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國茶道在其發(fā)展的長河中也是有形成了其獨特的基本精神,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有哪些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1.臺灣中華茶藝協(xié)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fā)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yè)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癡”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和”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 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實踐萬物皆有陰陽兩要素構成,陰陽協(xié)調(diào),保全大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才是人間真 道。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此論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陸羽不惜傭金 二百五十個字來描述它設計的風爐。指出,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 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達 到和諧平衡的過程??梢娢逍姓{(diào)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學基礎。
儒家從“大和”的哲學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 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對和的詮釋,在茶是活動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泡 茶時,表現(xiàn)為“酸甜苦澀調(diào)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在 待客是表現(xiàn)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禮之倫。在飲茶過程中表現(xiàn)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禮 。在品茗的環(huán)境與心境方面表現(xiàn)為“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 毅”的儉德之行。
“靜”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徑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yǎng)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 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秘?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來澡 雪精神,鍛煉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個——靜。
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 ,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伏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天地 之鑒也,萬物之鏡。”老子和莊子所啟示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明 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悟道德的無上妙法。
道家的“虛靜觀復法”在中國的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理 論實踐。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徐禎卿《秋夜試茶》詩云:靜院涼生冷燭花,風 吹翠竹月光華。悶來無伴傾云液,銅葉閑嘗字筍茶。
梅妻鶴子的林逋在《嘗茶次寄越僧靈皎》的詩中云:白云南風雨 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詩中無一靜字,但意境卻幽極靜篤。
戴昺的《賞茶》詩: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綠陰天氣閑庭院,臥聽黃蜂報晚衙。連黃蜂飛動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可見虛靜至極。“臥聽黃蜂報晚衙”真可與王維的“蟬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相比美。
蘇東坡在《汲江煎茶》詩中寫道: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 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寫時聲。枯腸未易禁散碗,臥聽山城長短更。生動描寫了蘇東坡在幽靜的月夜臨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稱描寫茶境虛靜清幽的千古絕唱。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chuàng)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 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升華凈化,你將在虛 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得一靜字,便可洞察萬物、道銅天地、思如風云,心中常樂,且 可成為男兒中之豪情。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教更主靜。我們常說:“禪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靜為本,以靜為美的詩句還很多,唐代 皇甫曾的《陸鴻漸采茶相遇》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采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磐聲。這首詩寫的是境之靜。
宋代杜小山有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寫的是夜之靜。
清代鄭板橋詩云: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寫的是心之靜。
在茶道中,靜與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還是高僧 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jīng)大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課內(nèi)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激,體道入 微??梢哉f:“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怡”中國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悅、愉快之意。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xiàn)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突出體現(xiàn)了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同時,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歷史上王公貴族講茶道,他們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勢,夸示 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托物寄懷,激揚文思,交朋結友。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參禪悟 道,間性成佛。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養(yǎng)生,保生 盡年,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 膩,滌煩解渴,享受人生。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暢適。
參與中國茶道,可撫琴歌舞,可吟詩作畫,可觀月賞花,可論經(jīng) 對弈,可獨對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甌,可潛心讀《易》,亦可置酒助興。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yǎng)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得它有極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怡悅 性也正是中國茶道區(qū)別于強調(diào)“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真”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人不輕易言“道”,而一旦論道,則比執(zhí)著于“道”,追求 于“真”。“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 真香、真味;環(huán)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 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新靜要真閑。茶是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 認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真。
看了“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的人還看了:
2.茶道的基本精神