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在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能夠?qū)⑵渲械奈锢憩F(xiàn)象為學生做出講解,對其中的教學重點加以總結,做出適當?shù)慕虒W計劃,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一
一、【學習目標】
1、知道照相機、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視眼、遠視眼(老光眼)的成像特點和產(chǎn)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鏡或凹透鏡對近視眼、遠視眼的矯正原理。
二、【學習重點】了解照相機與眼睛的成像原理。
【學習難點】了解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矯正。
三、【自主學習】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 ,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形成物體的像。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的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視眼只能看清 處的物體,看不清 處的物體。近視眼需利用來矯正。
3.遠視眼只能看清 處的物體,看不清 處的物體。遠視眼需要利用來矯正。
四、【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體是由于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能成 、________的實像的原理。
近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 而看不清,可以用 來矯正。
遠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 而看不清,可以用 來矯正。
2.教學互動
互動1探究遠視眼的矯正。
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薄,近處物體的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 而看不清。用 將光線會聚,使近處物體傳來的光線仍能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從而看清近處的物體。
互動2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各自的度數(shù)不同,鏡片相同嗎?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眼鏡度數(shù)不同,眼鏡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數(shù)越深,焦距越 。
五、【達標鞏固】
1、眼睛中的 和 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眼球后部的 形成物體的像,其成像原理類似于 ,物體在眼睛中所成的像為 、 、 像.
2、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能成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已知一照相機鏡頭焦距為7cm,則該照相機的暗箱L應在______范圍內(nèi).用它拍照時,人距鏡頭的距離必須大于______。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_____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_____相當于照相機內(nèi)的膠片.來自物體的光線經(jīng)____后,成像于_____上,再通過視神經(jīng)把信息傳到大腦,產(chǎn)生視覺.
4、某同學在學習眼睛和眼鏡的知識后,制作了一個眼球模型,模型中的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燒瓶的后壁相當于視網(wǎng)膜,燒瓶里放有一種透明液體表示玻璃體,則圖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應采取的矯正措施分別是 ( )
A.遠視眼模型,用凸透鏡矯正 B.遠視眼模型,用凹透鏡矯正
C.近視眼模型,用凸透鏡矯正 D.近視眼模型,用凹透鏡矯正
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二
教師和學生一樣也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教學方式。由于自身的差異,不同的教師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其效果顯然也不同。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以下是學大教育優(yōu)秀教師2014年初二上冊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用途。
2、通過對光學儀器的介紹,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技方面的應用。增強學生對物理的熱愛。
3、通過介紹顯微鏡、望遠鏡的發(fā)展和功能的增強,使學生認識科技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續(xù)性發(fā)展將加深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和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放大鏡、照相機、攝相儀的成像原理。
2、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的用途。
一、復習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師: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什么?
生:當u>2f時,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與物在透鏡異側;
二、課題引入
利用凸透鏡成像的性質(zhì),人們制成了許多光學儀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們?nèi)庋鄣墓δ堋?/p>
三、新課教學
1、放大鏡
師:請同學們用桌面上的凸透鏡靠近課本,觀察課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生:字被放大。
師:再請大家判斷放大鏡的像與物是在放大鏡的同側,還是異側?是實像,還是虛像?判斷依據(jù)是什么?
