是經(jīng)長期營造的結果。園內(nèi)所種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銀玉壽竹等珍品,是分別從四川、福建、蘇杭、日本等地引進的。當年從南方引來各種各色竹種,有青竹、紫竹、斑竹、 石竹、壽星竹、金鑲玉竹。特別在古廟舊址上種了成行紫竹,莖為紫褐色。目前園內(nèi)各處共有竹54個品種,50萬株,但以紫竹為眾,紫竹院已成為以竹為主的竹景公園,尤其以紫竹為最有名氣。
來到紫竹院,便來到了竹子的王國。公園的大門是用竹子搭就的傣族風格的門坊,造型別致新穎,公園里有了竹樓、竹亭、竹桌、竹椅,連大大小小的橋都用竹子裝扮起來。壯觀的侗寨風雨竹橋,工作總結,可使游人親身體會貴州侗族在橋上躲風避雨的習俗;上船橋則是一艘大竹船,竹篷竹窗,船弦邊掛著大紅燈籠,豪華氣派。各式各樣的竹建筑以其獨特的風格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風采,更讓人感到竹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園里竹水車帶著嘩嘩的水聲慢慢轉著;不停撐動的竹篙使竹筏在湖面上劃出一道水痕;坐竹轎子,抖箜竹,吹藝筒讓不少人玩得開心。一群人合著苗族蘆笙的節(jié)奏興高采烈地跳起竹竿舞,草坪里用竹子搭起的舞臺上云南白族、傣族的歌舞表演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游人,湖岸邊用竹子搭建的竹市一條街上人頭攢動,人們在這里飲茶,品嘗竹膳,購買各種竹制日用品、工藝品,其景象,頗似南國“清明上河圖”。
北京導游詞2
京東大溶洞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區(qū)黑豆峪村東側,西距北京城區(qū)90公里,因其為京東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故名京東大溶洞。京東大溶洞發(fā)育于中元古界長城,系高于莊組白云巖地層,距今大約十五億年,由此號稱“天下第一古洞”。京東大溶洞于2004年1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溶洞內(nèi)分眾仙聚會、德道善緣、水簾洞等八大景區(qū)。包括數(shù)十處景觀:圣火銀珠、相思泉、鯤鵬傲雪等。洞內(nèi)巖溶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姿。走進京東大溶洞,盛夏恍如秋天,秋冬又覺絲絲溫暖。暢游其間,神秘清幽,奇觀絕景連綿不斷,配以五彩燈光,晶瑩剔透,絢麗多姿。游人還會看到那巍然聳立、沖天而起的條條玉柱直抵洞頂,頗有如來佛祖動怒乍指蒼天的氣勢,故名“神指擎天”等景觀。
京東大溶洞旅游配套設施完備,有跑馬場、蹦極球、游泳池、垂釣宮、纜車、卡丁車、斗獸場和水族館等。您可乘興而上望海樓,觀金海湖碧波,賞群山秀色。今冬,京東大溶洞的賞冰及冰樂園活動豐富多彩,巨大的溜冰場、冰樂園、山地坦 克巡游等為您冬季游覽增添了新的景象。京郊平谷縣第一個由農(nóng)民參股管理的旅游景區(qū)。冬季京東大溶洞的賞冰及冰樂園活動豐富多彩,巨大的溜冰場、冰樂園、山地坦克巡游等為您冬季游覽增添了新的景象。
景點位置:黃松峪鄉(xiāng)黑豆峪村東側
景點交通:918路平谷新站轉8路城鄉(xiāng)風景線溶洞站下;自駕車從下京順路到平谷縣城,往東行駛大約12千米見路標左行即到
景點門票:38元
出游佳期:5-10月
附近景觀:京東石林峽 京東大峽谷
北京導游詞3
北京昌平縣境內(nèi),有一處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聞名的十三陵。在周圍40公里的范圍內(nèi),埋葬著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眾多的嬪妃、太子、公主、從葬宮女等。
概況
明永樂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禮部、工部及術士風鑒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區(qū)尋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臺、屠家營等處,朱棣均不滿意。后來江西術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可做萬年壽域,名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一個小平原。朱棣視察后很滿意,決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黃土山為天壽山。永樂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樂十一年竣工,即長陵。明代歷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陸續(xù)在此建陵。 明制規(guī)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謁陵耗費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幾度遭到破壞,最嚴重的一次是清兵入關。明末清太祖崛起于東北,威脅明朝安全。有人說清兵之所以強盛與他的祖墳風水有關。他們(金人)的祖墳在房山,如搗毀,清兵即滅。天啟皇帝于天啟二年(1622)派人毀房山金陵,并建關帝廟鎮(zhèn)之。清兵入關后,采取同樣的報復手段,破壞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為了攏絡漢人,曾下令修繕明陵。民國時期,1914年左右,當?shù)睾兰潬帄Z產(chǎn)權,明陵又遭破壞。
