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文章讀后感3篇
愛國主義文章讀后感3篇
愛國主義文章讀后感1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程工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就是他成功修筑的,這就是京張鐵路。
從課文中,我知道當時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辱。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任務。最后修筑成功從而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我為詹天佑的杰出愛國精神而自豪。當讀到詹天佑勘測線路時所說,所做,所想,心頭不僅微微一陣。詹天佑對工作嚴肅的態(tài)度,和那不怕艱難,認真,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還有遇到困難,他總是為自己為別人鼓舞的愛國之心,與我們相比是如此偉大。我們平時遇到一丁點兒困難和壓力就不想吃苦,沒有勇氣,做事馬馬虎虎,說別人的壞話,揭別人的短處。學習了《詹天佑》一課,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了?
詹天佑的杰出在于實踐。他能根據不同的山勢采用不同的開鑿方法。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鑿進的辦法;八達嶺采用中部鑿井法,使工期縮短了一半。為了解決火車爬坡問題,他又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看到這里,我羞愧萬分。平時的數學作業(yè)老是一種模式,按老師教的方法去做,如果遇到難題,用這種方法又不行,我就只會死腦筋解題。詹天佑叔叔為了國家的榮譽,創(chuàng)新設計了鐵路路線。今后我要向詹天佑叔叔那樣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詹天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京張鐵路工地上永遠開放著詹天佑這朵奉獻之花,他將永遠開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之中。
愛國主義文章讀后感2
我最近讀了《民族精神代代傳》這本書,內心涌現出一份感動、一份自豪、一份欣喜。我們民族愛國主義者形象、我們新中國日新月異的面貌,也似乎都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
曾記得抗日戰(zhàn)爭時,日本人對中國進行了大屠殺,老百姓恨透了日本鬼子。但聶榮臻還收養(yǎng)日本的孤兒,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是常人能做到的嗎?鄭和七次下西洋,和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并立下了歷史創(chuàng)舉;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十三年間,他干得大腿上沒有了肉,小腿上脫了毛,經過千心萬苦,終于制服了水患;長城人人都知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奇跡,但有誰知道一塊塊長3米重1噸的石條,都是用雙手搬上去的……所有所有的事例都令我感動。
我們的中華民族有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踏遍荊棘,開辟新路。在她的領導下,中華兒女百折不撓,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間奇跡??矗捍髴c人依靠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使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2004年的希臘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更是憑著拼搏進取的精神,為中華民族奪得了32塊金牌的最好成績,使昔日的“東亞病夫”,現在已當之無愧地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難道這些偉大的成果不足以讓我這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
當然在我感動之余,更多的還是欣喜。我欣喜我們中華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我欣喜在科學理論體系指導下,我們能豪邁地走到今天,中華民族內部空前團結,各民族之間空前融洽,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我欣喜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將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不斷推向前進,取得一項項重要成就;我欣喜香港澳門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欣喜我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為了我們的祖國,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認真學習,做一個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最后,我想用“美麗的中國啊,我永遠愛你”來作為我的結束語。我相信我們古老的中國、文明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會在新的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
愛國主義文章讀后感3
懷著—股澎湃的激-情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艷,更加紅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zhàn)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yè)——共-產主義事業(yè),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此時的雪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圣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zhàn)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xiāng)親們所流的,它鑒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郁郁蔥蔥的老林里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勝利。 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zhí)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分械睦先耍督^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己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都只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任何人眼里,他們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擊倒的。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更因為他們毫不明白傾盡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覺,也更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氣魄,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便對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許,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fā)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yǎng)殖出雜交水稻,解決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己的領土……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中國的2008申奧,世界夢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眾里尋她千百度”,圓了與未圓,又有什么區(qū)別,總有下一代繼續(xù)追尋。
讀《林-海雪原》經常會感覺到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集體”。文中的人物,如少劍波楊子榮等,張口閉口不離集體,可謂已經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為—體了,風里來,雪里去,是記憶拼搏下的一點一滴。“集體”這個詞,更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意境已將不可計數的心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集體思維的人,頭可斷,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遠把集體利益擺在第—位,這似乎是—個很奇怪的特性。
漢朝文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集體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為著這座泰山而永生。生與死,千百年來有人歌頌有人笑,更有人長嘆一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生與死只是一線之差,便是有氣與無氣。有人死得氣壯山河,那種人,以著另外一種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罵,萬人踐踏,那種人,為求一絲生機拼命乞憐,卻終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該來的時候會來,該去的時候會去,無愧于自己的生命,更無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執(zhí)著于一個想法或一個將來的結果。關天培身上的刀疤,黃繼光胸膛的槍洞,都一次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林-海雪原》中,講述的不僅是解放戰(zhàn)爭初期的剿匪斗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一分人性的美,融合為人類近乎完美的形象,成為一個世界的縮影,化為一片藍天。盡管有時,烏云阻擋了陽光,但在一陣甘霖的揮灑后,清流依舊,白鴿掛著風鈴遠翔,葉更綠,天更藍,陽光在露珠上閃爍。世界的循環(huán)不停,美不停。依稀間,昨天也是今天的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