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學習經驗 >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

時間: 慧珍791 分享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教授完《鄉(xiāng)下人家》這門課程之后有什么樣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一)

  《鄉(xiāng)下人家》描寫的是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那房前順著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依著時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屋后伴著春雨從土里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雞群,那嬉水的小鴨,那鄉(xiāng)下人家在門前的樹陰下邊吃晚飯,邊閑話家常,其樂融融,夜里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的進入夢鄉(xiāng)……這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人如臨其境,仿佛在與鄉(xiāng)下人家一起享受鄉(xiāng)下人家生活的樂趣、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xiàn)了鄉(xiāng)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也贊揚了鄉(xiāng)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我所在的學校本身就處在農村,因此班上的同學大都來自于農村,但是他們有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也就是說,對于鄉(xiāng)村田園風光,他們都習以為常了,所以就不太在意、盡管這樣精美的文質,也不能夠深深地吸引他們、但我還是試了一下。

  這節(jié)課的一開始,我就先讓同學樣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xiāng)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fā)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接著,我?guī)ьI著學生品味優(yōu)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所以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xiāng)下生活的美好,多多少少地體會了自己深處鄉(xiāng)間的一種幸福感。

  讓我感到遺憾的是: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糾正字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后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就展開的不夠。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于時間關系,我?guī)状未驍嗔藢W生。因此,我想課前預習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二)

  一、學習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依據(jù)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雖然住在農村,但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很平淡,但組合在其中卻是那么的優(yōu)美與出奇。因此,教學時,我便讓學生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抓重點詞語,交流時套用句式,表達時強化語言” 的方式展開教學, 以“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句話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二、六個訓練點的掌握與達成:

  1.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zhàn),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本課的預習分別體現(xiàn)在:單元導讀、生字詞認讀、課文的朗讀、詞語的意思(如:別有風趣、裝飾、時令、樸素、華麗、天高地闊等)

  2.識字方法的指導

  備課時本著學生易錯的字進行書寫指導,但學生卻把不該寫錯的字寫錯了,學生存在差異,但教師要點明的重點字還是進行書寫指導的,如本課中“和諧”的“諧”字。

  3.小組合作學習的體現(xiàn)

  本節(jié)課采用了“問題任務驅動法”,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學法遷移,自主學習第3至第6自然段,想畫面。找景物,抓特點,畫詞句,寫批注。按照 “我喜歡的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是……(畫的句子)我從文中……(重點詞語) 體會到 …… ”的句式進行合作探究交流來完成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讀自悟,感受鄉(xiāng)下的美景,然后小組展示學習成果,讓組中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交流。

  4.學科語言的培養(yǎng)

  學生在語文課上不會使用連貫、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一直都要靠教師“擠牙膏”似的引導才能完整講述出自己的想法。這在以前的語文課堂上已經習以為常了。自從我校語文導學課的訓練開始后,我便像一個媽媽教著牙牙學語的孩子般地一句一句教著學生怎樣連貫表達完自己的想法。盡管,孩子手里的語文學習資料幾乎人手一本,但是,他們卻不會使用,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以后,我主要還是通過引導預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語言的運用,漸漸地,他們由三個、四個會使用逐漸擴展到二十幾個了。當孩子會使用了便會運用了,上課時也便有話可說了。

  5.評價體系的建立

  本課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初讀”和“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能聽得出,孩子的評價語言還需進一步指導,主要問題就是過于單調、不新穎,說白了,就是聽到表揚的孩子興奮不起來,沒有那種沾沾自喜的心理變化。

  而我就觀察了自己每次使用不同的激勵、夸獎式的語言后,孩子的臉上明顯能感覺出興奮之意。因此,今后的教學從自身做起,帶動學生使用多種稱贊與激勵的評價語言。

  6.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本課在齊讀了課題后,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了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鄉(xiāng)下人家都描寫了哪些景色?”“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色的?”

  兩個問題一拋出,重、難點便顯示出來了。為了不讓學生的質疑流于形式,在本課歸納總結時,我結合了黑板的板書再次強化了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做到了“首尾呼應”,也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

  由此,也引發(fā)了我的一點遐想,學生問題意識還可貫穿在“小組匯報”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向選擇相同內容的小組成員質疑,如果時間允許,今后教學要做大膽嘗試。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反思(三)

  一、字詞學習多樣化。

  汪潮教授說過:“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念好十字經,十指彈鋼琴”??磥碜衷~教學仍是我們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所以在導入課文之后,采用了檢查的形式,以學生理解的難點為突破口,給予多種形式的幫助。有多音字“冠”的強調,有不理解詞“搗衣”的圖片觀察法,有“向晚”找近義詞理解詞意的方法,有讀詞語“天高地闊”“月明人靜”想象畫面的方法等,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學習字詞的多種方法。在文中還有“結出”“扎到水下”等多音字也特別指導。

  二、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青瓜綠藤”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后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使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并把這一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與本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緊密聯(lián)系,出示了孩子們搜集的有關鄉(xiāng)村的照片,要求用上“對比”“擬人”等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的練習,漸漸地,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語言文字也變得富有靈性了。

  三、抓住一條主線,使教學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抓住關鍵詞 “獨特”、“迷人”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讀課文1、2自然段,畫出能體現(xiàn)鄉(xiāng)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直引領學生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沒有引申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若再引導學生感受農村生活的勞苦與艱辛,那么學生對鄉(xiāng)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成熟。

8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