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南線導(dǎo)游詞3篇
嶗山文化旅游資源是嶗山旅游資源中最具吸引力、最具開發(fā)潛力、最豐富的旅游資源。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為大家?guī)淼膷魃侥暇€導(dǎo)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嶗山南線導(dǎo)游詞范文1:
太清宮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dāng)?shù)厝艘卜Q下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fēng),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shù)者有十七處。據(jù)《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0公元前140年),為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創(chuàng)建。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于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棄職入道。精研玄學(xué),入終南山學(xué)道數(shù)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末年,李哲玄東游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guī)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游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豐、徐復(fù)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歷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fā)生了一起僧道之爭。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jié)束?,F(xiàn)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歷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于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fù)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nóng)”、“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nèi)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里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jù)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
《膠澳志》載,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巔“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處機所書。名道孫紫陽曾潛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孫紫陽疏》載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側(cè)建有“斗母宮”,奉佛教。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重修時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觀音殿”一座。據(jù)說,這里曾有過僧、道交替的歷史。
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
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吧锨逯煸诮^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上清宮創(chuàng)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至宋末已廢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師__明,鳩工重修了上清宮。
上清宮有前后兩處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間,占地約1000平方米。前殿舊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宮內(nèi)古樹參天,其中一棵銀杏胸徑2.53米,橫出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據(jù)說一千年方能長出一個。大殿之東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與道山石斜對的石崮上,刻有邱處機的《青玉案》詞一首。宮西有一塊圓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宮”,還刻有邱處機詠嶗山七絕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為嶗山名泉之一。
龍?zhí)镀?/p>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shù)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佟保傧碌纳钐度∶褒執(zhí)丁?,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辍钡膲邀惥吧?/p>
嶗山南線導(dǎo)游詞范文2:
青島地區(qū)大小山峰幾十座, 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fēng)景區(qū)總面積 446 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 87.3 公里,主峰高 1133 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 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gòu)成了嶗山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嶗山旅游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鏈,串連著無數(shù)個景觀.我將按照"嶗山一日游"的習(xí)慣旅游線路,介紹南線上幾處主要景觀.
基本旅游線路(南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zhí)镀?/p>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dāng)?shù)厝艘卜Q下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 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fēng),冬隔朔氣, 素稱"北國小江南".太清宮占地 3 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 2500 平方米.廟宇共 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 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 農(nóng)","軒轅"三帝.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 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nèi)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 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 院.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 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 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 清幽.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 "上清", "下清", "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 "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 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 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拔 500 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 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 30 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shù)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 合成一道長約 30 米,寬約 5 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 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 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quot;,瀑下的深潭取名"龍 潭",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 1981 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 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quot;的壯麗景色.
青島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家園.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輝映出青島多彩的身姿,赤礁,細浪,彩帆,金沙構(gòu)成青島靚麗的海濱風(fēng)景線,史文,宗教,民俗,鄉(xiāng)情,節(jié)日慶典賦予青島旅游豐富 的內(nèi)涵.濃縮近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歐式風(fēng)格的多國建筑,形成了 青島中西合璧的都市風(fēng)情.今日的青島如此多嬌,明天的青島將更加美好.
"青山碧海映紅樓,仿佛人在畫中游,天上人間無覓處,島城美景勝瀛洲".
