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
《時間簡史》并不高深,它十分的通俗易懂平,平易近人。它里面涉及的理論,是多個科幻故事世界觀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1
一本好書不僅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斯蒂芬。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讀完之后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到達讓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目的。盡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必須難度的。在這部書中,他帶領讀者遨游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對宇宙是什么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品讀書籍,不得不贊嘆霍金教授那如絲般縝密的邏輯性,你會發(fā)現字里行間無不顯示出他過人的才智,他能夠把相對論當做孩子手中的乒乓球來形象地描述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是無法分離的這一物理規(guī)則。書中的偉大成就之一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十分大,物體的逃逸速度十分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么這樣的空間能夠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么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十分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后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能夠放射出正反粒子,并且它還有著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在大擠壓奇點處出現局部區(qū)域或整個宇宙坍縮,從而消亡結束。
《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艚鸾淌?,就是這樣一位時間的巨人。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他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艚鹩盟唤d的身軀,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宇宙中暢游,他憑借自我的智慧,向真理發(fā)出了挑戰(zhàn),為人類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感嘆霍金教授帶給我的龐大科學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質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論證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在教育引導學生過程中應重點保護的,萬萬不可有意無意地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本書,不管我們是否能讀懂,總會讓你受益匪淺。捧起書本來,徜徉在其中吧,你會覺得其樂融融!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2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重新更新了一下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對本書及其作者,我是久聞大名,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讀到本書。書有些難懂,里面有不少專業(yè)知識,比如粒子左旋右旋之類的概念,但并不影響普通人理解其主要理念。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說、日心說,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宏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局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宏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么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宏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于數學計算推導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通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通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于宇宙我們只能通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于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但有意思的是,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和現代科學理論對宇宙的理論非常相似?!段淖?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人很早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系在一起?,F代對宇宙解釋: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兩者都是把空間和時間聯系在一起。
前一陣子在省圖書館,展館里介紹的無限多元宇宙,其中宇宙的觀念很像是西幻DND設定里的宇宙,位面(維度)、晶壁(子宇宙、母宇宙)??茖W理論又和神話幻想相似了。
經典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理論……我們越走越遠,巴比倫塔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最終的真理呢?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3
通過對于宇宙狀態(tài)、規(guī)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與此同時,也增加新的疑問,比如:宇宙的多樣性意味著什么?作為物質的人,看似無序的反應和多樣性里面,有沒有可以從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釋?人的思維,如何從物理(或者化學)的規(guī)律去解釋?等等。因為這些疑問,有了看一看純物理理論方面書的想法,《時間簡史》作為這方面比較不錯的科普讀物,被列入了閱讀名單。
和認識、經歷、思維方面的變化有關,現在看這樣一本比較理論的書,發(fā)現了很多樂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啟發(fā)。一方面,明確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義,受益匪淺;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的概念,去聯系很多實際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規(guī)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這個方面的思維變化,對于眼界的提升,難以言表。
總結了一些收獲,不一定全是《時間簡史》里面,也混合一些其他關于宇宙的認識,整體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應該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是無限可能性的集合體。
因此,變化(或者運動),是宇宙的根本特征。所以靜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與時間結合之后在一個時間點(或者時間段)上的相對產物。
宇宙的范圍實在過于廣闊,微觀和宏觀的差異無以概括(不同的時空范圍,有完全不同的運動規(guī)律),那么,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這個不存在是對于人來說的,也就是對于人的硬件大腦來說,人現有的腦細胞數量無法運算和解開這些問題,作為人,是存在上限的,這個上限,可能離宇宙這個級別,很遠)。
因此,對于人來說(人的多樣性相對于宇宙,應該是渺小和簡單的),探索宇宙的根本,應該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認識的態(tài)度上: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tài)度。這也許是人,唯一能做的。對于人類所有的認識,一定在一個前提或者范圍內的,超出這個前提或者范圍,認識將失效。
人,是宇宙多樣性的一個體現,可能只是宇宙多樣性中的一粒塵埃,所以,在另一個‘眼界’上(物理時空范疇),一定可以找到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維和行為的規(guī)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實在難以用其他語言來表達。不過這個‘神’,也是分級的,如果以星球為界,往宏觀(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等等)或者微觀(細胞、分子、原子、電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級的過程。人在一些層面(星球?),已經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從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說是人的局限)的時候,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tài)度是關鍵。有了這樣的態(tài)度,才能平和面對,面對人、事物和力量,面對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對規(guī)律。
也許,人的存在價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4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么我認為它不可能這么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fā)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后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于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并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后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么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么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后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fā)生強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于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只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著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fā)出思索,對真理發(fā)出挑戰(zhàn)。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于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閱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5
步入大二初便計劃閱讀這本書,不同的年齡段去閱讀這本書其實是有不同心境和思維方式的,在以往我會覺得這樣的書會非常干澀,讓人難以讀懂。就如同我在閱讀《瓦爾登湖》時,其實是不太明白其中內涵的。
但現在閱讀就會感慨原來如此。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游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的“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既然從古自今即使如此,我們又何必再為此小事而傷神呢?
《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嘆。茫茫宇宙在她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有那么多的故事,讓你有讀不完的精彩,讀不完的快樂,更有讀不完的追求?;厥淄?,生活讓我輩容顏盡失,儼然失去了生活的無窮空間,在被填充滿滿的生活中,我還能找到什么呢?對,也許那是對的,當一個空間束縛你時,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這個空間,而是在另一個高度去享受它。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不是一本書的閱讀,而是對一本書的感悟。
《時間簡史》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為何被冠以人生的禮贊。不有一位名人說的好嗎:有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會有一百零一個觀點去洞悉這部偉作。一部科學著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學價值外,還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學光環(huán)??茖W留給理性的人,而文學留給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思維,因而我讀《時間簡史》就會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讓我不禁一陣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語。
忽然間我發(fā)現平日里的那些瑣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讓我渾渾噩噩,但終不知為何忙碌,為何心驚膽戰(zhàn)。如今換個高度,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卻不會心碎,因為一切已變得那么淡定,那么從容;生活依舊殘酷,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你不會放棄,因為你早把一切盡收眼底。原因在于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間的長度,這種比喻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究起來,還是頗有意味的。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寬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廣可以反應出你的思維的廣度。放棄思想包袱,做一個輕松的有心人,不要等到自己累壞了,才知道自己在做無用功。
《時間簡史》一部科學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論史,準確的觸及了自己人生的感悟,能夠更好地明悟自己的道路,很多理論的變更都給了自己處世之道開導,很多困擾都一一化解,看長遠點明白自身所想,其實才免了愚弄。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相關文章:
《時間簡史》名著讀后感怎么寫
上一篇:怎么寫《綠野仙蹤》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