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基礎(chǔ)知識
拜佛是指到寺院對佛像虔誠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這也是表達(dá)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shù)膹澭Y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以下是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關(guān)于拜佛基礎(chǔ)知識的內(nèi)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拜佛禮儀
每當(dāng)?shù)搅怂略?,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yán)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dá)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shù)膹澭Y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yīng)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zāi)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nèi)心至誠懇切的自發(fā)產(chǎn)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xué)習(xí)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nèi)说臍赓|(zhì),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jīng)沒有了;最后達(dá)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yīng)當(dāng)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后,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xì)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于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dāng)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拜佛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zhuǎn)。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于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dāng)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并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zhuǎn),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禁忌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jù)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其實一支即可,心誠則靈。制作香需要砍伐很多樹木的。
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yīng)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注意安全,小心別燙傷路人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
不要在寺院吃葷食、蔥蒜韭菜,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如果您覺得PM2.5太高,可以不點香,很環(huán)保的。
不管燒香與否,記得懇求諸佛把功德回向。
禁止殺生拜佛
民間對佛教了解不多的人,常用葷菜拜佛這犯下了佛教的大忌,佛教禁止殺生,用葷菜去拜諸佛菩薩,間接導(dǎo)致了殺生,殺生是佛教不允許的。
有作用力,則必有反作用力。同理,佛法"因果報應(yīng),隨業(yè)輪回"的道理和愛因斯坦"宇宙間存有森嚴(yán)的規(guī)律"的理論是融通的。
看過“拜佛基礎(chǔ)知識“的人還看了:
1.拜神佛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