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飲茶 >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

時間: 曾揚892 分享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

  中國有關茶文化的書很多,那么我們讀中國茶文化的書籍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茶文化讀后感,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1

  《茶道養(yǎng)生》讀后感

  高一 張思逸

  現(xiàn)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所謂:“養(yǎng)生有道”才能夠達到養(yǎng)生的最佳效果。但是在生活中人們對于養(yǎng)生了解的不是很多,于是林治君推出新著《茶道養(yǎng)生》一本書籍。今年的長安,瑞雪紛飛,銀妝素裹,空氣較往年格外清新。林治君以新著《茶道養(yǎng)生》見示,凈幾明窗間,映雪清賞,位覺愜意。

  現(xiàn)代社會是一求效率的社會,大街阡陌上,到處都是匆遽的身影。天下攘攘,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記得西安東大街曾立有唐代白居易的《過天門街》詩牌:“雪盡終南又一春,遙憐翠色對紅塵。千車萬馬九衢上,回看看山無一人。”不獨古時如此,在當今社會,能夠歇下腳步,靜下心來,品一杯清茗,聆山水清音,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

  中國的哲學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修身養(yǎng)性。而茶道,則能將中國哲學養(yǎng)生的精微之處,通過明潔高雅的形式,在茶香氤氳、佛道詩禪中,進行生動鮮明的演繹與呈現(xiàn)。在茶道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注重心靈的感悟與提升,而忽略了基本形式的訓練與磨礪;另一種是注重基本程式的訓練與磨礪,而忽略了心靈的感悟與提升。這兩種傾向,實際上體現(xiàn)了形下與形上、生理與心理、器物與大道、方內(nèi)與方外的難以融合,故而各有側(cè)重,分庭抗禮。展讀林治君此書,最大的感受是,本書的內(nèi)容涵蓋了“以茶養(yǎng)身”和“以道養(yǎng)心”兩個層面,是一本既有理論見解,又有實際體證,知行并重、身心兼養(yǎng)的佳作。

  欲明茶道,首先必須明白茶技和茶藝。

  茶藝是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包括品茶的技能和藝術。在本書的茶技和茶藝部分,作者介紹了中國名茶的種類、茶藝方法等茶道養(yǎng)生的物質(zhì)基礎,提出了以茶養(yǎng)生的十大功效,諸如提神益思、消炎滅菌、降脂降壓、美容養(yǎng)顏、保肝明目、延年益壽等;區(qū)分了飲茶的兩大類型即清飲與混飲;作者還提出,茶道養(yǎng)生時,根據(jù)人數(shù)的不同,可以體驗不同的氛圍:獨品得神,對啜得趣,眾飲得慧。凡此,都可作為養(yǎng)生寶鑒,啟人暇思。

  誠如作者所言,“茶藝與茶道互為表里。茶藝主技,載茶道而成藝;茶道主理,因茶藝而彰顯。茶道是茶藝的靈魂,在修習茶藝時必須‘以道馭藝’;茶藝是茶道的表現(xiàn),在實踐中必須‘以藝示道’。”在本書的茶道部分,作者闡發(fā)了茶道的基本精神:和(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靜(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茶道修習過程中茶人的身心感受)、真(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并介紹了美學與茶道養(yǎng)生、道家與茶道養(yǎng)生、佛家與茶道養(yǎng)生、儒家與茶道養(yǎng)生,指出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茶道,既包含了積極入世、大濟天下的儒家思想,又包含了天人合一、守璞全真的道家思想,還包含了茶禪一味、見性成佛的佛家思想。茶道薈萃了儒、釋、道三教的思想精華,所以最合于修身養(yǎng)性。

  婆娑起舞,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也在代主人殷勤地挽留客人。“客至心常暖,人走茶猶溫”,這既是茶禪之道的妙諦,也是處世待人之道的妙諦。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2

  湖南茶文化讀后感

  中國是茶文化大國,有關茶文化的書很多,也各具風采。有從史籍切入,勾稽茶文化輝煌歷史;有從雅文化切入,鋪陳古今文化人茶詩茶文茶趣;有從茶和茶具切人,探討茶與茶具蘊涵的文化特質(zhì)等;還有干脆直接從某一名茶品種切人,搜羅網(wǎng)盡與此名茶,如君山銀針、鐵觀音有關的種種入書,單獨成章。放眼望去,龐雜而浩繁。在這一系列茶文化書籍中,列入“湖湘文庫”叢書,由陳先樞、湯青峰、朱海燕合著的《湖南茶文化》一書,是較有特色的一本。

