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已普遍應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個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
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篇一
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初探
[提要]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fā)展使計算機上存儲的信息很容易受到侵害。本文從介紹計算機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出發(fā),分析導致網絡不安全的原因,并提出網絡維護的簡單對策。
關鍵詞:網絡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涵義及特點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含義隨網絡使用者的變化而變化。從本質上來講,網絡安全主要包括網絡系統(tǒng)的軟、硬件以及網絡傳輸信息安全性等方面。計算機網絡安全不僅有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網絡安全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系統(tǒng)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
1、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是指網絡信息只供授權訪問的用戶使用,而不會泄露給未經授權的用戶、實體利用。通常情況下,網絡信息的保密性需通過加密技術來實現(xiàn)。
2、可用性。為計算機網絡用戶提供服務作為網絡系統(tǒng)最基本的功能,網絡信息只能被授予訪問權限的用戶使用,即需要網絡信息服務時,允許授權用戶使用的特性。網絡信息的可用性多通過系統(tǒng)正常使用與全部工作時間之比進行衡量。
3、完整性。網絡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改變自身特性。即信息在存儲及傳輸?shù)倪^程中應保持完整與真實性,不應發(fā)生改變及丟失的情況。網絡信息的完整性是要求網絡信息實現(xiàn)正確生成、正確存儲與正確傳輸。
4、可控性。計算機網絡傳播的信息內容具有可控制能力的特性。這能夠避免不良信息經公共網絡的傳輸,確保計算機系統(tǒng)受到攻擊或破壞時,網絡信息能夠實現(xiàn)自動恢復和控制。
二、危害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原因
1、黑客入侵。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國的電腦界是帶有褒義的,是指熱心于計算機技術、水平高超的電腦專家,尤其是程序設計人員。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詞已被用于泛指那些專門利用電腦網絡搞破壞或惡作劇的家伙。黑客常用的攻擊手段一般分為非破壞性和破壞性兩大類。其中非破壞性攻擊也就是破壞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但不進入系統(tǒng),這種攻擊不會得到對方系統(tǒng)內的資料。大家也許都聽到過網站被垃圾信息阻塞了,幾小時不能對外服務之類的事,這就是黑客用的非破壞性攻擊,這些垃圾信息包括Ping洪流、SYN洪流,F(xiàn)inger炸彈等。而破壞性攻擊就是以侵入他人系統(tǒng),得到對方資料或修改資料為目的。要進行破壞性攻擊,就要得到權限,要得到權限也就是要得到超級用戶密碼。
2、網絡協(xié)議的安全漏洞。因特網使用的是TCP/IP協(xié)議,該協(xié)議的弱點是,每一個基于IP服務都與一個或多個公認端口地址相關聯(lián),服務在這些端口上偵聽服務請求。這些地址表示為TCP或UDP端口,并被設計為響應嘗試的連接來啟動相應服務合法請求的過程。不幸的是,處理服務完全有效請求的相同端口也能夠變成引人注目的攻擊點。所以說,TCP/IP本身在設計上就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竊聽和欺騙。