陵墓區(qū)范圍
墓區(qū)原有一道40公里長的圍墻。紅色圍墻自南邊的大宮門起,依山而筑,設有中山口、東山口、老君堂口、賢莊口、灰?guī)X口、錐子口、雁子口、德勝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個關口,各口駐兵把守?,F(xiàn)在紅墻已無,但從地名上看還能了解到當年的墓區(qū)范圍。
陵墓中軸線
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區(qū)最南端的建筑。該坊五門六柱十一樓,高14米,寬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夾桿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對獅子滾繡球、十六條生龍,造型生動。
大宮門
大宮門是陵墓區(qū)的正門。門分三洞,旁連40公里圍墻。門前豎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門內(nèi)有數(shù)千軍士守護,任何人不得闖入。當時規(guī)定"謀毀山陵者,以謀大逆論,不分首從,俱凌遲處死"。山陵內(nèi)盜砍樹木者斬,家屬發(fā)往邊疆充軍。
碑樓
該樓為重檐頂四出陛、樓內(nèi)??馱巨碑,即長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該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長子仁宗朱高熾撰。碑陰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韻》,詳細地記錄了長、永、定、思幾座陵墓的殘破情況。碑東側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費記錄,西側是嘉慶九年(1804)清仁宗論述明亡的原因。
石象生
神路兩側有一組石雕群,24獸,12人,共18對,36個。包括獅子、獬豸、駱駝、麒麟、馬、象各4匹,二臥二立。武臣、文臣、勛臣各4人。
欞星門
欞星門俗稱龍鳳門,在此處有"天門"之意,門三道之間有短垣相隔。6根門柱形似華表,三門額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當?shù)厝擞址Q其為火焰牌坊。 欞星門北有7孔漢白玉神橋一座,通往長陵陵門。
長陵
長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占地10公頃。墓主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陵園平面布局
陵墓有三進院落。第一進院落從陵門到?恩門。陵門內(nèi)東西側原有神廚、神庫各5間。東南角有碑亭一座,無碑文,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清順治皇帝見過陵墓后,于順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漢、滿兩種文字鐫刻其謁陵感受。碑陰是乾隆皇帝于1785年謁陵后鐫刻的謁明陵八韻。第二進院落從?恩門至內(nèi)紅門。院內(nèi)?恩殿寬9間,深5間,重檐廡殿頂。殿內(nèi)60根楠木柱,當中4根柱直徑都在1米以上。該殿是國內(nèi)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龕,供成祖和徐皇后。殿兩側原有廊廡15間,現(xiàn)已無存。第三進院落從內(nèi)紅門至明樓。院內(nèi)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為石五供、明樓和寶城。 明樓是每座陵墓的標幟,也是每座陵墓中軸線上的最高建筑。樓頂為重檐歇山式,建于方城之上,四出陛,額曰"長陵"??瘫疄槿f歷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來的廟號),后來世宗嘉靖皇帝于嘉靖七年改太宗為成祖,未換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鑲之。萬歷三十二年(1604)雷擊起火,木雕被毀。大學士沈一貫奏請改新碑。明樓兩側連寶城,城內(nèi)園丘即寶頂,周一百丈,下面即地宮。
東西井
長陵的陵園還轄屬東西井。東井在德陵饅頭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內(nèi)葬著被"賜死"的殉葬宮妃。她們是皇帝的地下隨侍,雖賜死但無資格入地宮。埋葬她們的墳(豎葬)叫"井"。
定陵
