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通用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指導>

父母的心教學反思

時間: 慧珍791 分享

  教師們在教授完《父母的心》之后有什么樣的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父母的心》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父母的心》教學反思一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自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篇教學設計是我的教學過程的實錄,課結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對整體設計的反思

  這份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能針對當今中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體諒父母的現(xiàn)狀,通過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導學生進入父母的內心世界,通過分析揣摩課文中父母的心理體會父母的不易,通過續(xù)寫表達學生的愿望,通過觀察日記《懂你》教育學生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濃濃的愛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個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長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書,也是育人。

  在這份設計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層層鋪墊,循序漸進。如導入中的復述故事為后面的復述課文情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和示范,導學過程中的每個問題也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fā)現(xiàn)與探究。教師的話無需多說,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也不會感到什么困難,并能在發(fā)現(xiàn)與探究中找到自信,學習的興趣也會倍增。

  備課時,有好多相關的故事都涌上心頭,因為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可課堂時間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愛,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這或許是我的一大遺憾吧。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課的教學過程:引入情境——整體感知——探究情節(jié)特點——體會語言風格——拓展延伸,不難看出,這個過程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能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方式設計問題,讓學生以先學到的東西為基點,步步為營,不斷加入新的內容,既注重思維訓練,又注重語言表述。從細節(jié)體現(xiàn)教學理念,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進步的賞識者,而教師的引導和賞識正好又成了學生學習的動力。以課本為綱,又不局限于課本,將語文學習于生活自然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順利地達到了。

  另外,教學目標的出示我一直不贊成詳盡地展示,很多時候,這會使不少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他們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套用教師提出的目標中的語言來答,無形中減少了思維過程。

  三、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的運用的反思

  在這堂課的組織中,導入和導學過程都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能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師預設的環(huán)節(jié),省時高效。多年的教學,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說出的教師不說,學生可以做學生的老師,學生也可以做學生的學生,課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師,誰都不必怕說錯,“歡迎出錯”是我上課常說的話,因為“錯了我們大家都有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事實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主動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斷地糾錯中實現(xiàn)了飛躍,學生的回答偏題率也越來越低。

  因此,我對我的教學策略充滿自信,至于我的學生,我更是相信,他們個個都是高情商的天才!

  《父母的心》教學反思二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頗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說,作者以他慣有的柔膩的纖細筆觸,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fā)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通過父母幾次將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節(jié),告訴我們再優(yōu)越的條件也割舍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縱然有千萬個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送給別人,進一步體現(xiàn)了父母之愛的偉大,崇高,讓我們窺見的是一顆真摯的愛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前四篇課文已對學生進行了父愛、母愛、兄弟之愛的親情教育,本文被選為第五篇課文一是想讓學生學習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二是想讓學生通過情感升華獲得新的感悟。因為目前的初中生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但往往忽視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很少真切地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因此我希望讓他們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切身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能去試著理解、體諒父母。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主要分三大塊: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導入新課這環(huán)節(jié)我提出一個學生很喜歡討論的問題,即你們最崇拜的人是誰?提了一些學生日常關注的問題,引起了學生對父母的注意,喚醒了他們在生活中對“父母之愛”的親身體驗,我覺得到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動起來了。從而架起了文本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

  二、品讀課文,反彈琵琶激疑

  這一塊我安排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初讀,理情節(jié)。”理清故事情節(jié)——本文是一篇小說,在小說的教學目標要求來看,這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近5分鐘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第二步驟“二讀,抓神態(tài)”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找出了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神態(tài)的詞語如“難割難舍”、“無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聲”。討論這對父母是否“心狠”,并結合文中這些關鍵的詞語談了自己的看法。通過分析這些描寫神態(tài)的詞語學生可以感悟人物內心世界。

  第三步驟“三讀,析語言”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語言的詞語。我自己認為學生解讀文本還是比較到位的,有學生能夠從父母的話中分析出換回,要回孩子的理由都出于對孩子的不舍,而且抓住了較關鍵的詞句,如“我覺得他一定會永遠記得我們的,想到這兒覺得他可憐的不得了”中的“可憐”一詞,這是對孩子的憐愛之情,如“總擔心她是不是這樣那樣”一個“總”字體現(xiàn)了父母時刻對孩子的牽掛。學生找出了能夠表現(xiàn)父母內心的語言描寫,通過語言、神態(tài)去揣摩人物的內心,父母的心不僅是一顆依依不舍之心,濃濃的愛子之心,而且還是一顆痛苦矛盾的心。

  第四步驟“四讀,明主旨”學生們討論,并找出了相關的語句。感受到了這對父母的可憐又可敬。

  這一塊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對文本的理解立體起來了,大多數(shù)學生們走了進這對父母深沉的內心去感受、品讀父母親對子女那難以割舍的至愛真情。三、拓展延伸,講故事談感想

  讓學生講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目的是讓他們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內心深處受到情感的熏陶,達到情感的升華即要珍視親情、珍愛父母。是情感教學目標的落實,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我能夠感受到,這篇課文對他們來說還是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的,最后一個教學目標也基本達到了。

  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在語言的表達上還不夠簡潔,對學生的鼓勵上還缺乏技巧,在個別問題的總結上做的還不到位,學生展示的面還不夠廣,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我相信,只有反思才能提高,才會有進步!

  《父母的心》教學反思三

  帶著壓力上了這堂公開課,盡管課上得只是差強人意、并不完美,但收獲確實挺大的。它讓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教育教學中的錯點: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夠,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未能充分地發(fā)揮作用,仍舊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整個上課的流程就是由一連串的教師發(fā)問組成,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智慧不足,個別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為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不能因勢利導,很好的來引導學生,在續(xù)寫結尾這一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被自己的課前預設所支配,尤其是事前設計好的PPT,很多時候學生的回答讓我靈感一現(xiàn),或者說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省去不講了,但往往被PPT束縛了手腳;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不夠凝練自然,有為了過渡而過渡的生搬硬套之感;教學評價比較單一,缺乏個性魅力和感染力,極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聽課和發(fā)言的熱情。同時,語文課堂是否上出了真正的語文味,這也是本人值得考慮和深思的問題。

  當然,不堂課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例如:課堂的教學內容比較充實豐富,各個教學流程銜接有序,本人偶爾的詼諧幽默,學生的精彩發(fā)言,同樣贏得了聽課老師的認可和好評。

  我想,今后的課堂上,信息技術如何真正為我所用,如何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的長處,如何夯實教學基本功,這是本人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借孫中山先生的話聊以自勉。

76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