3、使用者對安全知識缺乏所造成的缺陷。如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使用者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密碼過于簡單,易于被破解,軟件使用的錯誤,系統(tǒng)備份不完整,將自己的賬號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等,都會帶來安全威脅。
4、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是一種有害數(shù)據。所謂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shù)據,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蔓延范圍廣,增長速度快,損失難以估計。計算機感染上病毒后,輕則使系統(tǒng)效率下降,重則造成系統(tǒng)死機或毀壞,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數(shù)據丟失,甚至造成計算機主板等部件的損壞。
5、隨意在用戶計算機中顯示廣告。廣告軟件一般被集成在免費的軟件里面,在程序界面顯示廣告。廣告通常會收集用戶信息并把信息發(fā)送給程序的開發(fā)者,改變?yōu)g覽器的設置(如首頁、搜索頁和安全級別等),甚至還會在任何時候只要計算機開機的情況下就隨意打開廣告頁,并且使用者無法停止。
6、系統(tǒng)漏洞。操作系統(tǒng)及網絡軟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無缺陷、無漏洞,一旦漏洞為外人所知,就會成為整個網絡系統(tǒ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受攻擊的首選目標。網絡中大部分的黑客入侵就是由于系統(tǒng)的漏洞所造成的。
7、拒絕服務攻擊。拒絕服務攻擊被設計為終端或完全摧毀網絡設備的運行或網絡通信。通過過載網絡設備,或以某種方式搞亂網絡設備,攻擊者就能夠使設備拒絕向網絡上的其他用戶或主機提供服務。
8、網絡嗅探。被動網絡攻擊的一種方法是網絡“嗅探”或竊聽,他使用協(xié)議分析器或其他嗅探軟件竊聽網絡通信。
三、計算機網絡維護措施
1、加密技術。數(shù)據加密技術是指將原有的數(shù)據通過某種算法,轉換成一種不可讀的密文,并通過轉換后的密文進行信息存儲與傳輸。信息的接收者只有通過相應密匙才能獲取原先的信息內容,從而實現(xiàn)信息的保密性。信息加密算法主要分為對稱與非對稱加密算法兩類。對稱加密算法由于加密和解密所使用密匙的密鑰相同,加密與解密速度較快,加、解密算法公開;非對稱加、解密所使用的密匙不同,只有通過使用相應的密鑰才能打開加密數(shù)據。
2、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是當前保護計算機網絡內網資源,防止外部人員侵入,進行網絡訪問控制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網絡安全技術。防火墻能夠通過對數(shù)據包中包含的目標地址、源地址、源端口以及目標端口等信息與預先設定好的訪問控制規(guī)則進行匹配,只有當信息匹配成功時,數(shù)據才會被允許通過。當前最常用的防火墻為深度包過濾狀態(tài)檢測防火墻。
3、網絡入侵檢測技術。網絡入侵檢測技術是保證網絡安全的一種措施,主要是通過對收集到的操作系統(tǒng)網絡數(shù)據包以及應用程序等相關信息分析,對所發(fā)現(xiàn)的入侵行為通過報警、切斷入侵線路等手段進行安全防護的行為。網絡入侵檢測主要有異常檢測與誤用檢測兩種。異常檢測不受系統(tǒng)限制,能夠對系統(tǒng)及用戶非正常的操作行為和計算機資源的非正常情況進行檢測,具有很強的通用性。由于缺乏全面的網絡掃描,異常檢測雖然會對以前未出現(xiàn)過的網絡攻擊方式進行有效檢測,但其誤警率比較高。誤用檢測是基于對已知入侵行為進行檢測的過程。
4、防病毒技術。網絡病毒技術包括病毒預防、病毒檢測與病毒消除技術。病毒預防技術通過對常駐系統(tǒng)內存的系統(tǒng)控制,對病毒是否存在進行監(jiān)視、判斷,以防止病毒的擴散與破壞;檢測技術通過對計算機病毒和文件特征兩種方式進行檢測,對系統(tǒng)是否感染病毒作出判斷;消除技術是感染程序的逆過程,通過對網絡病毒預防、檢測,通過殺毒軟件等方式,殺滅病毒。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偉.網絡不安全因素該如何控制和管理[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06.8.
[2]薛方芳.簡析校園網絡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7.13.
[3]楊克.論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法制與社會,2007.2.