(異側,虛像)
師:隔著凸透鏡看物體總是放大的嗎?(讓學生拿著凸透鏡看遠處的物體)
總結:用放大鏡觀看近處的物體,物距小于焦距時才是放大的。因此,物體應放在離放大鏡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適,離放大鏡的距離接近于焦距里,所成的像最大。
板書:1、放大鏡:焦距短的凸透鏡,u
2、顯微鏡
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微生物、細胞等人眼無法看見的物體。
學生閱讀課本,了解顯微鏡的發(fā)展。
目前通用的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可達50萬倍,借此人類能觀察許多物體的細微結構;用隧道顯微鏡甚至可以看到金屬原子。納米技術就是在隧道顯微技術的基礎上才得以發(fā)展的。(分辨率可達1/10納米)
顯微鏡是增大觀察微小物體視角的。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的焦距短,目鏡的焦距較長。物體放在物鏡焦點與兩倍焦距之間、接近焦點,物鏡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焦平面上,目鏡中看到的是虛像。
顯微鏡的物鏡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較大的放大率,鏡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來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鏡可以更接近物體,因此進入鏡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得清楚一些。
顯微鏡的目鏡焦距要大于物鏡的焦距,但不可過大,因為焦距過大將降低顯微鏡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較長的鏡筒,使用起來不夠方便。
3、望遠鏡
學生回答望遠鏡的功能。
師: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提問:物體距離物鏡很遠,它的像卻離物鏡很近,根據(jù)前面探究的結果,這樣所成的像是縮小的!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時會感到物體被放大了?(學生討論)
師: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的“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所在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放可以變得很大。
望遠鏡物鏡的直徑比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F(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力求把物鏡的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透鏡作物鏡。
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三
學習目標: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重點: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檢測:
物距
(u) 像的性質(zhì) 像距
(v) 應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u>2f
U=2f
2f>u>f
u
1.小明站在平面鏡前0.3 m處,當他逐漸遠離平面鏡時,他在平面鏡中的像的高度將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2.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的某一地方,在透鏡的另一側調(diào)節(jié)光屏位置可找到一個清
晰的像, 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成的像是( ),其應用為( )
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1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以內(nèi)的地方,成的像是( ),其應用為( )
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1倍焦距以內(nèi)的地方,成的像是( ),其應用為(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倒立、等大的實像
E.放大鏡 F.潛望鏡 G.照相機 H.幻燈機
3.在利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左側
的主光軸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物距為15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蠟燭清晰實像
B.若物距為25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縮小的蠟燭清晰實像
C.若物距為8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實像
D.若物距為8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蠟燭清晰虛像
4.一個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若想用它得到一個正立的虛像,物體可以放在距凸透鏡
A.10cm處 B.12cm處 C.14cm處 D.24cm處
新課自學:
預習課本187-189頁,回答下列問題:
近視眼需要佩帶 鏡矯正視力,遠視眼需要佩帶 鏡矯正視力
1.圖3是表示某兩個人看物體時的光路圖,要在視網(wǎng)膜上成清晰的像,則
A.甲需配戴的眼鏡是凸透鏡
B.乙需配戴的眼鏡是凹透鏡
C.甲需配戴的眼鏡是近視鏡
D.乙需配戴的眼鏡是近視鏡
課堂練習:
1.一個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若想用它得到一個正立的虛像,物體可以放在距凸透鏡
A.10cm處 B.12cm處 C.14cm處 D.24cm處
2.下列光現(xiàn)象中形成虛像的是
A.照相機照相時所成的像 B.幻燈機放幻燈片時所成的像
C.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所成的像 D.教學用投影儀在屏幕上成的像
3.小明拿一只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當透鏡下面的白紙移至距透鏡中心10cm時,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他用此凸透鏡在地圖上尋本屆冬奧會的舉辦地----都靈,則地圖到凸透鏡的距離u應為( )
A.u>20cm B.u>10cm C.10cm
4.將物體放在凸透鏡前30cm處,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呈現(xiàn)物體清晰縮小的像。該凸透鏡的焦距一定( )
A.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30cm
C.大于30cm,小于60cm D.大于60cm
5.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蠟燭由遠處向凸透鏡焦點靠近的過程中,小麗觀察并記錄了像在光屏上的變化情況,其中錯誤的是
A.像不斷變大 B.像始終是實像 C.像始終是倒立的 D.像先變小后變大
6.春游時,愛好攝影的小文給王老師照了一張全身像后,想再照一張半身像,則 ( )
A.王老師始終應站在鏡頭前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B.小文應靠近王老師并把鏡頭向前伸出一些
C.底片上所成的倒立實像會變大一些 D.鏡頭的焦距不變,不能照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