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種植 > 如何防治桂花常見病蟲害

如何防治桂花常見病蟲害

時間: 曹欣732 分享

如何防治桂花常見病蟲害

  病蟲害嚴重威脅到桂花的生長,我們要注意防治。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防治桂花病蟲害的方法。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桂花褐斑病

  本病由木犀生尾孢引起,多分布于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地。

  (1)癥狀:初期在葉上出現(xiàn)一些小黃斑,分散排列,逐漸變?yōu)辄S褐色至灰褐色的近圓形斑,或受葉脈限制而呈不規(guī)則形斑,直徑2-3毫米,無明顯邊緣。外緣有黃色暈圈。葉片正面產(chǎn)生大量細小的灰黑色霉點。病斑可相互匯合成大斑,導致葉片枯死。

  (2)防治方法:選擇無病株栽植,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清除病蟲,減少侵染源。對重病區(qū)的苗木在出圃時,可噴優(yōu)樂凈800倍液消毒。發(fā)病初期及時用藥。初期:褐斑病可用廣菌靈(200g)稀釋600-800倍噴霧防治;中期:可用綠盾(500g)兌水稀釋600-800倍進行噴霧。高發(fā)期:可用御林菌(100ml)稀釋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藥劑要交替使用,連續(xù)防治2~3次,效果較好。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爛根

  爛根的原因有多種,一般是水澇和病菌性感染導致的。桂花怕澇,樹根不能長時間積水,否則會因為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不能夠順利進行而導致根系腐爛;病菌性爛根一般屬于桂花根腐病,是因為感染鐮孢菌(半知菌亞門的真菌)導致根系腐爛,應從預防和治理兩方面入手。

  治療方法是:使用根腐消300倍澆灌處理,預防方法是:入春前后把硫磺粉灑在病灶和周圍土壤中,并且注意保持土壤疏松,不要積水。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葉斑病

  葉斑病由木犀生葉點霉引起。

  (1)癥狀:該病菌多從葉緣或葉尖侵入,病斑最初為淡黃綠色,后逐漸擴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狀不規(guī)則或近圓形,邊緣明顯。后期病斑上產(chǎn)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樹冠下部受害常比頂部重,老葉發(fā)病比新葉嚴重。

  (2)防治方法:冬季摘除病葉,并加以燒埋,清潔田園,減少病源。加強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天氣燥熱時應適當澆水,以加強樹勢和提高抗病力。發(fā)病期間初期噴施綠盾500倍液或者廣菌靈600倍液,發(fā)病期噴施噴克菌800倍液或者御林菌1000倍液防治。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根結線蟲病

  本病由南方根結線蟲引起,通常發(fā)生在桂花的扦插苗木中,尤以1-2年生苗發(fā)病較重,有時發(fā)病率高達90%以上。

  (1)癥狀:根結線蟲主要為害根部,最初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根瘤。病株的須根減少,根尖腫大。根瘤初呈黃白色,后逐漸變成褐色并腐爛。地上部分生長衰弱,在干旱條件下易于枯死。輕度受害的植株一般不表現(xiàn)癥狀,但隨著植株栽培年限的延長,線蟲數(shù)量不斷增加,這上時植株會表現(xiàn)出長勢衰退、黃化、矮小等癥狀,與缺肥和干旱的癥狀相似,因此常被誤認為缺水少肥所致。

  (2)防治方法:搞好植物檢疫,不要從發(fā)病地區(qū)引種苗木。對可疑的苗床土壤,用線蟲凈2000-3000倍液處理苗床。在生長期,每666.6平方米施用溶線2-3千克,藥要施于根際周圍,可以溝施、穴施或撒施。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料(因有機肥料中的放線菌對線蟲生長具有某些抑制作用)。發(fā)病地區(qū)應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先用抗病的砧木品種常可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缺鐵病

  (1)癥狀:鐵是一種微量元素。桂花缺鐵時,首先影響葉綠素的形成,特別是幼葉的葉脈之間的部位容易表現(xiàn)失綠現(xiàn)象。輕度缺鐵時,葉脈附近保持綠色,而離葉脈較遠處的部位開始泛黃。嚴重時,幼葉和老葉都變?yōu)辄S白公,有的老葉還可以出現(xiàn)黃褐色的壞死斑點,并常被一些弱寄生菌所侵害,造成早期落葉。凡是患缺鐵病的桂花,一般都不能開花。

  (2)防治方法:該病的防治主要是使用藥劑來改善土壤的性質。在新梢生長期,每月向葉面噴灑1次高鐵3000倍液+綠潤800倍液,此法見效很快。噴后2-3天,黃葉即可轉綠。改良土壤,在春季干旱時,注意灌水壓堿。低洼地要及時排除鹽水,以減少土壤含鹽量。增施有機肥料,樹下間作綠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改良土壤結構及理化性質,對防治和減輕本病的發(fā)生都有一定的效果。

  桂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之藻斑病

  (1)癥狀:病斑在葉片的正反兩面均可出現(xiàn),但以正面為主。最初于葉面產(chǎn)生白色至黃褐色針頭大小的小圓點。有時小圓點呈十字形排列,然后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形成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稍隆起的毛氈狀物,表面呈纖維狀紋理,邊緣缺刻不整齊,灰綠色或黃褐色,直徑1-10毫米,后期色澤較深,表面平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發(fā)生較多,上部的嫩葉較少發(fā)病。植物被害后,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枝條的皮層剝離或枯死。

  (2)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排水,適當修剪整枝,清掃田園雜草等到,加強養(yǎng)護管理均可一定程度上減輕該病的發(fā)生。早春發(fā)病前,噴施綠盾800-1000倍對該病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在發(fā)病嚴重的地方,可在晚秋噴一次御林菌800倍液,這對減輕翌年的發(fā)病有一定效果。

68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