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篇二
淺析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
【摘 要】隨著寬帶業(yè)務的迅猛發(fā)展以及社會對網絡的依賴,來自互聯(lián)網的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顯。文章簡要地分析了計算機網絡存在的幾種安全隱患,并探討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范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策略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隨著互連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技術全面地影響和改造著人們的生活,上網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網絡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旦計算機網絡受到攻擊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癱瘓,整個社會就會陷入危機。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重要信息數(shù)據,提高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性已經成為所有計算機網絡應用必須考慮和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概念
國際標準化組織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為數(shù)據處理系統(tǒng)建立和采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件、軟件數(shù)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上述計算機安全的定義包含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兩方面的內容,其邏輯安全的內容可理解為我們常說的信息安全,是指對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而網絡安全性的含義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網絡安全是對網絡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
2 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
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歸結起來,針對網絡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自然災害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僅僅是一個智能的機器,易受自然災害及環(huán)境(溫度、濕度、振動、沖擊、污染)的影響。目前,我們不少計算機房并沒有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電磁泄露或干擾等措施,接地系統(tǒng)也疏于周到考慮,抵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較差。日常工作中因斷電而設備損壞、數(shù)據丟失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于噪音和電磁輻射,導致網絡信噪比下降,誤碼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脅。
2.2 網絡軟件的漏洞和“后門”
網絡軟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無缺陷和無漏洞的,然而,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曾經出現(xiàn)過的黑客攻入網絡內部的事件,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軟件的“后門”都是軟件公司的設計編程人員為了自便而設置的,一般不為外人所知,一旦“后門”洞開,其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2.3 黑客的威脅和攻擊
這是計算機網絡所面臨的最大威脅。黑客攻擊手段可分為非破壞性攻擊和破壞性攻擊兩類。非破壞性攻擊一般是為了擾亂系統(tǒng)的運行,并不盜竊系統(tǒng)資料,通常采用拒絕服務攻擊或信息炸彈;破壞性攻擊是以侵入他人電腦系統(tǒng)、盜竊系統(tǒng)保密信息、破壞目標系統(tǒng)的數(shù)據為目的。黑客們常用的攻擊手段有獲取口令、電子郵件攻擊、特洛伊木馬攻擊、www的欺騙技術和尋找系統(tǒng)漏洞等。
2.4 計算機病毒
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計算機病毒”,其蔓延范圍廣,增長速度驚人,損失難以估計。它像灰色的幽靈將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這些程序運行時進入到系統(tǒng)中進行擴散。計算機感染上病毒后,輕則使系統(tǒng)工作效率下降,重則造成系統(tǒng)死機或毀壞,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數(shù)據丟失,甚至造成計算機主板等部件的損壞。
2.5 垃圾郵件和間諜軟件
一些人利用電子郵件地址的“公開性”和系統(tǒng)的“可廣播性”進行商業(yè)、宗教、政治等活動,把自己的電子郵件強行“推入”別人的電子郵箱,強迫他人接受垃圾郵件。與計算機病毒不同,間諜軟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對系統(tǒng)造成破壞,而是竊取系統(tǒng)或是用戶信息。
2.6 計算機犯罪
計算機犯罪,通常是利用竊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傳播有害信息,惡意破壞計算機系統(tǒng),實施貪污、盜竊、詐騙和金融犯罪等活動。在一個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中,大量信息在網上流動,這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擊目標。他們利用不同的攻擊手段,獲得訪問或修改在網中流動的敏感信息,闖入用戶或政府部門的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窺視、竊取、篡改數(shù)據。不受時間、地點、條件限制的網絡詐騙,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長。使得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犯罪活動日益增多。
3 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策略
計算機網絡安全從技術上來說,主要由防火墻、防病毒、入侵檢測等多個安全組件組成,一個單獨的組件無法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廣泛運用和比較成熟的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有:防火墻技術、數(shù)據加密技術、訪問控制、防御病毒技術等。以下就此幾項技術分別進行分析。
