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干媽”沒有遇上強勁的對手?
周曉農,一枚知乎上的種田人
老干媽的成功之道,以我對這家企業(yè)及其創(chuàng)辦者陶華碧的了解,最關鍵就是幾個字:絕技加誠信。
這幾個字讓其占據了行業(yè)的制高點,讓后來者至今還遠遠無法企及。
想象一家沒有銀行貸款,幾乎從不做廣告的企業(yè),靠絕技加誠信,如今已是名滿天下,神奇吧。其間卻也照出絕技加誠信,在企業(yè)競爭中,作為稀缺資源的可貴。
在老干媽企業(yè),還只有一輛小長安面包車時,一位云南的重刑犯,自知來日不多,向監(jiān)獄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想吃點老干媽,那時,云南市場上一時還買不到老干媽,監(jiān)獄聯(lián)系企業(yè),企業(yè)便寄了一箱去。
那時,她租了城郊一個村委會的小院,生產辣椒醬,產品還是溫熱的,就被一輛一輛汽車拉走了。先款后貨,商家要排隊一兩周,才拉得了貨。我和她交談時說,要不了多久,你就會蓋大廠房了,什么都會有的。
老干媽擅長的是民間本味。她家八姐妹,她最小,老家在貴州湄潭縣的一個鄉(xiāng)場,此鄉(xiāng)場卻是一個有名的農村商業(yè)重鎮(zhèn)。她好像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家里就說,無錢再供你讀書了,你就在家做飯吧。好學的她,嘗百家味,討眾家技,做出一手好菜,尤其是調味品,更顯其長。
她還天生了一口好味覺。一次,廠里有人拿回一種調味品,說味道好,她嘗了一下,說這不稀奇,立即做出來讓大家嘗,竟然讓大家分不清誰是誰。
她誠信。她所用辣椒原料,主產地在遵義,遵義辣椒,曾為出口免檢產品。當?shù)貫樗┴浀氖召彺髴艚o我說,只有我們欠過她的錢,她從不欠我們。給她的辣椒,卻誰也不敢大意,只要出一次錯,以后再想與她交道就難了。當?shù)亟o她的辣椒,全部要剪蒂,一只只剪,這樣揀剪過的辣椒,再分裝,就沒有雜質了。
作為一位來自農村的女人,她心腸好。一位附近學校的中專生,家窮,常到她最早時擺的粉攤上吃粉,她知她的家世后,不收錢。結果那位小伙子,還常帶其他同學來吃。大家覺得老干媽心腸好,干脆叫她老干媽。誰也沒想到,這在日后,便成了公司的金字招牌。
當她把民間本味的辣椒醬,變?yōu)楣I(yè)品,立即成為被喜食辣的號稱川軍和黔軍的農民工的歡迎,他們走到哪里買到哪里,再通過他們,為越來越多的人歡迎,長期供不應求。
現(xiàn)在有些當?shù)厝擞X得,老干媽的辣椒醬,不如過去辣了,對于喜辣的貴州人來說,覺得不太過癮。可能是老干媽通過制作方法,適度降低了一點辣味,但卻讓產品在不太喜辣的北方地區(qū),所向無敵。秦皇島市公安局一位負責人給我說,從前他用大蔥甜醬下大餅,現(xiàn)在改用老干媽辣醬了。
辣椒這個東西,還有點怪,越吃越想吃,能上癮。成為工業(yè)品制成品后,人們還會添加品牌依賴和口味依賴。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家中總有幾瓶老干媽。
一位在西藏工作的朋友給我說,他在西藏,哪怕到邊遠的地方,在店里都能買到老干媽。老干媽的產品還出口,尤為華人喜愛。
自老干媽問市后,仿冒假冒的,或者也想開發(fā)相似產品的,海了去了。當年老干媽公司和湖南一家侵權企業(yè),官司打得翻天地覆,轟動一時,最后完勝。此仗打的不是廣告卻勝過萬千廣告,大大提高了老干媽的知名度。
老干爹產品公司,與老干媽同在一市,卻在另一個區(qū)。老干媽在前,老干爹在后。曾被認為采用了沾親帶故的手法,有侵權之嫌。后因種種原因,得以生存,經營得確實不錯。有一次,我問老干爹負責人,和老干媽相比如何?他說,我們的票子用手數(shù),人家的用秤稱,那能比。老干媽則說,這企業(yè)不像話,侵權不說,還想占便宜。
一幫科研人員,眼見得老干媽發(fā)達了,也試制辣椒醬產品,往里添加營養(yǎng)成分,說要勝過老干媽。結果味不行,還沒怎么銷售,就夭折了。書生們不知,此乃調味品,重在講口味啊。
想和老干媽競爭的企業(yè)多,但還達不到對手級別,對老干媽而言,也就是一個眾星拱月之勢了。
老干媽是沒讀過多少書,但國家油制辣椒標準,卻是以老干媽”的標準作為基礎制定的。如今,她可以說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
老干媽的絕技來自民間,誠信來自民間。這難道不是中國民間的智慧和可貴的品質嗎?把東西做好吃了,讓人吃得放心,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絕技加誠信,就幾個字,如今商海滾滾,真懂者,真能做到者勝,這就是為什么。
任思源,野生分析師 英語教師 西餐主廚 在創(chuàng)業(yè)
(1)專注 專注 專注
酸甜苦辣咸,專注辣。