定陵在昭陵東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著明代第十三代帝王萬歷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萬歷十一年(1583)朱翊鈞借祭陵的機會勘察了陵區(qū),最后決定在小峪山為己建陵,改小峪山為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級大,有人諫阻其不聽,決定次年開工。朱翊鈞時年才22歲。從萬歷十二年開工,至萬歷十八年竣工,歷時6年之久。墓穴工程質量極佳。竣工后,28歲的萬歷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宮中飲酒歡賀,然后將墓口封閉。朱翊鈞是個殘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問朝政,縱飲歡樂,還巧立名目廣納民女,如選"九嬪"、"十俊"等。
景觀介紹
神功圣德碑
該碑是無字碑,碑身為精美的青白石石雕,碑首云龍交盤,游水戲珠,碑座是一個昂首遠眺石??,下面有海水波紋。碑身背面有一碗口大白痕,似滿月,潔白晶瑩,故該碑俗稱月亮碑。傳說幾百年前月亮碑能發(fā)光,還能隨朔望而圓缺,后來因陵園遭火,失去了靈氣。
恩門、恩殿遺址
陵恩殿也叫享殿,原來建筑面闊為7間。清兵入關后,曾遭破壞。乾隆五十年整修過一次,將陵恩殿由大改小,改為五間。到1914年左右,又一次被燒毀,現(xiàn)在可以看到陵恩門、陵恩殿殿基遺址。
陳列室
明樓前庭院兩側辟有定陵出土文物陳列室。南側為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萬歷皇帝的出土文物(包括復制品),如謚寶、謚冊、金冠、玉帶、盔甲、刀劍、金銀器皿、絲織品等。北側為第二陳列室,主要陳列孝端、孝靖兩皇后的隨葬品,其中一頂鳳冠為十二龍九鳳,一頂為六龍三鳳。冠上金龍口銜寶珠、飾滿朵朵翠云,中心是以寶石綴成的珠花……定陵中出土文物共有3000多件。
明樓
這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筑,因其通體皆石,斗拱梁枋全由石料雕成,再漆飾彩繪,美觀大方不怕火燒。十三陵中,只永、定二陵明樓為石質。明樓內(nèi)的石碑、碑額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字。神宗是廟號。歷史上皇帝死去之后,按照習慣要由他的子孫和臣子擬定一個比較好聽的文字給予追加封號,稱為"謚法"。朱翊鈞的謚號是"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顯"字是他謚號的簡稱。
寶城
明樓兩側,連接著寶城。寶城是一道圓形的大墻,用城磚壘起,周長約750米,寶城的垛口,是仿照永陵的做法,全部用花斑石壘砌,清朝破壞明陵時,把這些花斑石毀掉,現(xiàn)在陵院中還可見到零星的花斑石。寶城內(nèi)土丘,即是寶頂,寶頂下面為地宮。
關于兩位附葬皇后
孝端皇后死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四月,未過百日,同年七月朱翊鈞駕崩,故二人梓宮同時葬入地宮。孝靖王氏位份低下,因其?NFDBE?生之子朱常洛于萬歷二十九年冊立為太子,母以子貴,于萬歷三十四年晉封為皇貴妃。萬歷三十九年,王氏皇貴妃病故。按制,貴妃不能入地宮,故埋在天壽山東井附近的平岡地。萬歷帝死后,太子繼位,本應為其母遷墳安葬,但朱常洛只做了29天皇帝就一命嗚呼了。熹宗朱由校繼位,年號天啟,追封孝靖為皇太后,于萬歷四十八年十月遷祖母墳附葬定陵地宮。
地宮(玄宮)
發(fā)掘經(jīng)過:9歲的趙其昌任發(fā)掘隊長,鄭振鐸指導工作,1956年5月開始先試掘定陵。 從定陵寶城內(nèi)側開了寬3?5米,長20米的第一條探溝。3個月后,發(fā)現(xiàn)了隧道的一端。這是由兩道大墻夾著的露天大道,梓宮過后又用黃土回填。在明樓西面又開了寬10米、長30米的第二條探溝。1956年9月3日,當挖到7?5米深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樣。對此碑的看法意見不一,但根據(jù)石碑所指,在1957年5月于隧道盡頭,發(fā)現(xiàn)了一堵大墻,當是金剛墻。墻上有凹痕,顯然是門的痕跡。拆開缺口,順繩下去,除地面上散落的料珠及鋪地的木料外,無他物,此處肯定不是地宮。發(fā)掘者稱其為隧道券。隧道券為磚頂拱券,一端有兩扇大石門,九排門釘,獸首銜環(huán),潔白光潤,里面頂著"自來石"。工人僅用鐵絲和木條,不到5分鐘就巧妙地把沉睡了337年的地宮打開了。 定陵玄宮透視圖 地宮內(nèi)狀況:地宮是陵墓中最主要的部分,由前、中、后和左、右五個廳組成??偵疃?7米,構筑面積1195平方米。地宮中共裝有7座漢白玉門,高33米,寬18米,重4噸,上面橫置2噸重的青銅門梁,銜住門樞。每扇門靠樞柱一邊既重且厚, 向外漸薄,這樣可使重心偏向門軸。因此,看上去很笨重的大門,開閉卻很靈活。關門后有一"自來石"將門頂住,從外面開啟困難。地上木板是為保護梓宮和墁地金磚而設的。中殿有三個漢白玉石寶座,座前各一副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云龍大瓷缸。缸中原盛香油,油上的小銅瓢和燈芯有銅管與油相通,即"長明燈"。打開地宮時,燈未長明,油表面數(shù)公分已凝固。三個寶座呈"品"字形,后來為了便于參觀才改成"三"字形。后殿是最大的一個殿堂,棺床上停放著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梓宮。棺旁放著玉料和裝著隨葬品的紅漆木箱。左右配殿亦有棺床,但無棺槨。棺床上有方孔,中填黃土,稱"金井"。這是封建時代最高的"金井玉葬"葬禮。
