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常用方法(2)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risk identification)是發(fā)現(xiàn)、承認和描述風險的過程。風險識別包括對風險源、風險事件、風險原因及其潛在后果的識別。風險識別包括歷史數(shù)據(jù)、理論分析、有見識的意見、專家的意見,以及利益相關方的需求。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risk evaluation)是把風險分析的結果與風險準則相比較,以決定風險和/或其大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忍的過程。正確的風險評價有助于組織對風險應對的決策。
詳細評估的優(yōu)點在于:
1、組織可以通過詳細的風險評估而對信息安全風險有一個精確的認識,并且準確定義出組織的安全水平和安全需求;
2、詳細評估的結果可用來管理安全變化。當然,詳細的風險評估可能是非常耗費資源的過程,包括時間、精力和技術,因此,組織應該仔細設定待評估的信息系統(tǒng)范圍,明確商務環(huán)境、操作和信息資產的邊界。
組合
基線風險評估耗費資源少、周期短、操作簡單,但不夠準確,適合一般環(huán)境的評估;詳細風險評估準確而細致,但耗費資源較多,適合嚴格限定邊界的較小范圍內的評估?;谠趯嵺`當中,組織多是采用二者結合的組合評估方式。
為了決定選擇哪種風險評估途徑,組織首先對所有的系統(tǒng)進行一次初步的高級風險評估,著眼于信息系統(tǒng)的商務價值和可能面臨的風險,識別出組織內具有高風險的或者對其商務運作極為關鍵的信息資產(或系統(tǒng)),這些資產或系統(tǒng)應該劃入詳細風險評估的范圍,而其他系統(tǒng)則可以通過基線風險評估直接選擇安全措施。
這種評估途徑將基線和詳細風險評估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節(jié)省了評估所耗費的資源,又能確保獲得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評估結果,而且,組織的資源和資金能夠應用到最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具有高風險的信息系統(tǒng)能夠被預先關注。當然,組合評估也有缺點:如果初步的高級風險評估不夠準確,某些本來需要詳細評估的系統(tǒng)也許會被忽略,最終導致結果失準。
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fā)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fā)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fā)生的后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于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yè)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shù)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并借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yè)標準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yōu)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后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于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tǒng)處于風險狀態(tài),兩數(shù)據(jù)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于風險發(fā)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fā)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準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tǒng)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yè)風險管理中使用。
看過“風險評估常用方法“的人還看了:
1.風險管理論文案例
2.投資風險評估方法
6.什么是特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