專注辣醬十幾年。 雖然其他產品少或者沒有(不太了解),減少了盈利能力。 但專注給老干媽帶來了認同和地位,現(xiàn)在已經是辣醬的代名詞了。 憑這點,先變得強大,然后朝著百年老店邁進。
想當年有一個婆婆,叫阿香婆,產品是阿香婆香辣牛肉醬。后來產品鏈子貌似太大了,什么味道都有,后來供應鏈,渠道,QC,管理等等可能跟不上了,也就不見了,內情不了解。
(1)專注 專注
(2)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點在一個訪談里面看見的,這個規(guī)矩極大地穩(wěn)定了現(xiàn)金流。可控性提高很大。
(3)渠道管理
(4)最重要的,質量。
質量貌似很硬。還沒見過老板嗎的負面新聞報道。要不就是公關太厲害了。
Phineas,IT人士
中間一定有很多故事,可惜沒去了解過。我不知道辣子雞丁口味是不是其熱銷單品,但以此為例剖析一番。
但從本質的角度來說,老干媽具備了成功的充必元素:
1,口味,中度辣且偏甜,適應的地域范圍比較廣
2,內中包含的不少實實在在的雞塊(比較大的雞丁),對食客很有殺傷力——即使到目前,能夠做到用真材實肉,而非添加劑調味的產品依然不多——而且它能神奇的做到,基本開罐口就有一塊雞肉
3,推出時期早,在行業(yè)大發(fā)展的前期就進入布局
4,正好趕上了辣文化在全國的傳播,乘風而動——所謂盛世吃貨多,菜肴也精進。
5,品牌塑造雖不算上佳,但頗為易記易傳播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產品主導型”公司。不成功沒天理啊。
Bloore,sometimes naive~
“老干爹”、“阿香婆”其實也不錯,“華群媽”明顯就不行了。
雖然出身看似比較山寨,但是味道真不比老干媽差。以至于最初我以為老干媽才是山寨貨。
但是老干爹早年推廣明顯不如老干媽,被老干媽趁勢直上,把老干爹逼成了山寨貨。
關于為什么“老干爹”沒能干掉“老干媽”?這就不好說了。反正論質量、味道是不輸?shù)摹?/p>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老干爹!阿香婆就略顯小資和細膩了。
補充,其實,還有一款低調的沫沫辣醬,非常好吃!只有天津本地有賣,上面有一句廣告語“本辣醬絕無上癮之品” 。
匿名用戶
做醬料、調味品的企業(yè)更需要技術工藝和長久的品牌積累。
其實還是有不少企業(yè)的,比如說十幾年前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比較喜歡吃阿香婆的牛肉醬,就是一罐量太少,吃不過癮。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就再也沒看到過,占領市場的多是本地、本省的品牌。
記得以前我們那還有一家由國營醬料廠下崗職工開的小店,都是在這一行做了幾十年了的,各種調味品和醬菜的味道那是一個棒啊,每天排隊去買的人很多,但他們每天只出固定份量,絕不多賣,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像缸、罐這些設備數(shù)量有限,每次得腌制好久,也做不了更多的。雖然沒有牌子,但顧客口碑在那呢,生意挺好的。后來道路擴建,店被拆了,由于新店面選址和資金問題,沒能再開下去。挺可惜的。
說回來,那時經營思路不像現(xiàn)在,品牌、營銷什么的并不是太看重,也極少看到惡意中傷、投料之類的手段。即便是老干媽這個品牌,也是經歷了2001年的被侵權問題之后,才重視起品牌來,加強了營銷的,到現(xiàn)在又過去十一年了。
發(fā)展過程中哪能沒幾個對手呢,只不過對手們活的不太好,提前出局的多。
有些不起眼的商品,利潤低,又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愿意做的人少,大家都盯著能賺大錢的項目了。
匿名用戶
很想知道,我們四川和湖南辣比較盛行,但出名的卻是老干媽。并不是嫉妒,在我看來老干媽辣度不夠,充其量只算是可以單吃的食物,不像是調味辣醬。從大家的口中得知:他的知名度很高。那么我的結論是:滿足食辣不重大多數(shù)人的胃口才是做大的前提。中后期口味的多元化+適當?shù)耐茝V+面向普通人群是這類食品的成功之道吧。美食多在民間的俗話似乎暗示:食物的特殊性在于只要是底層老百姓認可的味道遲早會擴展到整個高檔消費區(qū)。
lisa,白領
首先,老干媽的辣味特別的品牌化,只要一吃到,就知道是老干媽,不會想到別的牌子;
其次,老干媽的辣味比較隨和,與其它調味品搭配容易,不出雜味,比較純正;
再次,就是老干媽特別專注,專一,不花里胡哨的搞這搞那的。
當然,最最重要的就是老干媽的辣味,其中辣、麻、甜、咸、油。香的比例特別獨到,吃起來,不會膩,不會煩。不像有的辣醬,吃吃的就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