嶗山南線導(dǎo)游詞范文3:
此次旅行我選擇了嶗山南線游,因為南線有流清(乘車觀海佳地)、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棋盤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濱度假勝地)四個風(fēng)景區(qū),他們是一票制,而且在同一游覽線上。巨峰(嶗山頂峰)、北九水(山水結(jié)合的峽谷風(fēng)貌)、華樓(花崗巖疊石風(fēng)貌)三個景區(qū)等以后有時間去青島的話,還會去的。
8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五點多,收拾完畢,吃完早飯,8:30坐公交車到達了嶗山南線風(fēng)景區(qū)的總?cè)肟凇蠛訓(xùn)|售票服務(wù)中心。向態(tài)度熱情的售票員說明是在同程網(wǎng)上預(yù)訂的門票后,不一會兒就拿到了兩張預(yù)定好的優(yōu)惠門票。感謝同程網(wǎng)及這位既漂亮又服務(wù)熱情的年輕售票員。
售票處緊鄰東面就是進山驗票及乘旅游車處。上了舒適寬敞的空調(diào)旅游大巴,不一會兒人坐齊了。乘車沿途在流清景區(qū)欣賞著浩瀚的大海、出海的漁船、龜山……沿山路折轉(zhuǎn),約20分鐘,到達了嶗山景區(qū)的標志性景點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游覽區(qū)。
第一站在八水河停車場下車,先游覽八水河景區(qū)。八水河區(qū)域為爬山線路,沿八水河而上,可以觀龍?zhí)镀偎畮?,游千年上清宮,沿曲彎小徑穿林登山,能到達的終點為嶗山著名道觀明霞洞。這兒面臨大海,山色清秀。下車后,首先在“海上名山第一——嶗山”旅游標志前留影,向東行2分鐘,左手邊上山的石臺階就呈現(xiàn)在眼前,開始爬山了。沿途南方人擺的旅游攤位很多,游客也不少,一點也不寂寞。上行不久,右手邊龍?zhí)端畮斓拇髩温柫⒃谘矍?。庫水清澈,水波不興。隨著臺階的上下起伏,不久左手邊就來到了著名景點龍?zhí)镀?。龍?zhí)镀儆置颀埰?,位于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于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zhí)秶娪辍?。周至元有詩贊?“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huán)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游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瀑布旁邊的山崖上,有刻的大大的“龍吟”兩個字。水潭左邊大石上,雕刻著一群海軍戰(zhàn)士在水中勇救落水學(xué)生的塑像,還有一身穿海軍服的戰(zhàn)士的雕像毅然聳立,讓人看后肅然起敬!
山路兩側(cè)不時傳來或大或小“嘩嘩”的山泉水流下的聲音,讓人感受到了嶗山的靈氣。泉水邊不時有游客洗臉、洗手以解除疲乏。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過一段平地,前面就是上清宮了。門外生長著一棵千年銀杏樹,高聳入云。買票進入(每人三元)這個二進院落,首先是通道兩旁的兩棵巨大的銀杏樹,高聳參天,碩果累累,古樸滄桑。過一個上寫上清宮字樣的大門,正對“壽”字迎門墻,來到干凈優(yōu)雅神圣的院落。正面是一個大大的香爐,后面大殿,兩側(cè)配殿。供奉著道教始祖,玉皇大帝等神像。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院內(nèi)香氣繚繞。正院左側(cè)的小院內(nèi),盡頭一塊大石上,刻著得道高人作的嶗山有關(guān)的詩句。院內(nèi)游客不多,清靜典雅。出上清宮,沿宮墻右側(cè)石臺階繼續(xù)上行,山路曲折,山花點綴,云霧繚繞,山泉潺潺,松濤陣陣,如入仙境。幾位韓國游客不一會兒就超過了我們一家三口。我們身上略顯潮氣,但是卻涼爽,越向上走,越感到仙山的誘惑。過了福壽石,上行約5分鐘,就到了著名的道觀明霞洞。
購買含有導(dǎo)游費用的5元一張的門票進入。導(dǎo)游給講解了明霞洞的來歷,據(jù)說山東沿海某縣一位眼睛失明的村民,在此修煉,忽一日復(fù)明,睜眼一看仙氣縈繞,滿眼霞光,以此下決心更加苦練修行,得以有明霞洞的來歷。進入潮濕低矮的洞內(nèi),里面有一張高僧打坐的石床,洞內(nèi)可容納十幾人的樣子,洞的盡頭有接入的電燈。下面紅布包裹的長條臺子上有一個木匣,中間有一個小孔,導(dǎo)游說是可以免費從里面拿個錦囊。此洞非原洞,原洞因為有一年下大雨,山石滾落淤積把洞口堵住了。道人和山民一起在距離原址左側(cè)幾米遠的地方,重新掘洞,以利修煉。洞口外面崖壁上有刻的“天半朱霞”四個藍色字體,灑脫大氣清秀。原洞口前面兩顆大銀杏樹茁壯成長。再向前是道觀的大殿了,導(dǎo)游把拿錦囊的游客領(lǐng)到了寫有“法物流通處”的一間大屋子里,里面有人接待。導(dǎo)游的解說就結(jié)束了,大殿就一點兒也沒有介紹?!我們拾階而上,透過一棵開滿紅花的大樹看到了供奉碧霞元君神像的大殿。沿大殿左側(cè)狹窄的通道上行,有一處院落正在建設(shè),里面的大殿初具規(guī)模,但是還沒有竣工。返回主殿的右邊,一個精致的石亭子下面,有一個涑玉泉,泉水清澈見底。泉水旁邊有一個供奉龍王的石洞。明霞洞院落外面云霧繚繞,只有一顆大大的銀杏樹若隱若現(xiàn),給人一種恍若來到天堂的感覺。
沿山路下行,走另一條下山到達上清宮的路。沿途寂靜,沒有遇到幾個游客,頭頂右側(cè)的觀光纜車里德說話聲倒顯得雜亂了。路邊的一些小攤位沒有了擺攤的人。過一片茶園,山路轉(zhuǎn)折,眼前豁然開朗,上清宮的外墻就在眼前了。一路涼風(fēng)送爽,一路泉水歌唱,一路心情舒暢。