3.1 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是網絡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墻是實現(xiàn)網絡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墻是指位于計算機和它所連接的網絡之間的硬件或軟件,也可以位于兩個或多個網絡之間,比如局域網和互聯(lián)網之間,網絡之間的所有數(shù)據流都經過防火墻。通過防火墻可以對網絡之間的通訊進行掃描,關閉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來的DoS攻擊,封鎖特洛伊木馬等,以保證網絡和計算機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墻都可以達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進入內部網絡,過濾掉不安全服務和非法用戶;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設施;三是限定用戶訪問特殊站點;四是為監(jiān)視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3.2 數(shù)據加密技術
加密就是通過一種方式使信息變得混亂,從而使未被授權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兩種主要的加密類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3.2.1 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稱對稱密匙加密,因為用來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為信息提供了進一步的緊密性,它不提供認證,因為使用該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建加密一條有效的消息。這種加密方法的優(yōu)點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軟件中實現(xiàn)。
3.2.2 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現(xiàn)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個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兩個密匙,一個用于加密信息,另一個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統(tǒng)的缺點是它們通常是計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統(tǒng)的速度慢得多,不過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復雜的系統(tǒng)。
3.3 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訪問控制決定了誰能夠訪問系統(tǒng),能訪問系統(tǒng)的何種資源以及如何使用這些資源。適當?shù)脑L問控制能夠阻止未經允許的用戶有意或無意地獲取數(shù)據。訪問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戶識別代碼、口令、登錄控制、資源授權 (例如用戶配置文件、資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 )、授權核查、 日志和審計。它是維護網絡安全,保護網絡資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對付黑客的關鍵手段。
3.4 防御病毒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病毒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高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構成極大的威脅。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軟件,從功能上可以分為網絡防病毒軟件和單機防病毒軟件兩大類。單機防病毒軟件一般安裝在單臺PC機上,即對本地和本地工作站連接的遠程資源采用分析掃描的方式檢測、清除病毒。網絡防病毒軟件則主要注重網絡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網絡或者從網絡向其他資源傳染,網絡防病毒軟件會立刻檢測到并加以刪除。病毒的侵入必將對系統(tǒng)資源構成威脅,因此用戶要做到“先防后除”。很多病毒是通過傳輸介質傳播的,因此用戶一定要注意病毒的介質傳播。在日常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應該養(yǎng)成定期查殺病毒的習慣。用戶要安裝正版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并隨時升級為最新版本。還要及時更新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補丁,做到不登錄不明網站等等。
總的來說,網絡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管理問題。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標、技術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法規(guī)等。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絡系統(tǒng),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也必然隨著網絡應用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葛秀慧.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張琳,黃仙姣.淺談網絡安全技術[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 (11).
[3] 徐超漢.計算機網絡安全與數(shù)據完整性技術[M ].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計算機網絡安全和防范畢業(yè)論文篇三
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研究
【摘要】研究分析網絡信息安全關鍵技術,提出網絡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體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解決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保密問題,從而對網絡信息系統(tǒng)實施可靠的保護,顯得尤為突出,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結合實際提出了防范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