北京導游詞4
什剎海景區(qū)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邊地區(qū)146.7公頃的范圍,以什剎海命名,其四至范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qū)位于北京城區(qū)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胡同、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鐘、鼓樓。景區(qū)中三海水面達33.6公頃(約占總面積的23%)。
什剎海景區(qū)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占西城區(qū)的三分之一以上。歷文上本地區(qū)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余座,現(xiàn)仍尚存10幾處。什剎海景區(qū)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設發(fā)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什剎海34公頃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區(qū)之中,依托水體,還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為什剎海頻具特色自然景觀。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在景區(qū)中具有典型意義。
什剎海地區(qū)的街巷結構最早形成于元代,區(qū)內(nèi)不少建筑年代久遠,具有北京傳統(tǒng)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己將該地區(qū)列為重點保護的二十五個歷史街區(qū)之一。此外,在本地區(qū)居住著的民民少則居住了十幾年、幾十年,多則數(shù)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樸熱情的鄰里生活環(huán)境。
什剎海景區(qū)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qū)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顒?,如放荷燈、泛舟游湖、宴飲賞荷、冰床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qū)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劃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 “胡同游”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中。
“什剎海水上游”采用長7米、寬1.7米,依清明上河圖中船形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櫓船作交通工具,從水路穿過銀錠橋去宋慶齡故居、廣化寺和恭王府花園。日落西山船行什剎海,游人點起紙河燈放入水中,燈浮水面沿船尾浮動,忽明忽暗燦爛一片,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間的西湖月夜。
北京導游詞5
在阜成門外,東臨釣魚臺,西到三環(huán)路,東西長約1.7公里,占地面積 137公頃,其中一半為水面,湖水蕩漾。綠樹成蔭。為北京近郊較大公園之一?!睹饕唤y(tǒng)志》載:“玉淵潭在府西,元時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環(huán)抱,景氣蕭爽,沙禽水鳥多翔集其間,為游賞佳麗之所?!庇捎谶@里地勢低洼,西山一帶山水匯積于此。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開引河上水。又在下口建閘,俾資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達阜成門之護城河。東部建有行宮。后湖淤塞,雜草叢生。解放后,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舊湖南邊挖了一個約10公頃的新湖,狀如葫蘆,名八一湖。下游建有實驗水電站一座。新舊二湖東西兩端相聯(lián),既可引水,又能蓄水.1960年密云水庫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淵潭的引水渠,在羅道莊與永定河引水渠相匯,同經(jīng)玉淵潭流入護城河。近年來大力建設公園,修了環(huán)湖路,在園內(nèi)還建了游廊點景建筑,逐步豐富園容。玉淵潭不僅是景色宜人,環(huán)境清幽,樹木茂密,為西郊盛暑納涼、游泳、劃船的場所;而且在北京水利工程上起著引水、調(diào)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