在八水河停車場上車,再游覽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景區(qū)的太清宮景區(qū)。據(jù)說太清宮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始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太清宮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由于被遠處巨峰和近處七峰環(huán)抱,阻擋住冬季北來的寒冷氣流,因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近似亞熱帶小氣候、小環(huán)境,因此既無寒冬,又無酷暑,溫和濕潤,植物繁茂,品種繁多,所以有“小江南”之稱。嶗山太清宮的石牌坊高大氣派、威武壯觀。牌坊上雕龍刻風(fēng)、花草、祥云、十二生肖、福祿同幀。石雕堪稱藝術(shù)佳品。過石牌坊,左手邊一塊大石上刻著陰陽魚的標志,旁邊上書:全真道教天下第二叢林。真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再向前行,購買每張20元的太清宮門票,來到太清宮第一道大門前,門上匾額“嶗山太清宮”是上一屆國家主席的題字。驗票進入寬敞的院落。通道兩旁鐘樓、鼓樓,再向前兩側(cè)兩個配殿,分別供奉不同的神仙,繼續(xù)向前走,來到一處開闊廣場,廣場北面就是嶗山太清宮的第二道大門了,據(jù)身邊的導(dǎo)游說男女進這道門還有說法,中間一門平時不打開,只有皇帝才能通過。左右有兩個側(cè)門,男左女右進入才好。道家不走回頭路,如果信奉道家的話,整個太清宮的游覽,那就向前行,不重復(fù)游覽,所以,太清宮景區(qū)的出口并不在這兒,想留影的話,隨游覽隨拍照,不要留下遺憾啊??墒且⒁猓皡^(qū)內(nèi)所有的宮殿及內(nèi)部的塑像等都是不允許拍照的。
我們就在這廣場前銀杏樹下的石凳上開始午餐,隨身背著的背包起了用場,吃的、喝的一應(yīng)俱全,就這么邊觀景,邊用餐既方便實惠,又別有一番滋味。吃飽喝足,也有了更多的精力,那就好好游覽這美麗的風(fēng)景吧!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返璞歸真”的內(nèi)涵與嶗山自然生態(tài)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huán)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F(xiàn)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墻,單開山門。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fēng)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院落。殿內(nèi)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nèi)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xù)三個月。寒冬季節(jié),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jù)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qū)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dāng)年蒲松齡寓于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yōu)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太清宮景區(qū)的名勝有:蒲松齡塑像、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嶗山道士穿墻處、觀海亭、連環(huán)洞、道家功夫表演、道教音樂演奏等。
由于我們一家三口是單獨游玩,有好多清凈怡人的景點導(dǎo)游都沒有帶領(lǐng)游客參觀,我們?nèi)趨s可以自由自在的欣賞、游覽。心情也很舒暢,尤其是當(dāng)我們坐在觀海亭上,舒展心胸,靜觀無邊無際的大海,一切煩惱憂愁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聽說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太清宮的“神水泉”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chǎn)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隨著前面的游客出景區(qū)大門,坐上旅游車又前往棋盤石(佛教特色)景區(qū)。山路沿海邊延伸,靠里側(cè)是清秀的大山,不時看到有清澈的溪流,高聳的水庫大壩,沿途經(jīng)過濱海的青山村,青磚紅瓦,碧海藍天,漁船有的整齊排列,有的出海勞作,一路景色變幻,讓人看了不由贊嘆這眼前的美景。
不覺到了棋盤石景區(qū)。該景區(qū)是嶗山景區(qū)的佛教精品線路,有華藏世界山門、法顯雕塑、砥柱石、于七雕像、華嚴寺、那羅延窟、望海門等10個著名景點。華嚴寺是嶗山上唯一現(xiàn)存的對外開放的佛教寺院。初建于清代順治年間。下車后,上行不一會兒,右手邊一個已經(jīng)封閉的山路,上行2分鐘就看到了于七雕像。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螳螂拳的創(chuàng)始人。折返回上行的公路,路左手邊的停車場中間有一個古代著名的法顯和尚的塑像。過驗票處,觀音廣場中央的巨大玉石南海觀音站立塑像慈眉善目,令人不由心生敬意。觀音塑像下面的基座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等的生活畫面,如呼之欲出。沿石階上行,前面又一巨大的山門——華藏世界門呈現(xiàn)在眼前。山門上雕刻的大型佛像眾多,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生敬!
