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成語接龍及詳細解析
三寸之舌 ,中華漢語成語,讀作( sān cùn zhī shé )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寸之舌的成語接龍,供大家參考。
一、三寸之舌成語解析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原文提到:“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p>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 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后來。一個名叫毛遂 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番后,勉強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后,他和同行的19個人談論起天下大事,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結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毛遂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背跚撇黄鹚?,要他退下去,他卻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 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xiàn)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千里,楚軍再多也沒有用: 接著:毛遂義正詞嚴地從歷史到現(xiàn)實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系。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lián)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樣,聯(lián)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后,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他說:“我今后再也不敢談論識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 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三、三寸之舌成語接龍
三寸之舌 --> 舌敝耳聾 --> 聾者之歌 --> 歌功頌德 -->德厚流光 -->光焰萬丈 --> 丈二和尚 -->尚虛中饋 -->饋貧之糧 --> 糧多草廣 --> 廣寒仙子 --> 子曰詩云 --> 云過天空 --> 空腹高心 --> 心驚膽戰(zhàn) --> 戰(zhàn)無不勝 --> 勝任愉快 --> 快意當前 --> 前仰后合 --> 合二為一 --> 一錘定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不惜 --> 惜玉憐香 --> 香草美人 --> 人命危淺 --> 淺嘗輒止 -->止談風月 -->月暈而風 --> 風風雨雨 --> 雨打風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籌莫展 --> 展翅高飛 -->飛砂走石 -->石破天驚 --> 驚才風逸 --> 逸興遄飛 --> 飛蛾撲火 -->火上澆油 -->油然而生 --> 生搬硬套
三寸之舌成語接龍及詳細解析相關文章:
三寸之舌成語接龍及詳細解析
上一篇:三令五申成語接龍及辨析
下一篇:上行下效成語接龍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