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現有咬合力最大的動物
世界上現有咬合力最大的動物
世界上現有咬合力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它最多能咬破什么呢?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基本介紹
灣鱷,又名河口鱷、咸水鱷、馬來鱷,因二戰(zhàn)末期的蘭里島之戰(zhàn)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鱷,位于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一種,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由于它是鱷目中唯一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所以亦被稱為“裸頸鱷”。灣鱷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中國已采取行動,爭取讓已在中國絕跡千年的灣鱷重生,灣鱷無亞種分化外貌特征編輯灣鱷形態(tài)
成體一般長3~6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最大者體重1600千克以上,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吻:吻較窄長,前喙較低,吻背雕蝕紋明顯,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趨向吻端,但互不連接。鼻:外鼻孔單個,開于吻端;鼻道內無中隔,其后端邊無橫起緣褶而有腭帆。眼:眼大,卵圓形外突。虹膜綠色,有上下眼瞼與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與淚腺。耳:耳孔在眼后,細狹如縫。齒:下頜齒列咬□時與上頜齒列交錯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頭部:頭后無枕鱗,亦無后枕鱗。頸部:頸部與頭、軀無明顯區(qū)別,頸背散列的頸鱗合成方塊,左右各有1枚纖長骨鱗。軀干:軀干長筒形,為頭長的5倍。腹淺白色,肢體后緣鱗片起棱成鋸緣。背部:背深橄欖色或棕色,背鱗16行左右,中背6行起棱而不成鬣,棱鱗入尾者最外1行離棱成2行尾鬣。尾部:尾粗,側扁,其長超過頭、體的總和,可作有力襲擊。四肢:四肢粗壯,后肢較長,五出,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內側兩趾半蹼,內側3趾有爪。
分布范圍 灣鱷分布圖灣鱷為熱帶及亞熱帶的物種。原產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qū),印度亦有發(fā)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沿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及巴布亞新幾內亞。[1] [2] 生活環(huán)境編輯灣鱷棲息環(huán)境
灣鱷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1]
生活習性灣鱷捕食
灣鱷以大型魚、泥蟹、海龜、巨蜥、禽鳥為食,也捕食野鹿,野牛,野豬,咬合力超強,最大個體達4200磅,可一口就粉碎海龜的硬甲和野牛的骨頭,是世界上現存咬力最大的生物之一。領地意識雄鱷獨占領域,驅斗闖入者,一雄率擁群雌。成鱷經常在水下,只眼鼻露出水面。耳目靈敏,受驚立即下沉。午后多浮水曬日,夜間目光如炬,幼鱷則帶紅光。
生長繁殖編輯交配季節(jié)在5~6月之間,連續(xù)數小時,而受精僅1~2分鐘;因應地區(qū)而定:泰國品種在7~8月產卵,爪哇品種甚至可在2月見到鱷卵。灣鱷利用腐草在淡水江河邊約4米的林蔭丘陵營巢,以尾掃出一個7~8米的平臺,臺上建有真徑3米的安放鱷卵的巢,每次產20~90枚卵,卵徑80×55毫米。母鱷守伺巢側,時時甩尾灑水濡巢,保持30~33℃溫度,一般經過75日(爪哇)至96日(斯里蘭卡),便可孵出幼鱷。雛鱷出殼長240毫米,1年可達480毫米,3年可達1156毫米,重5.2千克。兇猛不馴。[2-3]
種群現狀 灣鱷野生灣鱷在多數國家是受保護的,但有些國家的保護有效性值得懷疑。國際上公認保護得最好的應屬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那里的野生種群都處于可持續(xù)利用和增長狀態(tài)。如今有一個與上述兩個國家相類似的保護管理計劃正在印度尼西亞開始試驗和實施。另外,人工灣鱷飼養(yǎng)數量正大幅上升,尤其以東南亞國家為甚。[4]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蚪?ver 2.3)[5]人工飼養(yǎng)編輯分類飼養(yǎng)飼養(yǎng)灣鱷的養(yǎng)殖場應將成體和幼體分開,而且應有足夠的遮蔭條件。幼體飼養(yǎng)室一般為0.8米×1.2米×0.5米, 池內水深為30~50厘米。中齡灣鱷可進行高密度飼養(yǎng),飼養(yǎng)池的面積為16米×5米,池內水深為30~50厘米。成體可在比較大的水池內飼養(yǎng),最大的約0.5公頃。水池環(huán)境池水較深,一般可達1~1.5米。由于池水太深,不能天天換水,為保持池水清潔衛(wèi)生,在池的一側修建一任意形的水池,作為投食的地方,這樣就可防止鮮吃剩下的殘留食物污染整個水池了。喂食水池較小,所以可以經常將水放干清洗。養(yǎng)殖場的設施都要用水泥建成,因為水泥面很光滑,可以避免幼體或成體因爬行而磨破四肢。揀卵要求卵的孵化首先用接近撿卵時穴中溫度的干凈水把卵洗干凈,注意不要加消毒藥;其次,以柔軟干凈的布擦干卵,水平放置;再次,測量卵的長度、寬度、重量并登記,以取得每穴卵的平均數據; 最后,置放孵化室,置放的方位與撿卵時方位一致,切忌倒置或斜置。人工孵化孵化溫度要適合。溫度過低,出殼的幼體死亡率高;溫度過高,出殼幼體會殘缺畸形。理想的相對濕度為99%以上,不低于95%,濕度過低會使鮮卵干燥,造成胚胎死亡或幼房無力啄破卵殼而窒息死亡。要保持室內氣體流通。在孵化前2周,一定要做好孵化設備的消毒工作,以便清除一切有害微生物。具體操作時首先確保溫度、濕度、空氣等環(huán)境條件的適宜和穩(wěn)定;其次,定期測定成活的胚胎;再次,若見胎死或卵的顏色反常,如白色條帶渾濁并不再增大,有氣泡,卵殼變色或發(fā)霉等,應立即移出室外,包括不受精的卵;最后,系統地登記全過程的數據和情況,形成資料,為今后選種和飼養(yǎng)作參考。喂食安全日常喂料注意飼喂要干凈,沒有污染。飼喂量要適當,不給過量。供料地點不宜太遠。每天必須把吃剩的殘余飼料從飼養(yǎng)池中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