通過華藏世界門,神奇的畫卷次第展開,令人目不暇接。山路轉(zhuǎn)折,山花散發(fā)著悠悠的香氣,游客神清氣爽。逐漸進入佛教的大千世界,路邊“緣”字開始讓人領(lǐng)悟佛學(xué)的內(nèi)涵。前面山崖下,一組大理石刻佛像呈現(xiàn)在眼前。佛像神態(tài)各異,慈眉善目,有普度眾生之意。山路轉(zhuǎn)折,一個奇怪的大石在路左邊向路中央伸展。仔細一看,像是一張生氣、丑惡的人臉,過了大石,向后看,就成了一張笑臉了,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塊石頭。它寓意著學(xué)佛、參佛后,人們的心靈得以凈化,身上有了佛的喜氣,摒棄了丑惡等一切惡念,煩心事,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xué)佛后的喜悅溢于言表。前面就是華嚴寺了。寺內(nèi)香煙繚繞,游客眾多。祥云籠罩,心生喜悅。主殿內(nèi)供奉釋迦摩尼塑像。觀音、文殊、普賢菩薩、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等都有供奉。本想?yún)⒂^寺廟后面的寂光洞,得知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很遺憾。院外放生池內(nèi)魚翔淺底,自由自在。塔院內(nèi)塔林肅穆,于七的佛塔顯赫,繞塔一周,以示敬意。后面山坡上還有其他共11位高僧的墓塔,大小、形狀各異,分列道路兩側(cè),沿此路走約20多分鐘,可以上行到那羅延窟,因為時間關(guān)系,沒能上去一睹“世界第二大窟”的那羅延窟。還可以登凌空高懸的仙翁棋盤,觀于七雕像,重溫不屈的民族精神。還可以登日起石,在近海的高山觀賞嶗山之日出,華嚴寺這幽靜的寺院,神秘而又神圣,令人流連忘返。
等車前往仰口風(fēng)景區(qū)時,已是接近下午5點了。聽說是夏季下午從仰口景區(qū)返回大河?xùn)|游客服務(wù)中心的末班車是5:15分。那就碰碰運氣吧,來一趟不容易。等來了一輛去仰口景區(qū)的車,沿途風(fēng)光無限,來到景區(qū)入口,下車后,被告知,已經(jīng)快到5:15分了,這個末班車馬上就走,匆匆看了看仰口景區(qū)湛藍的大海,驗票后就返回車上,一路與一位南方的游客聊著天,不覺經(jīng)過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一路順利到達大河?xùn)|游客服務(wù)中心,結(jié)束了一天的嶗山旅游行程。
本人總結(jié)的旅游攻略:建議以后去嶗山旅游的游客,乘旅游車進入太清景區(qū)后,先到太清索道售票處,購買觀光纜車票,坐纜車到明霞洞景點游覽完畢,步行下至上清宮,經(jīng)龍?zhí)镀俚桨怂雍蜍噮^(qū),再上車前往太清宮景區(qū),游覽完畢乘車到棋盤石景區(qū),最后到仰口景區(qū)。這樣節(jié)約部分時間,可以多游覽一些風(fēng)景宜人的景點。避免把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在上下步行游覽明霞洞及景區(qū)之間來回的乘車上。
祝到嶗山旅游的游客玩的開心。
嶗山南線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