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構成特征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往往貪圖小便宜,占有了他人的東西不肯歸還別人,因此,也就觸犯了法律上面的侵占罪,在法律上,對侵占罪的構成特征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提供的侵占罪的構成特征,希望對你有幫助。
侵占罪的構成特征
1、犯罪客體
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他人財物的所有權。本罪的犯罪對象為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和埋藏物。
2、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這里“數(shù)額較大”是指侵占5千元到2萬元之間,各地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
3、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
4、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職務侵占罪的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chǎn)。
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規(guī)定:
1、構成職務侵占罪的,可以根據(jù)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1)達到數(shù)額較大起點的,可以在三個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達到數(shù)額巨大起點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職務侵占數(shù)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從法條上可見,職務侵占罪在數(shù)額上,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而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解釋,在數(shù)額較大上規(guī)定了5000-20000元的選擇幅度,在數(shù)額巨大上,把10萬元作為數(shù)額巨大的起點,而且各地區(qū)不同,具體的數(shù)額還會有差異。
侵占罪與職務侵占罪的區(qū)別
職務侵占罪是指刑法第271條規(guī)定的公司、 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數(shù)額較大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侵占罪與職務侵占罪的區(qū)別主要如下:
(一)主體要件不同。
二者雖均為特殊主體,但前罪主體是財物代為保管人;后罪主體則為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除外。
(二)危害行為不同。
前者危害行為是復行為,含非法占為己有及拒不退還二行為要素,其中非法占為己有是指變持有為所有的行為即侵吞,而不是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的一切行為。后罪危害行為則含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諸多行為類型,如侵吞、竊取、騙取等。
(三)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不同。
前罪行為人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抑或行為人根本就未有任何職務;后罪行為人卻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若某公司員工甲在日常生活中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且拒不退還,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則只能構成侵占罪。
侵占罪的客觀表現(xiàn)
1、要有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財物的行為。這是構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區(qū)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該財物即持有該財物就具有非法性,則不可能構成本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種多樣,如接受他人的饋贈,通過合法交易等,但本罪的合法持有,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代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為收藏、管理其財物,如寄存、委托暫時照看,又包括未受委托因無因管理而代為保管他人的財物;既包括依照有關規(guī)定而由其托管的財物,如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財物依法應由其監(jiān)護人代為保管,又包括依照某種契約如借貸、租賃、委托、寄托、運送、合伙、抵押等而持有代為保管,但因職務或工作上的關系代為保管本單位的財物的,不屬于本罪的代為保管。行為人如果將財物非法占有的不是構成本罪,而是構成貪污罪或職務侵占罪。
(2)拾撿他人的遺忘物。
(3)發(fā)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但這種發(fā)掘得到不能屬于非法。其一般應出于善意偶然得到,如果其本身非法,如盜掘他人埋在墳墓中的財物,或明知他人將某物埋下而故意盜掘得到,就不是構成本罪,這時構成犯罪的,應以盜竊罪論處。
2、必須是將他人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拒不交還的行為。所謂占為己有,是指應當將他人交為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當成自己的財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處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將財物出售、贈與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費、充抵債務、設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毀壞這種處分。具有后者這種行為,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治罪科刑。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