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
中國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一起來看看。
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1
普洱有感
村民赤裸在江中的吆喝和哈尼姑娘高亢的對歌,剎那間在江上匯成一曲永難忘懷的和弦。
初到普洱,是個飄著雨的夏天,把邊江上來回的竹筏沒入淡淡的水氣升騰的江面,又從水氣深處游弋而來。江邊的青石板的小路連接著一棟又一棟土坯小樓,這些青石板的村莊,幽遠而神秘,我好象永遠搞不清楚哪條古道通向哪里。這便有了進入普洱的幾種可能。會有許多各不相同的過程,跟隨在每一個美好的開端的后面。在我猶豫中,腳步早已走在途中。那時我聽見了雨點打落在青石板上的聲音,滴滴嗒嗒竟可以那樣干凈和清脆。茶馬古道兩旁多是森林,有的已經(jīng)被農民種了地,有的還在開墾。歲月在這里留下痕跡。在滿眼的綠色里,時間保留著原初的形貌,鮮嫩得象未被碰觸,也從未滲漏的汁液。在村莊古舊的木板門邊,看見女人在漱口,還有懶懶的狗和瞇著眼的貓。生活在這里竟然可以如此慵懶而閑適。每一張蒼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動。木板縫里,我看到外面河流雨落的漣漪。
坐在土坯房上木格子窗邊,清醇的茶水滑潤入喉,空白的思想里只有不緊不慢鋪疊的青石板和不曾間斷的雨點。微微支起的木檐,滴滴拉拉的水珠,平靜得讓我不想離開。先前因于生活步調的驟然減慢引起的茫然隨著這古道水流緩緩的流走,剩下的只是淡淡的思緒。好茶,一品不可知,二品三品方知其味。如普洱。
循著古道的走向走進這座小城,東洱河漂衣的拍打聲,孩子們偶爾傳來的嘻鬧聲,和著山風的呼呼,現(xiàn)代建筑的點綴。是一種安然。明白了《紅樓夢》何以如此鐘愛這里,茶山的翠綠和久遠的石磨房的儺送都是這個小城不太遠的歷史。普洱是遙遠的人們對普洱茶和茶馬古道的思念,沒有了古城墻,只有青山,面對著東洱河。在這里,茶馬古道,像一個句號,在故事的結尾出現(xiàn)……
普洱是安然,這里的居民們大多數(shù)是哈尼族、彝族,看著年近七十的老嫗默默坐在農貿市場幽黑的背景里,面前一個小竹籮上擺滿自家收獲的蘑菇,那是一種很入口的蘑菇,歲月的滄桑早已在上面劃上了縱橫的記號,老人操著語調古怪的普通話告訴我,那是因為家里的孫女要考大學,為了籌學費而上山采蘑菇來賣的。那些都是家鄉(xiāng)的佳肴。這個并不開放的小城原來還是這么簡單。雨剛剛停,泛著水光的青石板路隱隱訴說著歷史。我的鞋在堅硬的石板路上清脆的聲音,連帶我覺得連自己都是那樣純粹和干凈。路邊磨黑小鎮(zhèn)布衣料店里也只有變黑的朽木和不緊不慢的商家。一切在這里都顯得異常的寧靜。
走在把邊江上山民用矮柱似的石頭鋪出的小橋,說那是橋,倒不如說是墊腳的石塊,石與石之間深綠的江水回旋引起的水渦誘著你一腳踏下去感受水流撫摸你的皮膚。水其實并不深,時有看見包著藍色頭巾的婦女在水邊用木板漿著衣物洗滌,她們裸露的小腿浸泡在江水里,孩子們在水邊嬉戲裸泳,相信你會喜歡上這里。城市里的煩惱在此刻顯得無足輕重,我的腦袋是空白的,只有感官的敏銳的活躍的。普洱是茶。
看到江上竹筏游弋,彎曲的河流上漂著悠悠的木船,江邊奇妙的土坯房那支立于水中的木頭恰到好處的陪襯了綠波蕩漾的江水。村民赤裸在江中的吆喝和哈尼姑娘高亢的對歌,剎那間在江上匯成一曲永難忘懷的和弦。為數(shù)眾多的土坯房參差不齊的立在江的兩岸,吸引了很多學習素描的學生來到這里,伴著潺潺的把邊江水和村民們一起訴說普洱的美和淡淡的愁。
把邊江,這條孕育了普洱人的一脈綠水,它向我們訴說著一切,江河的深處永遠隱藏著歷史的秘密。平靜與秀麗往往只是江河的表象,連一個細碎的波紋都暗含著深意。是夜,我憑著臨水的欄桿,在“把邊江人家”舌尖滑過普洱甜美的甘露,卻滲不透腳下靜靜的江水所蘊藏的水聲棹影。它是無法言語的美麗。
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2
喝好的普洱茶真要用心才能體會
喝茶好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經(jīng)常有人問我,什么樣的普洱茶才算是好茶?價格貴的?市場行情火爆的?亦或是眾人交口稱贊的?若在2年或是3年前,我能說出很多產(chǎn)品。比如天弘的老班章,福今的大白菜,合和昌的三載朝陽。時至今日,我卻發(fā)現(xiàn)這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好茶就是一個多義詞,對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對于茶農來說,好茶就是生長了幾百年的古茶樹所產(chǎn)的毛茶;對于茶商來說,好茶就是能夠帶來大量利潤的商品;對于茶客來說,好茶則是喝起來很順口,聽起來名氣大的普洱茶。
若是要回答茶農與茶商,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但是要回答喝茶的人,這個問題就太難了。有人喜歡苦澀度高,回甘霸氣的老班章;也有人喜歡苦澀度低,香高水柔的易武。兩種風格截然相反,若是推薦錯了對象,好茶也變成次品。
喝茶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但凡茶均可入口,不分品類不分等級,解渴養(yǎng)生即可。
第二種境界不喝無名之茶,老班章、彎弓寨、冰島、昔歸,非名山不喝。味道并不重要,關鍵是名氣要夠大。第三種境界,喝邊茶山村寨,找到自己的最愛,一旦擁有別無所求。喜歡上什么就是什么,它可以是幾千元一公斤的老班章,也可以是幾百元一公斤的無名小寨。一個寨子,一個品牌,從此引為人生樂趣。
喝茶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明明不喜歡,偏偏要裝作特別喜歡。尤其是在喝到自己不喜歡的名山的時候,一旦發(fā)表反對意見,經(jīng)常被質疑到底懂不懂茶啊。我就偏愛易武勝過班章,每次喝老班章都會被其濃烈的苦澀打敗。去年跟一些朋友拜訪老班章村,純料老班章將我打敗。最后離開時,很多朋友都入手不少,只有我空手而歸。不是老班章的茶不好,而是我實在喝不慣。
好茶需要用心去體會,適合自己的茶才能被稱作好茶。
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3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于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jīng)常會在裊裊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fā)出的清脆,有如鐘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里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于是也試著去品嘗。盡管苦澀繞于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tài)。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jù)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于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對茶文化的感悟的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