一、引言
互聯(lián)網中的每個設備都應發(fā)揮著安全防護的作用,確保網絡傳輸信息的保密性,并能抵御來自網絡內部或外部的攻擊;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進行網絡資源訪問控制。全局安全網絡的安全防御方法應從單點產品演進為層次化的網絡安全防御。在用戶遭受網絡攻擊的時候,能有效識別這些網絡威脅,并根據其嚴重級別做出相應反應,隔離遭到病毒感染的網絡用戶,對受損系統(tǒng)進行自動修復,并且針對這個安全事件的處理策略將被及時同步到整個安全網絡平臺中,根據系統(tǒng)安全策略進行網絡資源的重新配置。本文主要探討了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的相關技術問題。
二、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探析
網絡安全應采用立體的、全方位的動態(tài)縱深防御安全策略,實行分級、分層、實時防護,發(fā)現(xiàn)和評估自身漏洞并進行修補,對入侵行為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預警,以及在遭受攻擊后能夠進行應急響應與災難恢復。這樣即使某一層安全防護措施被攻克,也有足夠時間在下一層安全措施被攻克前,檢測出安全威脅及漏洞,并采取有效的防御與補救措施,確保整個系統(tǒng)的安全。
(一)防火墻的配置
防火墻是在兩個網絡間實現(xiàn)訪問控制的一個或一組軟件或硬件系統(tǒng)。防火墻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屏蔽和允許指定的數(shù)據通訊,而該功能的實現(xiàn)又主要是依靠一套訪問控制策略,由訪問控制策略來決定通訊的合法性。按照防火墻對內外來往數(shù)據的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將防火墻分為兩大體系:包過濾防火墻和代理防火墻。前者以Cisco公司的PIX防火墻為代表,后者以美國NAI公司的Gauntlet防火墻為代表。
通過這兩種類型防火墻的技術對比,代理防火墻在安全性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但是考慮到運行速度與經費問題,另外PIX型防火墻同時還有比較強大的路由功能,綜合評價來看,還是Cisco的PIX類型防火墻更適合學院的網絡安全體系。因此,在校園網絡系統(tǒng)的防火墻配置方案中選用包過濾防火墻一飛塔(Fortinet)的FortiGate 3600防火墻。為了提高外網用戶對仲愷農業(yè)技術學院對外重要服務器的快速訪問,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對外服務器的安全,特用一臺服務器作為反向透明代理,同時配備一臺備份服務器,以保證其能可靠連續(xù)工作。制定防火墻安全策略如下:所有從內到外和從外到內的數(shù)據包都必須經過防火墻;只有被安全策略允許的數(shù)據包才能通過防火墻;防火墻本身要有預防入侵的功能;默認禁止所有服務,除非是必須的服務才允許。
(二)檢測系統(tǒng)的部署
入侵檢測是繼“防火墻”“信自加密”等傳統(tǒng)安全保護方法之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術。它是一種主動防御拄術,彌補了傳統(tǒng)安全技術的不足。入侵檢測能力是衡量一個防御體系是否完整有效的重要因素。入侵檢測系統(tǒng)為網絡安全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采取相應的防護手段。
在網絡邊界的鏈路之前放置獨立的防火墻設備,對入站和出站進行訪問控制,再進入校園內部網的核心交換機。入侵檢測系統(tǒng)IDS直接接入核心交換機Extreme 6808,對全部網絡的流量與內容進行入侵檢測與判斷。核心交換機分出多條主干內部鏈路,一條直接接入校園內部網的應用服務器群,包括郵件服務器,Web服務器,防病毒中央服務器等:一條接入自修復身份認證系統(tǒng),包括身份認證系統(tǒng),自修復系統(tǒng)等。在核心交換機與服務器區(qū)之間放置一個入侵檢測系統(tǒng)IDS的檢測探點,從而保證關鍵應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并且在郵件服務器網段中部署反垃圾郵件等設備。同樣,從核心交換機到其他各個樓的二層匯聚交換機,在二層匯聚中心部署一個入侵檢測系統(tǒng)IDS檢測探點,用于檢測區(qū)域內的入侵檢測行為。
防火墻與入侵檢測這兩種技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目前,入侵檢測和防火墻之間的聯(lián)動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一種是實現(xiàn)緊密結合,即把入侵檢測系統(tǒng)嵌入到防火墻中,即入侵檢測系統(tǒng)的數(shù)據來源不再來源于抓包,而是流經防火墻的數(shù)據流。所有通過的數(shù)據包不僅要接受防火墻檢測規(guī)則的驗證,還需要經過入侵檢測,判斷是否具有攻擊性。以達到真正的實時阻斷,這實際上是把兩個產品合成一體。第二種方式是通過開放接口來實現(xiàn)聯(lián)動,即防火墻或者入侵檢測系統(tǒng)開放一個接口供對方調用,按照一定的協(xié)議進行通訊、警報和傳輸。目前開放端口的常見形式有,安全廠家提供IDS的開放接口,供各個防火墻廠商使用,以實現(xiàn)互動。這種方式比較靈活,不影響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tǒng)的性能。
(三)網絡數(shù)據備份與恢復
數(shù)據備份是一種數(shù)據安全策略.是將原始數(shù)據完全一樣地復制,嚴格來說應復制兩份,一份保存在本地, 一份保存在異地。在原始數(shù)據丟失或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利用備份數(shù)據把原始數(shù)據恢復出來,使系統(tǒng)能夠正常工作。建立一個完整的網絡數(shù)據備份系統(tǒng)必須實現(xiàn)以下內容:(1)計算機網絡數(shù)據備份的自動化,以減少系統(tǒng)管理員的工作量。(2)使數(shù)據備份工作制度化,科學化。(3)對介質管理的有效化,防止讀寫操作的錯誤。(4)對數(shù)據形成分門別類的介質存儲.使數(shù)據的保存更細致、科學。(5)以備份服務器形成備份中心,對各種平臺的應用系統(tǒng)及其他信息數(shù)據進行集中的備份,系統(tǒng)管理員可以在任意一臺工作站上管理、監(jiān)控、配置備份系統(tǒng),實現(xiàn)分布處理,集中管理的特點。
三、 結語
當前,如何確保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是任何一個網絡的設計者和管理者都極為關心的熱點。由于Internet協(xié)議的開放性,使得計算機網絡的接入變得十分方便。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威脅到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因素就非常多。因此,人們研究了各種網絡安全技術,開發(fā)了各種網絡安全產品,努力構建一種可靠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tǒng)。本文主要討論的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技術,針對各種不同的威脅與攻擊研究了解決它們的相應安全策略,有利于計算機網絡安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