  該書的一個特色是視野寬闊。作品立足于湖南全境,放開文化眼光,一舉將此地上下五千年的茶史鉤沉,名茶集粹,茶具茶俗茶藝,茶亭茶館茶泉,茶農(nóng)茶業(yè)茶市,茶人茶事茶詩,還有茶包裝茶商標茶廣告等,悉數(shù)攬入,娓娓道來,以30多萬字篇幅,或要言不煩,或勾稽有序,或鋪排盡興,將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古今,寫得搖曳生姿,風光處處,使人目不暇接。這種寬廣的視野,在以往茶文化書籍中,似不多見。

  中國茶文化讀后感3

  茶文化

  常聽人說,茶的味道取決于炒制的次數(shù)。老師的茶只炒過兩次,泡上四五次仍然不失美味。于是我恍然大悟,重要的不是炒制的次數(shù),而是炒制過程中的用心程度。“九蒸九曝”的重點不在于“九”這個數(shù)字,而是更接近于小心翼翼,精雕細琢的意思。

  是的,做事融入了真心,出來的結(jié)果是會讓人體會到不一樣的。每次想到這句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勇俊捐款指定用途這件事。如果只是作秀,如果只是在災難面前、在支持自己的家人面前表達一些傷痛之心或者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一下、安定一些,那么捐出那個數(shù)字就可以了。他是真的要去幫助受苦受難的人,真的愛他們,才會如此用心。那么,我們這些旁觀者尚如此感動,那些接受了實惠的人豈不是更加感受到他的真情?

  他這一段也解開了我心中一個疑問。我以前不明白,茶莊里同是龍井,有幾十幾百的,也有上千的,我想更珍貴的也許在普通的茶莊里都不見得有,那個可能更貴,那么貴在何處呢?不都是茶樹上長出來的么?原來,可能不同的工藝、不同的匠人做出來的作品是不一樣的,并不是同一種茶葉經(jīng)過不同的人加工就可以出現(xiàn)同一種味道。

  如果用手接觸多了都會改變味道,那么制茶人的手藝一定對茶葉的品質(zhì)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制茶一個月后,他們和樸東春老師舉行了一場茶話會。為了讓他們喝到好茶,樸老師親自到青巖寺挑水。他說:“泡茶的水,對茶的味道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茶道專業(yè)人士甚至認為,茶的味道和香氣會隨著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求禮郡的茶農(nóng)李在鐘先生說,他力求用澆灌茶園的水來泡茶,因為‘水、氣一致’,茶的味道才會更好。”

  茶真的是太敏感了,會隨著水的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味道。因此,茶是安靜的、淡雅的,似乎不該屬于喧囂的大城市,也許,這就是我這個天天混在大都市里的人,對它幾乎說不出一句有質(zhì)量的體會的原因。

  野生茶園這一段,我很喜歡。

  我不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茶園是這樣種植的,我想這樣種植出來的茶應該會喝起來更加清香。這是種植有機蔬菜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自然界的規(guī)律來抑制蟲害。在要種植的作物旁邊種植昆蟲更加喜愛的草,這樣昆蟲就會吃草,而不吃我們要種的作物。希望這種種植方法更廣泛的擴大到我們的中華大地,我們國土面積大一直是我們自豪的,可是我們有多少有機的農(nóng)田呢?最近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我們覺得我們似乎每一餐飯都吃的很不安,不知道我們買到的食物還有沒有安全無害的。希望有更多人認識到比錢、比利潤更重要的東西,也就是前一段與大師的茶談時,曾說到的“精神文化引領經(jīng)濟和物質(zhì)文化”,那樣我們?nèi)祟惒拍苡懈叩纳钯|(zhì)量。

  在講到茶具的時候,他說,“即使是同樣的茶,因為使用的茶器不同,味道也會發(fā)生變化。”

  讀到這里我真的覺得,我褻瀆了茶。祖先們喝茶都是用瓷器的,可是我呢?LOCK LOCK...特百惠...這些都是什么材質(zhì)啊,那么敏感的茶,在我的杯子里不變味兒才怪!

  不過我的確有收集杯子的癖好,只是在公司里用我還是喜歡這些攜帶方便的杯子,容量也大些,不喜歡用小的陶瓷杯,那么也很抱歉的,我只能把品改作喝,改作牛飲了。

>>>下一頁更多精彩“中國茶文化讀后感”

32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